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关古道:乱石川、鸡头关、七盘山、坡底村,这些地方都在我脚下

 云水终南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接着上文,我们从蓝关古道的公路往坡底村方向走,出发的时候是三点半多,公路入口位置在上文已经写过,不再赘述了。

乱石川

从公路上来的山梁岔路口直走下坡,就是往坡底村的方向,如果沿着山梁右行就是去虎吼山的线路,还是很好辨认的。

说实话,这条线路几乎没有岔路,即使有,最后也合在一起,顺着大路走就行了。

这里是阴坡,雪还有不少,不几步,就看到一棵树横拦在路上,上面有路条。

就这样缓缓的下坡,近处的荻花,映着远山。

有块大石头,有冰有雪,走路滑溜,干脆用屁股滑下去,好久没这样玩了。

下个坡,终于看到几户人家,从旁边的石头路走下,屋舍却没有人居住,看样子废弃很长时间了。

房子盖的不错,就是旁边的猪圈,也用大石头垒砌的结结实实,就是养个野猪也弄不塌。

你说这里有山有水,隐居在这里行不行?

往下走,房子还有不少,甚至还有关牲口用的牲口房。后来听坡底村人说这里住的人都移民到山下了,连电线都剪断了。

这里有个不知道谁搭的简易桌子,休息一下。

看地图显示,这里基本上就是乱石川了,蓝关古道一个重要的节点,乱石乱石,肯定有很多的大石头,旁边山坡上确实大石头很多。

鸡头关

接着前行,不远处,对面山梁上有巨大的白石头,那就是鸡头关吗?

查看的地图,位置差不多,但是却看不出所以然来。

一条积雪的小道慢慢向前,右手有个像元宝的山包,两头凸起很有意思。

到了通道口,右手一看,乖乖,有刻石:署商州白捐修。

原来这里就是鸡头关的隘口,应该是商州的白某人捐银维修了此段古道。站在这里两边看看,这块山石确实把山谷分隔成两处天地。

鸡头关流传着“群蝎挡刘秀”的故事。汉光武刘秀和王莽助战。群蝎把关,螫得刘秀人马寸步难行。刘秀大喊:“苍天呐大地呐,我该怎么办呐?”一剑劈石,石分为二,惊动金鸡,眨眼间就下凡吃蝎子。但是金鸡私自下凡,罚它永守此关,天长日久,天鸡变成了石鸡。这座关就叫鸡头关了。

据说石鸡现在还在关上,所以关北的蝎子一个也不敢过去了。于是,民间便有蝎子不过鸡头关的传说。

但是我眼拙,却一直没有看出来有鸡头的样子。

不说了,接着下山,路边又出现了房屋。依旧没有人住,荒废着。

这是一片开阔的山谷,我贪看山色,前面的伙伴招手,我加快了脚步。

这里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回望山谷,草木葱茏,倒是有几分春意,恍惚间我竟然忘记了已经是冬天了。

这段路很平坦,我们也不着急,静静的走在秦始皇、郭子仪、韩愈、白居易、温庭筠这些伟大的人物走过的路上,蓝关古道,就是一条文化之道。

青山隐隐,万籁俱寂,心里一时感慨。。

七盘山

下了坡道,路边有座小庙,上去看看,写着七盘山无量庙。那么这里就是著名的七盘山了?

大门紧闭,我隔着墙头往里面瞅瞅,没有人住。

据说这里是七个拐弯,我也没有数一下,反正是一路左拐右拐,小道蜿蜒向下。往下看看,山底下的村庄已经可以看得见了。

甚至,我还远远望到上山时路过的学校,一群楼房。

坡底村

下了七盘山,这里有石头铺成的小路,这样看着倒是有几分古道的意味。

其实一路上,小路下面都是用石头砌成的路基,走在上面不觉察,往下面看看就会发现。

终于出来了,一个老哥扛着一根木头正往下走,说是准备在那片地里种庄稼。自家地里的核桃树不中了,准备种些庄稼,现在又提倡种粮食了。

看看时间,已经是快六点钟了。老天,12公里的路,我们走了八个小时。

给山上后面的伙伴打电话,他们到了无量庙了,这样有半个小时应该也下来了吧:他们那里也有一个小朋友,不说快慢,走下来就是小小男子汉。

那一队中有个老驴友,他带的装备挺全,手电头灯都有,这条路也没有岔道,我倒是不担心。

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也终于下来了。

唐代诗人陆畅的诗句这样写着:“万里烟萝锦帐间,云迎水送度蓝关。七盘九折难行处,尽是龚黄界外山。”蓝关古道不仅景色好,故事也多。

唐时吐蕃陷长安,郭子仪遣将“逾绝涧、登七盘、趋于商州”;北宋时,金将撒离喝两次率兵入蓝关,陷商州。一直到康熙年间,关中大灾荒,湖广仓米救济,都是经蓝关古道运至西安的。

现存文献显示,因此,自秦始,汉、唐、明、清各代都曾对蓝关古道进行过整修。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从薛家村到嶢山公路修成,坡底村的这段故道才慢慢的废弃。

秦岭中的古道,每一条都有历史、有故事,爬山可不是简单的溜腿,看看我的文字,在爬山看景的同时,还有更多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