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日更可做不成小红书🤕

 橙橙子杂货铺 2023-08-14 发布于江西

作者:橙橙子

排版:半糖糖

图源:橙橙子

大家好哇,我是橙子。

最近小红书的数据比较低迷,不过我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刚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我做小红书的一些心法。

想说的内容有很多,但是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慢就是快。

越是觉得急躁的时候,就越需要停下来慢慢思考。

/

1

/

最近在看《1000个铁粉》这本书,书中有提到一个词是“唯数据论”,大概意思就是指:

人们在运营账号,做ip的时候只会看自己有多少粉丝,认为总的粉丝基础越大越好,但是却从不考虑粉丝的粘性。

放到运营小红书上也是同理,人人都想要做出爆款,于是就开始埋头去干。

但是从不会思考爆款背后的逻辑,也不会停下来去看看自己做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妥之处,也不会去复盘改进。

运营账号有一个很好的点,我们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一篇内容是好是坏发出去几个小时基本就可以定生死了。

但这也是一个很坏的点,因为它让我们变得更为的浮躁。

因为短时间里得到了反馈,进而就会激发出我们想要不断尝试的心理。

反正这一篇不行就继续写下一篇,总会有一篇数据不错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会鼓吹大家去日更,他们企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掉战略上的懒惰。

在日更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勤奋,然后得不到数据的反馈就愤愤不平的吐槽:“小红书又限我流!!!”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明眼人都知道,很多时候都只是内容不过关而已。

日更要基于内容质量还ok的情况下。如果内容本身的质量就很垃圾,那么盲目日更,也就只是生产更多的垃圾而已。

互联网上有很多大佬,更新的频率特别慢,可能一个月只更新一篇,但是篇篇内容都很硬核,自然也不影响他们赚钱。

/

2

/

前几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大致意思就是说:

“我们做自媒体应该要回归本真,去锻炼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新的平台出来时快速做出成绩。”

我在刚开始接触自媒体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意识,我只想要把数据做好看,然后接到更多的广告赚到钱。

在前期的时候我很勤奋,一个月更新20+条图文笔记,坚持了半年左右。

在这期间也确实做出了一些爆款,但是我没有将爆款延续的能力,数据一直起起伏伏的,涨粉也很慢。

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甚至还因为自己的勤奋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厉害。

其实那段时间我自己是没有任何进步的,一遍又一遍的写着那些没营养的内容,去输出一些自己都不爱看的爆款笔记。

后来兜兜转转的,我开始重新运营公众号,我开始读书,开始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原来我一直都在用勤奋更新的假象来掩盖我懒于思考的真相,甚至还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在刚开始察觉到这个问题时,我是痛苦的。

那段时间我在公众号上写了很多篇关于小红书的文章,写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又写自己的坚定和进步。

后来我的步子慢了很多,但是我也逐渐变得沉稳了许多。

因为我不想再去依赖数据的短时间反馈来印证自己的价值,我想慢慢的沉淀去做更好的内容。

/

3

/

记得静静教主在一篇文章里提过一句话:

“其实我做内容没有什么技巧,只是我在做完每一篇内容的时候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叹,这篇内容一定可以帮到他们。”

(非原话,根据记忆写出来的,但是意思是这么个意思呀。)

我做小红书这么久,只有极少部分的内容可以让我产生这样的想法。

但是无一例外,我发自内心赞同觉得可以帮到人的笔记都火了。

/

4

/

与其说这是玄学,倒不如说这是必然的。

做小红书讲求各种技法,我们需要会拆解爆款,需要去模仿爆款,需要能创造爆款。

这其中的每一环都缺一不可,但是从什么都不会到能够轻松创作爆款却不是了解了这些技法后就可以做到的。

真正需要做的是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去输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再去锻炼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

如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这是做小红书的根本,也是做自媒体的根本。

如果近期数据不是很好,不妨停下来做一下复盘和内容调整吧~

以上,晚安。

—end—

我是橙子,

一名可爱与温柔并存的01年小镇女孩。

欢迎你留下来,我们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