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为什么说李白既是汉人又是胡人?|文史宴

 where5 2023-08-14 发布于四川

文/遍照金刚

 图片

李白的身世众说纷纭,本文将会提供最全面的辨析。李白有子女,“绝嗣之家”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但似乎又可以这么说。这是为什么?请细看李白的身世。

图片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李白,集无数光环于一身的天才。而这个天才经历代文人尊崇,愈来愈为众所公认。其中,明朝时的徐增《而庵诗话》评论: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今之有才者辄宗太白,喜格律者辄师子美,至于摩诘而人鲜有窥其际者,以世无学道人故也。”

他提出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而王维是人才的说法。又有人提出曹植、苏轼、庄子等也是天才,但不论怎么说,李白走在何处都自带光环,走入夜空,那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星”。

图片

诗仙李白

这个只是从诗歌上来说,真实的李白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其他面目,就文学来说,他的散文也好,辞赋也佳,每有名篇流世。

他的出人意表是与生而来,与网络上的各种流言可能并非一致,毕竟刻板印象往往会显得更浪漫与美好。

这篇文章将尽可能的还原李白的本来面目,他是谪仙、是酒仙,是旅游家,是剑侠,是道士,是纵横术实践者(虽然失败了)。

其实,对他本人来说,在最寄予厚望的官场上是一个屡败屡战的人,最终因为仕途有望欣喜的上了永王李璘的战船,而被差点处死的政坛失意者,然后才是最为耀眼的天才诗人。本文将尽可能的将真实的李白呈现给读者。

图片

李白是汉人还是胡人

抑或两者都是?

图片

李白的祖籍地、出生地从前有争议,以后可能还是有争议,但最为接近事实的结果已经尘埃落定了。

他以前最为流行的有“山东说”及“蜀中说”,“山东说”来自《旧唐书》:“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但此说只能证明李白曾经在东鲁兖州住过,肯定没有出生在哪儿。

他的父亲“李客”应为富商,一直隐姓埋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可能是避仇或其他难以言说的事情,加上家资颇丰,没必要出任此小官。而这个任城尉应该是他的大家族父亲一辈排第六的族叔;

而“蜀中说”无法解释李阳冰《草堂集序》中的“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及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神龙初,潜还广汉”这两条文本的记录,这时按李白自己的说法已经5岁(出生于701年,而神龙元年是705年)。因此,李白在四川这个地方发蒙学习,快乐的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但明显不诞生在这里;

今天的考古证据结合文本,证明了李白的出生地在当时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安西都督府下的热海碎叶(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

李阳冰是赵郡李氏,李白很可能是陇西李氏(不过应该是旁支且已没落成平民,但从他小时候的教育能看出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般家族是不会有这个底蕴的,因此他冒充高门的可能性很小),他们算是很远的远亲。

李白称呼李阳冰为从叔,据说“突患腐胁疾,卧病于床,乃将诗文草稿万卷,交给这位从叔李阳冰”,而李阳冰也认了了这位侄儿,在其最后的时光安置了食宿并整理了他的手稿,是为《草堂集序》(据李阳冰自叙李白留下的诗歌文章不到十分之一)。

而范传正是李白至交好友范伦的儿子,因而才会在几十年后给有“通家之好”的李白立碑,并寻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因此,他们的说法最能接近原貌。

李白的祖籍地应该是陇西成纪,虽然稍显云遮雾绕。

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这里的右姓说的是他出自高门大族,也就是陇西李氏。

李阳冰《 草堂集序》记录:“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而范传正的碑文所叙述相近,不过“条支”换成“碎叶”,这里应该是指概论西域这个地方。

从隋末到神龙初年,时间长达86年,“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说明他们这支族人逃难后,颠簸流离到西域各地的生存情况。

图片

李白的自信跟祖上阔过有关

这里,有几种较流行的说法,这里面最不可能的是“宗室说”,意思是李白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的孙子,玄武门之乱后被废为庶人。

首先,李世民将兄弟家的男人杀戮干净,不怎么可能留着活口,那时候时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即便真有的话,爷爷辈的事情早就过时效了,那李白完全可以拿出证据宣布自己是皇家人。毕竟像他这么爱上进的人,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这么做不奇怪。

但这个说法与他的自叙辈分对不上,至少差了三辈,因此没什么可能的空间。

另外是以陈寅恪等主张的“胡人说”,再一种是郭沫若等认为的“汉人说”,还有就是范伟等人认为的“混血说”。

在这里,血统上的纯汉人从现实上几乎不可能。陇西乃至西域一直都是汉胡杂居的地方,即便是李唐皇族也是流淌着胡人的血脉,一直胡风昌盛。

而纯胡人也不能解释李白从小深厚的汉文化熏染,也与李白的自叙相悖,他虽然对唐玄宗皇帝热衷的开疆拓土持劝诫乃至冷嘲热讽的态度,除了素来对少数民族同胞有着友好的感情,更因为不义的战争造成了汉地人民极大的苦难。

他在安史之乱后的作品《胡无人》:“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

因此,他混血的可能性更大,有认为李白母亲为突厥的,也有认为是羌族,但表明文化身份的认同为汉族则是肯定的。

图片

李白明明有子女

为何被称为“绝嗣之家”

图片

李白的父亲母亲均没有留下姓名,至于留下来父亲“李客”这个名字是代称,只能侧面说明客居于此的是个姓李的人。

李白的母亲不仅没有留下她的名字,连姓氏也不知道。据李戎所写的《李白故里》一书:“ 李白的母亲是羌族。”但这个说法无法判断真伪。

隋唐之时,胡族应该是包括粟特族在内的印欧人,其余的化外之民多归类于羌族,因此为泛称。

就当时西域的情况,无论是娶汉族、羌族还是胡族都有可能,此地的文化环境可以说非常的“国际化”,李白因此也是颇染胡风。

从他的两大爱好饮酒及胡姬的现象看,西域文化习俗在幼小的心灵中已经扎下根了。

而李白能用月氏语(应该是通用的古突厥语)书写及语言(诗云: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书。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鉴于他5岁发蒙学习(《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诵六甲。”),应是母亲或父亲教授的。

要学习好语言,最需要的是环境,多说多用才能学好语言。

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云:“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这里的大人很可能通指父母亲,因此,幼年李白的教育很大部分来自家学,稍长就到江油市的匡明山大明寺读书,再大些后,拜了影响他一生最大的人赵蕤为师(可能也是李白晚年悲剧的主要来源)深入学习。

李白在家里排行老二,有一个亲哥哥及一个或两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江油市今天依旧有李月圆墓),家族中排在十二,这里有不少诗文可以证明。如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李白诗《 万愤词投魏郎中》有“ 兄九江兮弟三峡”句,郭沫若据此认为“:表明李家商业的规模很大,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了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产物运销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产物运销巴蜀。

这说明至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妹妹早晚会嫁人,或者还留有一人在家里守灶兼照顾父母。

至于为什么这么安排,想来他的父亲从小看到李白诗歌读书的种子,而想方设法供他读书,以方便之后踏入仕途,复兴他这支家族。

而兄弟们读书天分差一些,就继承经商这个职业,来支持家族存续及李白的发展需要。

李白的正式婚姻应有两次入赘,妻子为安陆许氏和东鲁宗氏(均为大家族,都出过宰相),另纳了一个妾室姓刘,又与一人同居(未知姓名,称鲁一夫人)。

许氏与他生了嫡长女平阳和嫡长子伯禽,鲁一夫人为他生下庶子颇黎。

图片

李白身后凄凉

而李白的后人也没有太多记载,伯禽据说当过小官,去世后,伯禽的大儿子流浪在外,其后不知所踪。

家里只剩两个女儿,后来为了生活都嫁给了当地的农民。范传正找到李白的孙女,唏嘘不已,想重新为她们另找士大夫婚配,为二女所婉拒。

至于颇黎,更是在鲁一夫人带走后,与李白分开,不知所终。

也就是说,李白这一脉,可能还有后人存在,但也无法确认了,这也是李白两个孙女所说“绝嗣之家”的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