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营酒俗趣谈

 东营微文化_ 2023-08-15 发布于山东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是黄河的河口城市。东营市辖区,既有古老的县份,也有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古老与新生的交融,让这片土地的民俗风情,既体现齐鲁文化的共性,又具有黄河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形成的特殊性。比如东营酒俗中一些现象,就非常有趣。

一、“玩儿”

“玩儿”的基本义是“玩耍”“做游戏”,引申义又有“欣赏”“玩赏的东西”“轻视”“研习”等义项,在书面语中基本义用得较多。
但是,东营酒俗中,“玩儿”的外延更大,内涵也更丰富。在这里,“玩儿玩儿”(读叠字儿化音),不仅包括各种游戏娱乐活动,还特指成年人互相拜访和相聚饮酒。“到我家去玩儿玩儿吧!”——这是邀请你去做客;“住下玩儿玩儿吧!——这是挽留你在主人家吃饭喝酒;“昨天晚上我在某某家玩儿得很挺好!”——这是对所参加的酒宴满意的赞叹。特别是当一些白发老者或巾帼红颜,也轻松自然地请你“玩儿玩儿吧”的时候,那种潇洒和亲切让你心里感到特别舒坦。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东北来到山东的。东北人请人喝酒往往“直书其事”,请人喝酒就说“今天请你到我家喝酒”,直来直去不绕弯儿。两相比较,东北人的说法目的明确,但略显沉重;东营人的“玩儿玩儿”,外地人可能会有些许困惑,但本地人都心知肚明要干啥,且显得更轻灵、含蓄、活泼、富有弹性,更少功利色彩。从这一点,也体现了东营人乐观潇洒的生活态度,对以饮酒为内容的交际活动“举重若轻”。
但也不是所有酒场都可以称之为“玩儿”。一般来说,“玩儿”的酒场是指功利目的不强的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交往酒场,酒宴一般也不特别讲究。如果是为了什么事比较郑重请客吃饭,主人自己称“玩儿玩儿”,但旁观者并不买账,谓之“摆场”。

二、“份子酒”

在东营接受邀请去家里“玩儿玩儿”的客人,一般是不空手的。在城镇,客人一般带一二瓶拿得出手的酒给主人;在农村,客人也以带酒为主,但也有带酒肴、烟、水果等等。不论带什么,大体都要考虑与出席的场合和层次相匹配,同时又是做客者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此种习俗由来已久,主客双方心照不宣。但客人进门后,主客双方仍要稍微客套一番,显得情义绵绵,有里有面。
这种客人“不空手”的习俗,是东营源远流长的“份子酒”的遗风。
东营市所在黄河口一带濒临渤海,自古有渔盐之利,黄河填海造陆,不断营造新的土地,为移民垦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黄河口新生地带最早的移民,多是渔民、盐户、垦户。开发之初地旷人稀,生存条件严酷,塑造了黄河口先民坚韧、豪爽、诚信、忠义、好客的性格。据长者言,黄河口早期移民多以酒会友,他们在为生存而拼搏的余暇,只要有机会相聚,便各自带上自己最好的酒或肴,凑到一起喝个痛快。一家来了客,邻居好友也带着酒肴前来助兴,有什么拿什么,像自家来了客一样实在。这种大家凑份子喝酒的方式称为“份子酒”。“份子酒”不仅给艰难生存的先民们带来生活的乐趣,满足了较低水准的交际需要,也成为生活在闭塞环境中先民们交流信息、商议大事儿的场合。据黄河口一带老户言传,当时人们遇到盖屋、娶嫁等大事儿,往往通过“份子酒”的场合儿,三言两语把事情敲定,谁出钱谁出力,说了就办。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凑份子已不再是喝酒的物质需要。特别是胜利油田的开发和东营市的建立,五湖四海人士齐聚黄河口,东南西北各种习俗互相交汇融合,使交际习俗向更自由、更开放的方向发展,“份子酒”的遗风也逐渐弱化。但在城市的某些酒场,仍能看到客人带两瓶好酒助兴;在乡村,带点东西参加酒宴,让主人“能刷出碗来”(为酒宴做点贡献),仍是比较普遍的场景。
今天,“凑份子”已经不再是喝酒的物质需要,但“份子酒”的遗风仍然流传。人们看重的,是“凑份子”这一行为所表达的善解人意、礼尚往来的脉脉温情。

三、让座之“战”

东营酒场上,人们对座次是非常重视的。主人方面要确定主陪、副陪、三陪、四陪……;客人方面要确定主宾、副宾、三宾、四宾……。酒场上,同席的人比较熟悉,或者人员层次明显拉开档次的比较好办,大家略加谦让就可以落座。如果是不太熟悉又层次接近的人,遭遇一场让座之战就不可避免,从首席到末席,相近档次的座位要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让座之“战”,有时推让之激烈几近摔跤,僵持时间之长也常使外地人感到困惑。好不容易都落座了,气还没有喘匀,又有人自己觉得有些“越位”之嫌,诚恐诚惶再次起立推让,席面又起波澜。
对让座这种认真的态度,体现了东营人对座次所代表的地位的慎重而敏感的心态。通过推让表示自己的诚恳和谦虚,宁肯屈居下座,也不冒“越位”之嫌。大家坚持互让,使席面出现一种谦恭有礼的氛围。反之,如果某人对地位相似的人不真诚相让轻率落座,会被认为傲慢失礼,别人嘴上不说,心里有梗。决定座次的标准主要是职务、年龄等因素,是一种约定俗成,很难准确界定。但入席时,每个参与人对自己的座次都有一个基本估计,知道自己大约在哪个位置,自己应该和谁让。推让的最后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各得其所。
让座之“战”,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非礼勿行,非礼勿动”之类格言训诫,可见儒家文化中关于尊卑长幼的礼数,已深深融入东营人的行为礼仪之中。

四、端酒与“打周”

东营人敬酒与劝酒的礼俗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端酒与“打周”。
端酒是一种敬酒方式,一般是下级给上级,晚辈给长辈,主人给客人端酒,以示敬意。端酒人要谦恭的走到客人座旁,左手端起客人的酒杯,右手托住杯底,敬请客人一饮而尽。由于端酒所代表的毕恭毕敬的情谊,所以被敬酒人一般不好意思推辞,即使酒量不行,也要委婉说明并略作表示。
如果说端酒体现了东营人的谦虚好客,那么“打周”则体现了东营人的实在豪放。“打周”又叫“打一圈儿”,即“坐庄”的人依次与同席的每个人喝酒。一般情况下,“坐庄”的人要分别和同席的每个人共喝两杯,俗称“喝双”,一周下来就要十几杯酒,没点儿酒量和魄力的人是不敢“打周”的。“打周”一般也没有很多说辞和讲究,主要靠笑傲群雄的酒量和魄力来激励人气。“打周”一旦开始,就犹如一列战车开动,酒场骤起波澜,酒量小者望而却步,高挂“免战牌”,酒量大者有了发挥潜力的空间,更增添战斗豪情。
“打周”的习俗使人联想起《水浒传》中描写的山东好汉的仗义与豪爽,也让人从中嗅到一缕齐文化“尚武”精神的“火药味道”。

五、“压指儿”

“压指儿”这个词儿,在东营人嘴中说出来轻轻巧巧,很好听。这是双方出手指争胜负的赌酒方式,类似于“划拳”,简单且极具娱乐和游戏趣味儿。“压指儿”的规则很简单,每一轮双方各出任意一个手指头,按大拇指压食指、食指压中指、中指压无名指、无名指压小指、小指又压大拇指,产生循环制约关系,两人恰好出相邻两指头就产生胜负关系,负者喝酒。规则虽然简单,压的好却不容易,要善于推断对方心理和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东营人很多精于此道,当酒至半酣,礼节性的敬酒程序进行的差不多了,缺少喝酒的话题时,“压指儿”可以让酒场再掀高潮。
“压指儿”会因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不同呈现不同风格,有喜欢“压快指儿”的,两人手臂、手指动作之快,令人眼花缭乱,旁观者根本看不清胜负;有的富于表演性,“压指儿”时指如兰花、臂如蛇舞,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恰似动作派歌星激情表演;还有的追求一种深沉和力度,两人引而不发,长时间对视,积蓄力量,考验对手儿和自己的神经,忽然间双方倾全力挥臂出指,同时伴有发自丹田的低吼,力大刀沉,石破天惊,一指定胜负。“压指儿”的花头还有很多,不能一一道来。只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才能领略东营人在五个指头上创造的诸多乐趣,也能更进一步理解东营人“玩儿”得多有滋味儿。
作者简介:李德辉,69岁,东营党史(史志)研究院退休编审,首部《东营市志》主编,山东省修志业务专家咨询组成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