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秦可卿死亡导致长房内绝灭无人?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01

贾珍在秦可卿死亡一事上的表现蹊跷之处非常多,不考虑其他因素,基本上都能用“扒灰”二字来解释。只有和贾代儒说“长房内绝灭无人”的话,用“扒灰”解释起来有些勉强。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贾珍的这句话既无道理,也不合身份,更违背了儒家的一贯思想。

其没有道理之处在于,秦氏死了,贾蓉犹在,长房如何就绝灭无人了?何况长房中还有一个正派玄孙贾蔷在。

不合身份之处在于,贾珍对秦可卿的评价,不应该是作为公公的他所能够讲得出来的,已经到了“非礼”的程度,完全违背了儒家的核心思想。

02

对贾珍的这种表现,多认为贾珍“扒灰”致丧心病狂、言语无状,或者从作者写法上说,是刻意强化贾珍的丑行,用了史笔、曲笔。

脂批对其前“哭的泪人一般”说:“此作者刺心笔也。”对其后面“尽我所有”又批道:“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故前此有恶奴酒后狂言,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

尤其是第二条脂批,直接把贾珍钉死在“扒灰”二字上了。

然而奇怪的是,对“长房绝灭无人”这句明显不合常理、不合身份又大逆不道的话,脂批却视而不见,一字不批、只字不提。在脂批密集出现的段落上发生这种情况,确实不同寻常。

03

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扒灰”上。

而扒灰的原因,在红楼爱好者中间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贾蓉无性能力,为了传宗接代,贾珍亲自出马,与秦可卿才有了乱伦行为。

其佐证是贾蓉婚后无子,此前大夫对秦可卿的诊断有的说有喜,但宁国府不认可。这些大夫中肯定有人知道贾蓉无性能力的情况,也不敢如此下结论。等张友士说不是喜之后,服侍的婆子满口夸赞、贾蓉也认为“高明”,目的就是避开丑闻。

而贾珍长房内绝灭无人的说法,也为贾蓉无性能力作了注脚。

这种推测非常有道理,逻辑性非常强,单从小说表面看,我也认为这是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初衷。

但是,这只是小说“正面”,要进一步理解作者意图,还要再翻过来看小说“背面”。

04

细究起来,扒灰说虽然很吸引人,符合小说或明或暗的各种提示,很有道理、逻辑性和说服力,但也仅仅限于局部小说内容及逻辑。放在稍大一些的场景中,这些道理、逻辑和说服力很容易被否定。

“借种”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陋习,其根本目的是传宗接代,破除“无后”“绝户”之弊,是应对“无后为大”的社会压力以及没有家庭劳力和生活支柱现实压力的无奈之举。

这种事情必须做得非常隐密,不能让人察觉。因此,常用的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去很远很生疏的地方,一旦女方怀孕就回来,尽可能减少知晓范围;另一种是找血缘关系非常近、且同辈的兄弟或堂兄弟,既解决了知晓范围问题,同时解决了血统问题。

之所以选择兄弟或堂兄弟,是出于实际考虑,涉及到孩子长大后的伦理问题。当然,在考虑这个伦理的时候,另外的伦理和女人的屈辱就让位于传宗接代了。

了解这方面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哪种方法,秘密根本不可能保住。原因在于但凡夫妻二人能生,就会一胎接一胎直到生出儿子。只有妻子长时间不怀孕的家庭才出此下招,这期间肯定会有找大夫、吃药之类的行为,二人不生育的情况早就为人所知了。

等夫妻二人外出一段时间回来、或者丈夫戴绿帽子前后那段时间表现肯定不佳,这女人怀孕是怎么回事,鬼都能想到。更何况生活中有那么毒眼“滑贼”。

因此,贾珍的种种“扒灰”行为暗示,只是作者为了隐藏自己真实目的而设计的情节 ,既不符合贾珍替代贾蓉、解决“长房内绝灭无人”的意图,也完全不符合生活常识。

当然如果贾珍仅仅为了男女相悦,并非为了传宗接代,倒有可议之处,但小说所写的贾珍显然不是。作者设计秦可卿这个人物,也绝不可能仅仅为了让贾珍满足自己的兽欲。

退一万步,即使贾珍只是为了发泄欲望,在秦可卿丧礼上,他丝毫不掩饰的所作所为,除了丧心病狂,确实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但是,贾珍的人物设定是这样的吗?

所以,贾珍这个扒灰,是文字上的、虚幻的扒灰。贾珍替作者背了一锅灰。

贾珍的这些行为,必须与秦可卿影射的形象联系起来,才能形成比较合理的解释。撇开背后要反映的内容,把他的这些行为理解成纯粹的扒灰,就会落入鲁迅先生的评价。这话鲁迅先生真说过。

05

对于影射孝庄皇太后下嫁一说,我是不以为然的。这与小说情节对不上茬。我更倾向于秦可卿影射崇祯、影射某位皇帝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依据,各种文章大概都已经分析透了,只简略提几点。

一是秦可卿的棺木,薛蟠明确说是义忠亲王老千岁预定的,因坏了事就没拿走,但因为“没人出价敢买”,一直在店里。

薛蟠强调没人敢买,不是指他们没钱,而是因为棺木逾制不敢,所以贾政才劝贾珍换上等杉木。

二是秦可卿的“恭人”称呼,这是对四品官员的妻子的称呼,贾蓉是五品,其称呼应为宜人。明清二朝皆同。显然,这个称呼也逾制了,而且贾珍还在丧礼上大书特书。

三是宁国府的大门,在五十三回有描写,据专门人士论证也是九重门,如果这个结论是准确的,那宁国府的逾制情形就太严重了。

上述三点,随便哪一点被举报,轻者改正,重者获罪,何况还是多犯。这在封建社会不是个小事,到关键时候就是全家杀头的罪。其他人绝不可能看着贾珍在这种事情上胡闹。

贾珍之所以敢买敢用,除贾政外贾府人都不提异议,显然秦可卿的身份能够当得起。

06

贾珍的这句话,其关键词是“长房”。

严格地讲,贾敬是二房。从贾敬到贾蓉是三代单传,无所谓长房不长房,所以,贾珍提及长房一词,应追溯到贾代化、贾演。

作者设计贾珍的谈话对象是贾代儒,就进一步指出,贾珍所说的“长房”,是指贾代化这一支长房,而不是指贾演与贾源所区分的宁国府这一整支长房。

我在《贾府爷们儿的辈分体系》中,指出过贾府五代人中第二代的特殊情况,并对其作过简单分析。

这一代与其他四代人不一样,名字三个字,辈分没有作为偏旁部首,而是用作名字中间的单字。而且,偏偏是第二代,又与红楼梦中满目的“二爷”相重合。

所以,贾珍说的“长房”,是特意暗示秦可卿与整个“二爷”谱系中的人员、与“代”字辈人员所影射的是同一个人。

《红楼梦中“二爷”多》一文中,我也曾经提出,除宁国府的贾敬、贾蔷这两个“二爷外,红楼梦中其他“二爷”,总体上或者整体上都是正面形象。而秦可卿,如果抛掉“淫”的因素,完全就是一个高大上的人,恐怕比凤姐还要高一些。

这二者,就如此巧妙地重叠在一起。

07

说到长房,通常在强调法统、法定继承权,其关系到社会地位和资格问题。

那么这个“长房”是指谁?对此我未研究过,姑且提出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如果从悼明之亡说里选,我认为这个长房是以明光宗朱常洛为主的一个综合体,包括其二子朱由校和朱由检。这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推测。

明光宗前有万历皇帝,万历朝是相对比较强的一朝,而且万历在位时间和寿命都长,与秦可卿情况不符。

泰昌帝、明光宗朱常洛,出身低微,是明神宗偶然临幸的一个宫女所生。出身既低,其命运更惨,只活了三十九岁,在位才接近一个月。明末三大谜案,梃击案、红丸案发生在他身上,移宫案也因他死亡而发生。

明光宗死因是因为郑贵妃进姬八人,十数日后便一病不起。先是服用泻药,一昼夜连泻三四十次,与秦可卿“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极其相似。

明光宗八月初十开始生病,八月二十九日服用红丸,九月初一死亡,与秦可卿发病时间也近。

史评明光宗有较强才干,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为政举措受到欢迎,只是天不假年,又处在后妃、朝臣、宦官的权力斗争漩涡中,被三大权力群体蹂躏,未得展示才干便死掉了。

秦可卿卧室里,“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也隐含着明光宗的年号泰昌。

当然,秦可卿这个角色肯定不单影射朱常洛一个人那么单纯和纯粹,既然是小说角色,一定也糅合了其他因素,比如朱常洛的两个儿子朱由校和朱由检,在位时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朱由校与朱常洛一样,也在女色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他还是会用人的,朝臣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包括魏忠贤,并非如东林党抹黑得那么坏,反而是忠于皇帝的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他临终时,果断传位给异母弟朱由检,也表现出大智慧。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是一个有雄心想挽救明朝的皇帝,只可惜性格缺陷,加上明朝沉疴已重,他也不可能实现愿望。

红楼梦里的那么多“二爷”,影射的就是这二位爷。

08

当朱常洛及朱由校、朱由检父子三人死后,南明弘光帝等几个皇帝,都在非正常状态下即位,虽有帝统,但从法统上还有有瑕疵的。

况且明朝正常的政权出现断层,认为法统失传,南明属于重续帝统,也无不可。用“长房内绝灭无人”来比喻,还是比较恰当的。

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就不会觉得贾珍狂悖无礼、疯言疯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