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彼得·汉德克:生命的线条

 置身于宁静 2023-08-15 发布于浙江
彼得·汉德克
图片

图片

“他凭借影响深远的作品和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外围和特殊性。”——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受奖词

彼得·汉德克(1942- ),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1961年,彼得·汉德克进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专业1966年出版首部小说《大黄蜂》,曾获得1973年毕希纳奖、2009年卡夫卡文学奖和2014年国际易卜生奖。20191010日,彼得·汉德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骂观众》《无欲的悲歌》《痛苦的中国人》等。

图片
图片
生命的线条

彼得·汉德克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我行我素,坚定地将文学创作看作是对人性的呼唤和对战争的控诉。他称自己为“另类”,“我在观察,我在理解,我在感受,我在回忆,我在质问。”因此你能在他的文字中看到个人的困惑,也能看到现实生存的艰难。

他笔下的艺术表现中心很多都是女性,而且语言克制、冷静,对主人公的内心意识变化和外在环境的影响都有精心刻画。罕见的是,他似乎摆脱了男性作家惯常的审视女性的笔触,也不会用一些刻意博人眼球的性描写来刻画女性,反而是有意识地以饱含着渴望女性解放的艺术之笔,把一个女人的生存移植到一个更好的世界里,“要让这个有梦想的女人活着,永远活下去”。

而剧作《骂观众》也极具特色,字数不多,但几乎通篇都是以“你们”“我们”开头的短句,将不同的身份直接置于对立的立场,而书名中的观众二字又绝不仅仅指剧场中的观众。当背景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譬如生活和战争,你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想要讽刺和谩骂的究竟是什么,这本书冲击性和暗示性极强,是我看过后印象很深的短篇。


图片
图片

《左撇子女人》

而你将在千万人中看到我,我们终将走向对方。

小说的名字源于一张叫作《左撇子女人》的唱片,歌词最后一段:我想在地球上一个陌生的地方看见你,因为在那里我将看到人群中孤独的你,而你将在千万人中看到我,我们终将走向对方。

小说的主人公玛丽安娜似乎毫无预兆地选择了离婚过上了独身的生活,在前夫几次三番表示希望共同生活时,她都选择了拒绝。正如上述的歌词,全书都弥漫着一种孤独的特质,似乎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到她在一间漆黑的房子行走,窗口射进淡淡的月光,她拒绝一切外来的援助,独自带着孩子,冷漠又睿智。这样的女性很难不吸引人。和她的好友弗朗西斯卡不同,好友坚定地蔑视孤独,如果一个人的话,她也蔑视她自己。而玛丽安娜不同,她是享受孤独的。独身一人,她终于可以重新拾起翻译的工作,终于可以沉浸式地投入自己的生活。孩子说妈妈从来没有真的开心过,她其实就不是那种拥有强烈情绪的人,别人的开心和悲伤是浪涛,她的开心和悲伤顶多是涟漪。布鲁诺说她是那种别人不愿意在她面前假装的女人;演员说她脸上有一条生命的线条!

而对她来讲,所有的男人都在生活和工作上削弱她,唯有独身一人时,她才能汲取到养分。她对外界并没有什么期许和渴望,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行走、摆弄家具,寂寞而百无聊赖的生活就足够了,饱满的幸福反而会压垮她。

小说最后的聚会,几乎所有角色都登场了,很像话剧的调度,各行其是却浑然一体。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图片
《无欲的悲歌》

文学并没有告诉她出路,反而让她明白一切都太迟了。

小说由一条报纸新闻开头:一位51岁的家庭主妇服用大量的安眠药自杀。很明显能看出这个开头与加缪的《局外人》相似,主人公对于母亲的死都没有很深的悲怆,反而是有些消极和默然的。“我”无法以普通的描述者的视角来讲述母亲的故事,因为她无法被凝固,她曾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如今只能以黑暗的文字杂乱无章地横在纸上。

书中的母亲形象我们能从身边的很多母亲上找到相似的影子,清贫、忙碌、疲惫、麻木、胆怯、敏感、厌倦......在物资短缺的年代甚至是今天,那些被迫困在家庭当中挣扎的女性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体验。她们也曾有过少女时代,活泼又带点腼腆,最终在步入婚姻后变得敏感而脆弱。生活的繁重让她们丢掉了自我,不断地在柴米油盐中打转,从来不会为自己思考,偶尔的放松就是为自己买一件衬衫。

生活是繁重的,她饥渴地寻找目标,却由于周围人的目光逐渐压抑,因此高傲的她变得敏感而自卑。这种无助让她慌乱和委屈,因此只能通过掩饰自己来体现姿态。短暂的苦笑、短暂的健谈,日子将她榨成了一杯苦汁,面对不同的脸色转换不同的表情,自我折磨。后来她找到了读书的乐趣,也只会不停地代入自己,把每一本书都当作自己生活的记录来读,在阅读中苏醒,通过阅读生平第一次学会袒露自我,学会谈论自己。

可文学并没有让她找到出路。已经丢掉性格面目全非的她,通过读书明白,这一切都太迟了,她原本可以不平凡。她现在唯一能够做出的突破就是让自己舒服一点,喝杯咖啡,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活着成了一种酷刑,但是同时她又惧怕死亡。

后来的她越来越痛苦,生活的一切都是不如意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没有人理解她,恐惧扼住了她的脖子。她丢掉了对空间和时间的感觉,身体出现各种症状,医生只能归结为某种精神崩溃。

最终,她宁静地走向死亡。

(这本书真的太苦了,越读越难过,很悲伤的一本书。)

图片
《骂观众》

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

只知道读书时一定要把背景设定为战争和生活,作者讽刺的绝不仅仅是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但是这个文风太特别,对传统的戏剧是很大的颠覆,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读完感觉得到很多启迪,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随便放几段大家欣赏一下。

“你们什么都没有思考。你们什么都没有想。你们跟着思考。你们没有跟着思考。你们是无拘无束的。你们的思想是自由的。在我们说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悄悄控制了你们的思想。你们有着隐藏的想法。在我们说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悄悄地控制了你们隐藏的想法。你们跟着思考。你们倾听。你们随之领会。你们并没有随之领会。你们没有思考。你们的思想不是自由的。你们是受压抑的。”

“它是不可重复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历史性的。每一个你们的瞬间都是历史性的瞬间。我们不可能将我们的话语说出两次。这并不是什么现场调查。我们不可能重复做一次同样的事情。我们不可能重复同样的手势。我们不可能谈论同样的事情。时间就在我们的唇间流逝。时间是不可重复的。时间并不是绳索。这并不是什么现场调查。逝去者不会被变成当下。过去已经死亡,且被掩埋。我们不需要什么木偶来扮演已死的时间。这不是木偶戏。这并不是不严肃的行为。这并不是喜剧。这并不是严肃。你们正在认识到矛盾。在这里,时间的作用就是文字游戏。”

“你们是不知不觉中恶化的瘟疫。你们是不死的灵魂。你们并不精通这个世界的人情世故。你们对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你们是正面的英雄。你们这些堕胎的家伙。你们是反面的英雄。你们是日常生活的英雄。你们是学术权威。你们这些痴呆的贵族。你们这些堕落的市民。你们这些知识阶层。你们是我们时代的人类。你们是荒漠中的呼喊者。你们是末日的圣徒。你们是这个世界的孩子。你们这些可怜虫。你们是历史性的时刻。你们这些世俗与宗教的高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