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趁着现在三伏天,感染新冠正当时

 m361b 2023-08-15 发布于山东

当下已进入三伏天的末伏,门诊和病房里不时有新冠感染者,面对“又阳了"结果,已经没有了前几年的紧张和恐惧,虽然感染后导致的出汗、乏力、心慌、嗅觉丧失还很普遍,但表现较轻,病死率也较比春节前大大降低。新冠真正成了“大号的感冒”。

目前的新冠病毒和去年冬天那个新冠病毒,正是一个品系,没有退化,也没有进化。但是感染后的严重程度却小了很多很多。即使是初次感染者,病死率也极低。个别因新冠而去世的,多数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异常焦虑,最终死于恐惧的因素要大于新冠

说了半天,做了这么多的铺垫,疑问就来了:

同样一个病毒,为什么夏天感染后,对人的危害就小了很多呢?

这就要先讲讲什么是风寒感冒,什么是风热感冒?

先举一个例子:

今天门诊上有一位老年患者,前几天老两口新冠阳性了,通过休息和口服“P药”后,基本都好了,三天前老大爷去银行办事,从炎热的大街上,进入“寒冷”的银行大厅里,前后也就一刻钟左右,等回到家里,就又开始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症状比前几天严重多了。

这就是风寒感冒的特点。在风、寒的夹持下,病毒活跃,致病性增强。这就可以解释,年前那拨疫情为什么严重了,因为当时正值冬季,从冬至前后开始,持续了整个三九天。

当时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人感染新冠几天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仗着自己体质好,就开始跑步,或者打球,结果一出汗,风一吹,就把命搭进去了。

今天这位老大爷的经历与次相同,在没有完全康复之前,又受了寒凉,病毒在体内又活跃起来。这和流感病毒不一样,流感好了后,短期内很少有重复感染的。

我们体内咽喉、鼻腔粘膜处,随时埋伏着大量的病毒,不管是寒冷,还是燥热,只要粘膜的抵抗力下降,屏障作用被破坏,病毒就会伺机而入,导致感冒。中医的致病因素是按照“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来划分的,西医则是按照细菌、病毒、真菌、免疫紊乱等来划分。有了病毒,未必会致病,但有了“风寒”,“新冠”不发作,“旧冠”还会发作。二者不是一个路子,各有特色,

所以,在寒冷的前提下导致的病毒入侵,是风寒感冒;在暑热的环境中导致的病毒入侵,是风热感冒,这是感冒里边最常见的两个证型。

风寒主要是以寒邪为主,怕冷为主,身上疼为主,治疗要以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为主;风热是热象为主,黄鼻涕、黄痰、口干口渴、发热比较重,治疗以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为主。

显然,新冠病毒感染是风寒感冒,既然 新冠病毒喜欢寒凉,那么治疗的时候,我们就要让身体“热乎”起来,要应用荆防颗粒、藿香正气水、姜水等。而不应该应用寒性的清开灵、莲花清瘟、板蓝根等。即使喝杯热水,也比这些强。

但是如果有扁桃体化脓,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热症的时候,这些善于去火的寒凉药才可能有用。

尤其是莲花清瘟,其中含有连翘、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等,本来新冠病毒对胃肠道的破坏就很大,好多人食欲下降,再吃这些寒凉药,好多人的胃就受不了了。这时如果顺其自然,不饿就不吃,还算明智;如果遇上胃的“主人”聪明过头,逼着自己多吃多喝,胃可就遭老罪了,出现胃酸、胃热,食管反流,这是新冠后好多人长期咳嗽的主要原因。

那位去银行的老大爷,之前服用过五天的“P药”,现在不敢瑞用了,我嘱其可以再用几天,只要病毒在体内复制,就可以再用。另外,充分 休息,切勿再受寒,这几天尽量少吃饭,保证最低的能量需求即可,别缺了水,也不是越多越好。感冒后食欲下降,这是上天的安排,有个三五天不吃饭,不会出问题的,人具有这个储备能力,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这时强迫自己多吃、多喝是不明智的。(好多人不认同这个做法,总觉得多吃饭才能抗 病。信者遵之,不信者弃之。我绝对尊敬你愚蠢的权利)

除了银行柜台前的冷气很足,飞机、高铁、地铁里也是寒气逼人,不仅为医院输送了不少的病人,也是对能源的浪费。我们不希望用这种方式拉动GDP.

照目前的形势,以后几年,新冠病毒感染的散发,将成为一种常态,就目前有限的经验推测,病毒不再变异的情况下,感染后,一次比一次症状轻,最终会与病毒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所以,早点感染几次,就早点解脱。

看来除了下面这种情况,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新冠病毒的反复感染。

这是湖北一女子,为了躲避新冠疫情,在一个湖心小岛上生活了三年:

一般人找不到这样一个世外宝地,那么早晚都会感染新冠病毒,而且还会不止一次地感染。既然 在炎热的夏天病毒难以施展拳脚,那就趁着现在还是三伏天,感染新冠正当时。如果现在严加防范,到了秋冬再感染,结果 就难料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王光强 2023.8.15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