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最美的状态: 人静,物简,心安 图 | 网络 文 | 签约作者 盈年  看过这样一句话:“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己再认识,对自由再定义。”突然顿悟,这不失为当代人应该借鉴的最好生活方式。人到中年,要面对太多的束缚和无奈。精力慢慢减退,时间慢慢缩短,然而身上的担子却越来越沉。如此,最应该好好清空自己,学会卸下负重与疲惫,适度的为生活做减法。从而留出更多的精力,用更美的状态,做更最重要的事。岁月浅浅,余生漫漫,留一半烟火谋生活;留一半诗意是清欢。 安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词汇。它能使人摆脱了外界的诱惑,丰富内在的世界。静,能生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内心安静下来,生活便会安定下来。学习工作,便会变得勤恳踏实;待人接物,便会变得和顺气畅。生活琐事也会化身成一条河流,在稀松平静的日子里,在你身边静静流过。  诸葛亮躬耕数载,隐居南阳,静候明主,虽然天下群雄辈出,他却不被纷扰的世事和争端扰乱心智,为了成大业,他平静的等待,最终助玄德成就鼎力大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你的心静下来,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都来源于内心的安静。这个世界纷纷扰扰,泥沙俱下,但是,只要内心足够平静,外界便会变得鸦雀无声。《断舍离》中说道:“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一个叫乔桑的90后网络博主,因用行动践行了什么叫做“极简生活”而爆红。乔桑发现自己身边很多年轻人,月薪很高,却生活的像只狗。年龄大的中年人,月薪5万,却养不起一个孩子。深挖背后,才发现他们的生活,多大是奢侈品和没必要的累赘物堆砌而成。于是,她下定决心践行“断舍离”和“不消费主义”。用实际行动证明,人的生活,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她开始清理家中多余的物品。小到一个指甲刀,大到家电统统被处理掉。衣服从145件减到16件,沙发,电视,冰箱等家具一件都没留。剩下空空如也的房间,但这并不影响乔桑的正常生活。除了扔东西,她也开始减少消费欲望。快用完的牙膏,把包装剪开,可以再多用一个月。和邻居以物换物,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一个月下来,乔桑只花了300元生活费。有的网友嘲笑她抠门,她却笑着说:我喜欢这极简的生活方式,因为它可以节省下很多因为选择而耽误的时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在追求物质丰盈。乔桑却选择断舍离,过最简单朴实的生活。她说:“物质是世界上唯一明码标价的东西,但它代替不了快乐。”这一点大家必须铭刻在心: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极简生活》中说:“身边的杂物,就跟我们身上的赘肉一样。赘肉越少,心就越轻松。”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钱钟书先生曾有一句话:“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深以为然,到了一定年龄,经过生活的洗礼,越来越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归处。 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无常都是自己造成的。心安是一种回声,只有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的人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庄子里有这么一段话: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从事内心修养的人,不管什么哀乐都不改变自己的心境;知道事情总有无可奈何的时候,而能安于天命,这是德性修养的极点。在这摇摇摇晃的岁月里,在这客气冷漠的城市里,唯有心安,能抵挡一切不安。 苏东坡的好友王巩,因乌台诗案遭受牵连,被贬于岭南之地,他的歌妓寓娘与之相随。几年后,王巩回来,苏东坡深感歉意请他们喝酒,谈起被贬事宜,寓娘答道:“不足挂齿,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得失,不过是人生之常态。但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心不快乐,何来安稳?* 作者 | 盈年,遇见李菁签约作者,一个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灵魂写作者。微信:pp21876315。
* 主播 | 乔茗。央视节目配音师,说过的每一句话要让别人感到高兴和幸福,一位有格调的生活品质鉴赏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