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金刚一回的几个重要伏笔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01 
醉金刚尚义侠一回,主要说贾芸和倪二的故事。故事开始之前,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写了香菱见黛玉、贾芸遇宝玉、宝玉给贾赦请安等几件事。
除了贾芸这条线继续发展引出醉金刚外,其余不过是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些家长里短。
但如果认真分析,这些家长里短非常不简单,埋下了几个重要的伏笔。
 02 
第一个伏笔是香菱向黛玉学诗。
香菱进大观园,与黛玉此前并没有什么交往。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香菱和黛玉,把二人此前的交往交待清楚,并为以后香菱向黛玉学诗作了铺垫。
作为薛蟠的妾侍,进贾府大观园时间不久,从她在黛玉背后击掌、拉黛玉的手回潇湘馆这些动作看,既描写了她的憨,更说明她和黛玉之间已经很熟悉,到了不需要顾忌礼节的程度。
而此后黛玉与香菱的对话,以及二人能在潇湘馆“坐而论道”,进一步描写了二人之间往来密切。
这些描写,描写了黛玉香菱的了解,再写二人学诗就水到渠成,毫无斧凿痕迹。
 03 
第二个伏笔是袭人散播黛玉不作针线的虚假。
香菱与黛玉到潇湘馆后,“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寥寥几笔写二人谈刺论绣、下棋看书。
特别是谈论刺绣,用“这一个”“那一个”点明二人对着实物议论,不是空说理论。
这就说明黛玉房间里,女红放在外面,所以才成了二人的谈资。
能够成为女孩子话题的,一般都是自己或对方做的。当然也有或买、或送或赏赐的可能,但这里显然不是。
作者正因为怕读者将二人谈论的刺绣误读为不是黛玉自己做的,随后又紧跟着写鸳鸯在袭人房间里看“袭人的针线”,提醒读者黛玉和香菱二人谈论的刺绣,就是“黛玉的针线”。
当然除了这一处外,小说中关于黛玉做针线活儿的描写还有很多,共同佐证黛玉平时经常做针线,反衬袭人说假话。这一点将专门再梳理。
 04 
第三个伏笔是为下一回贾环蜡油烫宝玉作铺垫。
宝玉与贾环前后脚来给贾赦请安,邢夫人让宝玉与自己坐在同一坐褥上,而贾环、贾兰叔侄二人只坐在椅子上。
再加上邢夫人毫不掩饰爱抚宝玉,天壤之别的待遇使得贾环十分不自在,不得不告辞。
面对二人的告辞,邢夫人连留饭的虚礼都不愿意作,更让贾环嫉妒成恨。
从贾环下一回蜡油烫宝玉的描写看,王夫人和邢夫人的动作几乎一到处,都对宝玉都用了“摩挲”一词,相似的情节、相同的刺激,使得贾环恶从胆边生。
 05 
第四个伏笔是宝玉认贾芸为儿子。
从已有蛛丝马迹看,这条伏笔的线非常长,也是最粗重的伏笔。它引出了一系列故事情节,且至少应该到宝玉出家、贾芸红玉岳神庙探望宝玉为止。
在现有文字中,这个伏笔已经引出了以红玉为主要脉络发生的系列故事,以及建海棠社等情节。
因这条伏笔引出的故事脉络非常清晰,此处不再赘述。
 06 
第五个伏笔是贾赦的病。
通过宝玉探望请安,淡淡地透露贾赦得了风寒。然而,从探望贾赦病情的阵势看,贾赦病情不轻、来得急,且另有隐情。
如果仔细看过这部分内容,就明白众人探望贾赦的病情,从香菱遇见黛玉开始写起。
香菱见到黛玉后,说她是来寻找宝钗的,并说紫鹃也在找黛玉。香菱没有说她为什么找宝钗,只是说紫鹃找黛玉的理由是凤姐给黛玉送茶。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红楼梦“一击两鸣”笔法,一明一暗。明写凤姐给黛玉送茶,暗写香菱找宝钗、紫鹃找黛玉都为探望贾赦一事。
写了香菱后,随后就写鸳鸯专程到怡红院找宝玉,是贾母安排他去探望贾赦。然后路上又遇见贾琏到贾赦处请安回来。宝玉见到邢夫人,接着就写贾环、贾兰请安,并通过邢夫人写出“贾环、贾兰”的姑娘、姐妹妹妹们都来了。
最后一点,是宝钗、黛玉探望贾赦的依据。
 07 
众人都集中在这天去探望贾赦,而且各家纷纷安排丫头找主子,仿佛不能误了。更重要的是,贾母专门安排宝玉代表他去探望贾赦,这显然已经超出了风寒带来的影响。
关于贾赦的活动,除了强娶鸳鸯和抱怨贾母偏心是明写外,他的所有活动通过暗线展现,包括与贾雨村交往、抢夺石呆子扇子、去平安州等,都影影绰绰、很不光明正大。
这次病情,是第一次写与贾赦有关的事,而且如此大的阵势,显然不是一件小事。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红楼梦后半部分,无法解读出贾赦这次的病因,只能分析出他的病不一般,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风寒。
 08 
第六个伏笔是为袭人向王夫人告密作铺垫。
宝玉看见鸳鸯后,痴病发作又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袭人看了十分痛心,对宝玉说:
左劝也不改,右劝也不改,你到底是怎么样?你再这么着【庚辰侧批:此五字内有深意深心】,这个地方可就难住了。
脂批说的深意深心,就在后面的话里。“这个地方可就难住了”,是袭人对宝玉的通牒。
在分析“酥酪案”时我们已经知道,袭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劝诫宝玉无效,而此次宝玉的所作作为也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袭人才无奈地说,如果宝玉继续如此“胡闹”,那她可能就要想办法让宝玉搬出大观园。
但是,宝玉住进大观园是元春的意见,别说袭人有想法,即使王夫人要让宝玉搬出去,恐怕也需要提前征得元春同意才行。
这大概是王夫人明知道宝玉在大观园不合她意,即使袭人向她把问题严重性分析得很透、她本人也同意袭人的意见,但也没有很快施行的重要原因。
所以,袭人这句话不过是技穷后无奈的吓唬。但是,她的这个想法,最终还是告诉了王夫人。
袭人向王夫人告密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是“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
更深层次的目的是隔绝宝玉和黛玉的联系。这种心思,并非仅仅因为宝玉迷心窍诉衷情,那只是一个引子。从第二十四回内容看,袭人此时就已经产生这个念头了。
只不过这个念头隐藏得实在太深、太远,很难引起注意和关联,这正是评论所说的伏脉千里之外。
 09 
第二十回的这部分内容,尚属于容易理解的,分析起来脉络也比较清晰。
相比较而言,更多红楼梦其他内容,想理出个清晰的思路非常难。
比如本回宝玉对贾芸说,“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象我的儿子。”这句话非常难以索解,至今没有个头绪,也没有发现有特别靠谱的解释。
有人说,这句话是作者没有修改过来的话,这种可能性有,但不大。
宝玉、贾琏、贾芸三个人的对话除了这一句外,其他的都非常正常,没有很难理解的。说这句话没有校订好,可信度不高。
况且有前面如此多的伏笔及写法作对比,更降低了这种可信度。
 
梳理完笔记,再次为红楼梦所感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