分享

出现这 14 类症状,要警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HaiRoom 2023-08-14 发布于广东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损伤全身多个器官及组织。当身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时,往往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正确地识别这些预警信号,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可以将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

图片

单纯血糖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等,其数量之多高达百余种,糖尿病也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据统计,全世界每 7 秒钟就有一位患者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其中,80% 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10% 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脏病变,另外,糖尿病人失明的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的 25 倍,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的 10 ~ 20 倍。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而一旦病程到了晚期,任何药物都很难使之逆转,患者难逃非残即死的结局。因此,防治并发症,关键在于一个「早」 字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可以说是从头到脚、由内及外、无处不在,其症状表现也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倘若我们能够早期识别这些先兆症状,顺藤摸瓜就可以早期发现这些慢性并发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早期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警示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当糖尿病患者眼前出现「飞蚊症」、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时,很可能是发生了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

在此要特别提醒老年糖友,当您出现视力下降时,切勿想当然地将其归咎为「年老眼花」,务必要去医院眼科查查,排除糖尿病眼部病变。

筛查建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眼科接受眼底散瞳检查。如果患者已出现视网膜病变,应当至少每 3 个月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暂时正常者,也应常规每年查一次眼底。


2

糖尿病肾病


警示症状: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仅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少数患者可有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眼睑及下肢浮肿、贫血、血压升高等症状。

筛查建议:

建议普通糖尿病患者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患者每 3 ~ 6 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警示症状: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症状是双侧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针刺感,远端比近端症状明显。

到了病情晚期,部分患者的痛、温、触觉可完全丧失,以至于手脚被开水烫得起了疱都浑然不觉。临床上,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对称性手足麻木、刺痛时,要高度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筛查建议:

周围神经病变的物理检查包括轻触觉、针刺痛觉、温度觉、振动觉以及腱反射等五个方面,检测仪器有周围神经检测仪。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周围神经病变筛查。


4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是一种不受人类意志支配的神经,调控着许多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跳动、血压的调节、胃肠蠕动、排尿排便、汗液分泌等等。一旦植物神经发生病变,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

(1)心血管警示症状

支配心脏的植物神经病变导致的心血管异常主要体现在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上。

一是静息心动过速(即休息状态下心率增快),且心率相对固定,不随着活动或昼夜更替而变化;

二是体位性低血压,即病人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常伴有一过性血压下降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常常会有头晕、心慌、黑蒙,甚至晕厥,这是由于起立时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以维持正常血压的缘故。

(2)消化道警示症状

支配胃肠道的植物神经发生病变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些患者表现为上腹饱胀、嗳气,呃逆甚至呕吐等胃排空延迟症状,医学上谓之「糖尿病性胃轻瘫」;还有些患者则表现为顽固性便秘、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时,不要想当然地诊断为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慢性结肠炎,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

(3)泌尿系警示症状

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发生病变可造成膀胱收缩无力,致使患者排尿无力、小便淋漓、膀胱尿储留以及张力性尿失禁

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前列腺增生所致,还要想到神经源性膀胱。

(4)汗腺警示症状

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经发生病变可引起皮肤出汗异常

有些病人表现为特别爱出汗,虽然环境温度不高、自己也没怎么活动,就大汗淋漓,其症状特点是出汗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及上半身,而下半身及四肢则基本无汗;

有些患者则正好相反,本来是汗脚,随着病程进展,变成了干脚;还有些病人经常在夜间睡梦中突然心慌、出汗而惊醒,酷似发生低血糖,但是查血糖并不低,实际上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5)无症状低血糖

一般情况下,低血糖发生后马上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动过速、出冷汗,预示低血糖发作,但当植物神经受损后,低血糖发作时不会兴奋交感神经,故可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出现低血糖(即无症状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如果发生在夜间,患者往往因发现及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筛查建议:

建议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以及 1 型糖尿病患者诊断 5 年后,无论有无症状均应针对自主神经病变进行筛查,之后至少每年筛查 1 次。


5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

(1)冠心病警示症状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有:劳累、饱餐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憋闷、胸痛,疼痛可向左肩及上颌放射,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此外,患者还经常有心慌气短、心律不齐等不适症状。

需要警惕的是,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在发生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时,往往没有明显的心前区疼痛,而仅仅表现为胸闷、头晕、乏力,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梗发生率高,很容易被漏诊。

筛查建议:

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初就应做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以后至少每半年检查 1 次。如果发生心悸、胸痛等心前区不适,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2)脑卒中警示症状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或视物模糊、言语含混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等。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高度警惕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筛查建议: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脑卒中的危险信号,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脑 CT 或 MRI 等相关检查。


6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警示症状:

有些糖尿病人步行距离稍长便会出现小腿肌肉酸痛,必须停下来休息会儿,症状缓解后方能继续行走,医学上把这种被迫走走停停的现象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即便不活动也会出现下肢疼痛(医学上称之为静息痛)。


此外,这类患者还常有下肢怕冷发凉,皮肤苍白或暗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伴随症状。

以上这些均提示患者下肢血管有狭窄及缺血,如果不加重视、任其发展,很可能不久后会足部溃疡及坏疽,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

筛查建议:

建议 50 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做一次下肢血管超声及踝肱动脉压比值(ABI)检查。


7

糖尿病口腔病变


警示症状: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臭、龋齿、口腔黏膜感染(尤其是霉菌感染)、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及脱落等等,这些症状常常反反复复、迁延不愈。这些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微循环障碍、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钙质流失等有关。

筛查建议:

与一般人相比,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口腔问题,建议患者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8

糖尿病皮肤病变


警示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全身皮肤及外阴瘙痒、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股癣、甲癣等)、皮肤疖肿、毛囊炎、胫前色素斑、糖尿病性水疱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黑棘皮症等多种皮肤病变,其中,胫前色素斑、黑棘皮症、糖尿病性水疱病属于比较特异的糖尿病相关性皮肤病。

30 ~ 80% 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一般认为与高血糖引起感染及微血管病变有关。

筛查建议:


建议糖尿病患者经常对照自查。


9

糖尿病合并泌尿生殖系感染


警示症状:

由于血糖及尿糖升高,加之自身免疫力减低,因此,糖尿病人很容易发生尿道炎及外阴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外因瘙痒、白带增多且有异味,而且症状反反复复、迁延不愈。

筛查建议:

凡是有尿道刺激症状或外阴瘙痒的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化验尿常规及白带,以排查尿路感染及外阴炎。


10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警示症状: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得脂肪肝,患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尤其在饭后或运动时更加明显。

筛查建议:

建议患者每年做一次腹部 B 超。


11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


警示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尿钙流失增加,再加上胰岛素缺乏造成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因而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其症状表现主要有:腰酸背疼、驼背、身高变矮等等。

筛查建议:

建议绝经后女性,或者老年男性,或者缺少户外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每 1~2 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12

糖尿病合并心理、精神疾病


警示症状:

心理疾患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却又常被忽视的问题。调查显示:糖尿病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 3 倍。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过度消极、兴趣寡然,或是焦虑不安、坐卧不宁等精神症状时,不要想当然认为是思想问题,而要高度警惕抑郁症或焦虑症。

筛查建议:

情绪反常的糖尿病患者,应及时求助心理医生,及早干预。

13

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是 2 型糖尿病常被忽视的并发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升高。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病情严重的可导致痴呆。

警示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尤其是近期记忆)减退、理解判断能力下降、语言表达困难、外出经常迷路、情绪和性格的反常变化。

筛查建议:

推荐 ≥ 65 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在初次就诊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后每年评估 1 次。


14

糖尿病合并性功能障碍


警示症状:

性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调查,超过 50% 的男性糖尿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减退,其原因包括神经、血管、内分泌及心理因素等等。患者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阴茎勃起不坚,缺乏性高潮,严重者可发展成完全性阳痿。

筛查建议:

首次筛查时间推荐为糖尿病确诊时,而且每年筛查。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本次以性功能障碍就诊者,建议筛查是否合并糖尿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在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而难以察觉,只能通过相关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定期全面体检非常必要,后者更加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戴冬君
投稿地址 | daidongjun@dxy.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