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夫人起身引发凝重紧张气氛的背后逻辑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01  

刘姥姥进大观园期间,作者对王夫人的描写不太多,她似乎就是一个玻璃人。

然而,王夫人在藕香榭听曲子的时候,情感却有一次大的波动,其表现十分让人困惑。

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才要饮,只见王夫人也要饮,命人换暖酒,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一时暖酒来了,宝玉仍归旧坐,王夫人提了暖壶下席来,众人皆都出了席,薛姨妈也立起来,贾母忙命李、凤二人接过壶来:“让你姨妈坐了,大家才便。”王夫人见如此说,方将壶递与凤姐,自己归坐。

粗粗一看,这一段文字出现得非常突兀,似乎只是一段单纯描写听曲、喝酒杂事的冗余文字。

再细读,就会感受到王夫人站起来后,整个气氛突然变得凝重、紧张起来,让人不知所措。

以红楼梦“言必有应”的设定,这段突兀的情节一定要表达什么。但也实在让人困惑,完全找不到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事件。

  02  

让人困惑的地方在于三点。一是描写完宝玉听了曲子想喝酒,紧接着写王夫人也要饮酒。显然,娘儿俩都受外感,从而产生想喝酒的冲动。那么,王夫人所感何事?

二是暖酒来了之后,为什么王夫人提暖壶下席斟酒,而薛姨妈等人都出席的出席、站立的站立?

三是紧跟着王夫人和众人的动作,贾母发话了,而且还是“连忙”。这又传递了什么信息?

这三点就是让人困惑的地方。

  03  

按照贾府用餐文化,作为儿媳,王夫人在婆婆贾母面前要立规矩,不能坐在桌上。比如黛玉初进贾府时,“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以至于不明就里的黛玉一时不敢就坐。

如果不是特别正式的宴席,王夫人也会落座,但也不能与贾母同席。比如螃蟹宴,贾母一桌只有几个姑娘,而王夫人与其他人在一桌,立规矩、侍奉的活儿由李纨和凤姐负责。

但此时是在藕香榭听曲,相应的规矩与宴席特别是正规的宴席还有不同。比如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听戏时,包括凤姐等众人都有座。此时也应如此。

所以,王夫人能够坐着喝宝玉递过来的酒,才有后面她离席欲斟酒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王夫人原本不需要再起来立规矩。

厘清王夫人所处环境,我们就能尽可能正确理解王夫人行为背后的原因。

  04  

那么第一点,王夫人受什么所感?

将王夫人与宝玉联系在一起写,似乎在写王夫人也受到乐曲影响。宝玉听到乐曲心旷神怡,王夫人是否也是如此?

从众人对王夫人动作的反应看,王夫人不但没有表现出心旷神怡的样子,反而让大家很紧张。

这种紧张气氛,无疑是上述三点疑问背后的内容带来的。

我们再回顾一下自刘姥姥进大观园至此的故事情节,大概能够猜测到王夫人心中的感受。

  05  

此前我们曾经说过,刘姥姥到贾府打秋风,是进错了庙、拜错了神。

狗儿、板儿一家与王家联宗,是王家的亲戚。刘姥姥打秋风应当到王家,而不应该到贾府。但是她还是奔着王家二小姐的名头进到了贾府。

贾母所说他们已经是亲戚了,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言外之意,是说刘姥姥与贾府原无干系,但因为王夫人,贾府和刘姥姥发生了关系,成了亲戚。这是事实。

以此推论,刘姥姥在贾府的所作所为,及所受礼遇如何,均与王夫人脱不了干系。

贾府人对刘姥姥的态度,多少应当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意思。

  06  

刘姥姥在贾府所受到的礼遇显然不高。不仅不高,在宴席上刘姥姥还被凤姐和鸳鸯联手摆了一道,成了众人的笑料。

无论王家与狗儿两家多少年没有来往,贾府既然接纳了刘姥姥,自然就把她摆在了亲戚的位置上,把王夫人当成刘姥姥的“主人”。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前有贾母成亲戚的话作铺垫,后有刘姥姥被当众捉弄出丑,刘姥姥所受的这些礼遇,对王夫人来说是一种打击和羞辱。

丑出在刘姥姥身上,却落到了王夫人乃至王家心上。

事情不仅如此。因为在场的还有王家的另一个姑娘薛姨妈。

  07  

两个“王家人”来贾府打秋风,一个关系密切,长住,一个关系疏远,短往。王夫人作为王家嫁到贾府的姑娘,这些关系都需要她来背负。

在刘姥姥被捉弄的同时,薛姨妈同样也没有得到什么好。

贾母提议行酒令,薛姨妈自知斤两,想逃避,却被贾母一句“厌我老了”逼着不得不接招儿。

所以说,这个酒令不单针对刘姥姥,也针对薛姨妈而来。

从小说让刘姥姥出丑的设计看,这一点,应当属于红楼梦的“一喉两歌”和“不写之写”。虽只写刘姥姥,也在写薛姨妈——尽管薛姨妈的酒令没有出什么错。

王夫人也无奈,只能替薛姨妈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便说不上来,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

  08  

所以,王夫人“想喝酒”,不是因为乐曲如何,而是因为这两个“王家人”在贾府所受的礼遇打了王夫人的脸、抹了王家的面皮儿。

理清了这一点,后面的两点,就迎刃而解。

  09  

王夫人站起来斟酒,是化解她心中的忿恚之情,也是她当儿媳妇立规矩的习俗——尽管此时不需要她这么做。

以王夫人喜怒露于外的性格,她的这种心理,必然在脸上有所反应。正因为不需要她这么做,脸上又带着内心的反应,众人都看出事情的严重,均出了席。

连薛姨妈也看出王夫人心中不痛快,站了起来。

事情描写到此,作者是告诉我们王夫人斟酒这件事,很重要,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单从故事表面看,王夫人站起来斟酒,不过是做了媳妇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作者却用众人、薛姨妈和贾母的反应告诉我们,王夫人这一站不一般。

贾母没有管这些,她只拿规矩说事儿,丝毫不管王夫人的情绪如何。

她用规矩让凤姐、李纨接替王夫人斟酒,轻易化解了这个局面。

  11  

这或许就是王夫人斟酒的真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