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贾雨村两次接受救济林黛玉结局(一)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1

    贾雨村第一次接受甄士隐的接济,是八月十五。

    贾雨村以一律一联一绝,掌握了话题主动权,并最终将话题引向自己心心念念的赶考,表明自己囊中羞涩、无法进京之困境。

    “士隐不待说完”,就表白说自己屡有救济之心,却因雨村自己未谈及,因此“未敢唐突”。

    遂帮雨村谋划,承担了雨村赶考的盘缠费用:“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当夜“五鼓已进京去了”。

    2

    甄士隐的赞助,不可谓不及时,也不可谓不真心。从甄士隐的动作看,当下、即命、速封,显然甄士隐真心替雨村着急。

    从甄士隐赞助的东西看,五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贾府的大丫鬟一个月才2两银子。更需要注意的是两套冬衣。

    衣服和其他东西不一样,首先要合身,甄士隐这么快就准备好了,说明他早做了提前准备。至少,对贾雨村的高矮胖瘦做过功课。

    但甄士隐也是有宿慧之人,知道“上门的不是买卖”,不宜主动问贾雨村是否需要帮忙。为此,在贾雨村说出困难后,还说贾雨村“何不早言”。

    在甄士隐,应该说做到了仁至义尽。

    3

    贾雨村却不过略谢一语而已,连夜启程走了。既没有提前和甄士隐打招呼,更没有可能当面告别。

    对于贾雨村的这些行为,早年读书的时候,特别反感。后来读脂评本,受两条脂批影响,改变了看法。

    重读红楼梦,又有了新的发现。

    4

    事实上,贾雨村在葫芦庙只是被“淹蹇”住了,进京赶考仍然是他的第一要务。

    眼看春闱将近,贾雨村一定非常着急。但他不知道甄士隐是否会救济他,不敢轻易启口,如事有不谐,他担心可能连将来打秋风的机会都没有了。

    他的一律一联一绝,目的就是挑起赶考的话题,很有可能是赴宴前早准备好的。

    待听甄士隐说愿意帮助自己,却没有主动,需要雨村自己先提出来后,以贾雨村的心性和着急赶考的境况,他心里未必就那么舒坦。从贾雨村连夜起身,就看得出来他对赶考的重视程度。

    甄士隐建议他当月十九走,贾雨村“仍是吃酒谈笑”,既不回应甄士隐的建议,也没有顺着话题和甄士隐商量启程时间,更对连夜上京守口如瓶。

    即使贾雨村当时没有确定当夜就走,此时他的行为也反映了对甄士隐心生芥蒂、怀有不满。这是作者典型的“不写之写”,绝非要表达脂批说的什么“英雄”气概。

    后来对英莲不闻不问,未必就没有这个因素在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