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彭莫山一束光 2023-08-15 发布于广东
774/800
本文约 10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文章|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去年我们自驾云南游,刚开始,副驾上的陈老师会去拍照搜集路过的界碑:

广东界、广西界、梧州界、昆明界……

觉得是漫长旅途的一个有趣标记。

但是界碑特别容易错过,也很容易拍不清楚,稍纵即逝,一去不返。

而错过就会觉得遗憾。

很快,我们便决定再不去刻意收集界碑了,而是随缘、随顺,看见了就拍,拍不到就随它过去,把心思更多的放在欣赏沿途的风景。

更何况,无论是旅途还是人生,本身就是充满遗憾的。

接纳遗憾,接受不完美,才能更好地享受旅途,活在当下。

这是旅行应有的心态。

在我们看来,所谓旅途,其实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风景是用来过路的,看过就放下。

如果执着于错过,不管是什么风景,都是错路。

用佛家的话来说,那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我们无法全然活在当下,享受生命的馈赠。

就像我们的生活,每一刻都是新的,最好的状态应该是: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句话最早是在南怀瑾先生的书中看到的,我个人特别喜欢,觉得这是值得一辈子修炼的功夫。

这八个字的内涵,某种程度上源自《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南师说,整个《金刚经》全部讲完,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需要住。

什么意思呢?好比如你要上台发表一通演讲,最佳的状态是说的每一句话都源自内心,讲过了如行云流水一样随讲随逝,这是“无所住”。

而一旦你“有所住”,老是注意讲了几分钟,还剩几分钟,或者自己讲得好不好,你就没办法发挥,甚至讲不下去,因为心住于计时与得失。

同样,台下观众听你演讲,如果心里在评判,这一句话不错,那一句好像很有问题,心在想着,下一句也听不进去了,因为有所住。

禅语里头有一句类似的话,叫“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意思是,任何东西过去了就过去了,对过去的遗憾你不要投入太多的注意,对将来你也不要抱过多的幻想,这些都是给你造成困难的因素。

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面对眼下和此刻,你把每一个眼下和此刻的时段珍惜好了使用好了和发挥好了,你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生。

事实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对他来讲并不存在真正的困难。

我相信,这是当下的力量。

对每一个时刻负责,但放下对结果的执着,只是相信,让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因为流经我而变得更好。

写于广州


END -
印记
— 第774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