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平模式”:“国医”成“健康守门人”——沈阳市和平区高标准推进中医药示范区建设纪实

 我想不出昵称 2023-08-15 发布于辽宁


沈阳市和平区精进不休,高标准创建中医药国家示范区,让中医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有特色、接地气、有温度。

将简便、有效、实用、适宜的传统中医药项目普及推广,让居民体验高水平中医药治疗的独有魅力,切实解决“看病贵”问题,“中医药+慢病管理”的“和平模式”,便民惠民,意义深远。

“健康和平”中医标配,“社区医院”解决大问题

时下,中医药在和平区“社区医院”火了!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年初至现在,和平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门诊量达79143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5.86%!

和平区73个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达92072人次!

对于中医药治疗,居民从开始的不信,到将信将疑,再到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其实,这是一个全新的认知过程。

“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社区百姓。”和平区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说。

政府引导,政策显优,好处居民“看得见,摸得着”。

和平区下辖10个街道、115个社区、1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8.8万人。

2021年,和平区入围中国幸福百强区,人民生活幸福度位列东北地区首位。

“幸福指数”什么最有说服力,健康第一。

这其中,中医药文化的加持不容小觑。

如今,和平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治疗魅力领悟得十分通透。

事实是,仅凭说教宣讲,远远不够,要让居民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开口说话。

8月7日,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李凯一行来到202医院社区义诊,瞬间被围了个“严实”。

李凯中医临床工作16年,师承多位名老中医,在居民心里“有位置”。

居民刘大爷患有多种慢性病,是李大夫的“常客”。

“李大夫是中医高手,咱们信得过。”

“他开的中医药方在口味上下功夫,中药汤剂口感都不错,关键是管用、好使啊!”

图片

熟悉的人都知道,李大夫有“拿手绝活”,尤其擅长针灸治疗各类风湿骨病、脑卒中后遗症、带状疱疹急性期发作及后遗神经痛,脾胃失调,不孕不育等。

这些年,经李凯大夫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眼下, 一大批李凯似的“名中医”在社区居民中享有美誉,备受推崇。

“社区医院”中医缘何“红火”,答案不言自明。

在和平区,中医药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社区医院”,并实现了高标准设备配置和贴心服务。全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省级“国医堂”。

58岁的郑先生,患脑血管病后遗症,是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经常来这里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住院期间,任杰大夫耐心指导,与康复科医生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夜班时,任杰大夫会与郑先生聊家常,解除其心理不安。

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医患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郑先生的病情明显好转。

“别小瞧中医啊,社区医院照样能解决大问题!”郑先生很是感慨地说。

出院时,他还专门为任杰大夫送来了锦旗,上面写道:“护理精心,仁心仁术”。

记者注意到,和平区在基层慢性疾病的管理中,努力开掘,中医药优势及作用日益凸显——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建立健康服务网格;

全区建立73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包含至少1名中医师,覆盖全部社区,为居民提供含有中医药服务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

强化医防融合,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中医健康指导和健康随访,并为老年人进行每年一次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干预等服务。

此外,中医药慢性病防治研究渐入佳境。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中医参与各类慢性病、老年病、宁养护理等建设,深度融合养生保健服务,拓展服务领域,打造中药慢病防治新平台。

为慢性性病患者提供中医保健调理处方和药物处方“双处方”,逐步增加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内容,扩大目标人群覆盖率,逐渐形成“中医药+慢病管理”的“和平模式”。

强化机制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和平区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持和财力投入。

和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工作,不搞“花架子”,在强化各项保障机制上狠下功夫,做足功课。

这种保障是全方位的,真金白银,肉眼可见。

譬如:人才招聘,医疗设备、资金投入……

强化工作体系保障——

全区建立以区中医院为龙头、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疾病诊疗、健康调理、养生指导一体化的特色中医药服务。

在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经费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全区建立了稳定的中医药资金保障机制,铸牢中医药发展的“后盾”。

近年来,和平区通过事业编制考试、派遣制招聘等多种方式,广泛引进中医人才,不断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以“培、推、送”为抓手,培育“名中医工作室”和“小儿王”工作室,推选优秀青年中医师参加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培训,持续选送临床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增强本土人才造血功能,多渠道打造中医人才“孵化器”。

数据显示,目前,和平区基层医疗机构共有中医执业医师11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中医师28人。

现在,中医人才的培养、引进、挖掘工作仍在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区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优先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等,形成了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凸显中医药特色,守护居民健康不含糊

今年5月,78岁的霍大爷,由保姆推轮椅送来马路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就诊。

霍大爷是脑卒中后遗症复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年龄大,治疗难度大。

重新站立起来,是霍大爷的奢求。

石磊主任制定了详细的针灸及康复训练+按摩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石磊主任亲历亲为。

护士马兆敬专门负责康复锻炼和按摩。

经过精心的专业治疗和耐心护理,奇迹发生了——

6月13日,霍大爷竟然自己站了起来!

老人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对后续治疗信心倍增……

现在,霍大爷复诊,可以独立缓慢行走,告别了轮椅。

近年来,和平区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契机,全方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康、管中的优势和作用,持续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慢病防治工作格局,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治未病中心、中医医联体、基层中医药人员配备、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包、妇婴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以及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等七个“全覆盖”。 

走进“社区医院”,“国医堂”弥漫着淡淡中草药的清香,整洁的就医环境令人身心舒适。

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开设针灸推拿等多项特色中医适宜技术,6名医务人员,组成具有传统中医药特色的服务团队。

图片

8间理疗室,18张理疗床,配置中药库及煎药室,拥有泥蜡疗机、中频治疗仪 、超短波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红外线治疗仪、频谱治疗仪等,这里还开展督脉灸、十字灸、手持灸等特色灸法。

尤其是节气灸与节气贴敷,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强调“未病先防”理念,针对亚健康人群,颇受居民欢迎。

“看着居民接受中医治疗,挺高兴,也有成就感。”一位中医大夫说。

图片

居民说:“在社区医院看中医,价格合理,还挺近便,在家门口就受益。”

其实,这仅仅是和平区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和平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以及15项中医干预服务项目。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设“中医馆”的基础上,和平区选取11家中心开展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医服务能力与水平。

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科建设,和平区中医院“中医儿科”被沈阳市评为中医特色专科,“中医骨伤科”获评“辽宁省中医特色专科”。

在和平区中医院中医康复病房,人们发现,这里的中医治疗手段种类繁多。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各类骨关节疾病、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患者,运用针灸、拔罐、推拿、中药塌渍、泥疗等中医适宜技术配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理疗技术为各类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这里还聘请中国医科大学盛康复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康复科专家定期出诊、查房、培训,并通过医保审核,和平区区中医院康复病房成为沈阳市首批五家实行日付费结算的医院之一。

按照“六统一”的原则(统一建设标准、标志标识、工作流程、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和考核标准),和平区在沈阳市率先开展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中医康复病房,运用中药饮片配合针灸、推拿、督灸、脐灸、贴敷、防疫香囊、足浴包等多种中医特色技术治疗,辨证施治、系统康复,对慢性病患者康复治疗进行指导干预,不断提升慢病康复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为慢病患者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在记者看来,和平区中医治疗理念之所以深入民心、扎根基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美价廉,接地气,医护人员规范操作,管用、有效、好使。

像针灸、火罐、理疗……

风湿、腰疾老损、老寒腿、面瘫、老慢病、中风后遗症……

这些老年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医院”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难怪居民说:“'国医’就是健康的'守护神’啊!”

把中医药文化的根子深深植入社区沃土,造福芸芸众生,久久为功。

和平区卫健局着眼于全方位发挥中医药慢性病防治作用,建好“防健诊治康”中医服务链,高标准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

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在和平区蔚成风气。

举办中医药文化大讲堂、中医药宣传日、义诊、八段锦养生导引等活动,成为常态。

面对面向社区群众宣传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和养生保健知识。

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课程,做好扎根教育……

现在,和平区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协作机制,巩固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参与标准更高、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的“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的创建评审,争创优秀中医示范地区,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首席记者:晓   珠

编      辑:邹欣芮

责      编:晓   珠
稿件审核:郭秀芝
发布审核:阎   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