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卫星:频放“卫星”

 九点圆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2004年8月3日,本报独家披露有着“中国股市首席民间思想家”之称的张卫星筹备成立民间性质的“中国证券投资者协会”的消息,引发全国读者空前反响与支持。最新消息是他自己作为发起人代表已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成立申请。

第一颗卫星:预测“5·19”行情

谁也不会想到,在众多股评家和经济学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张卫星会冒出来说1999年5月是“历史大底可能就在眼前”。就在某证券煤体刊发其文3天以后,“5·19”行情如期而至,张卫星的第一颗“卫星”放得很成功。

这个时候的张卫星不过是一位刚刚介入证券市场3年的投机者。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他不满足于在宁夏区科委的一家计算机开发公司的工作,干了一年之后,就只身回到中关村,从卖电脑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1996年,他首次接触股市。

“开始先看了点书,那时国内这方面的书很少,不像现在这么多,我就拿着十几万进去了。”同做电脑生意一样,张卫星在买卖股票的过程中,脑子也一刻不停地想东想西,“我老是想,我的这个股票是怎么来的,卖给谁了,他为什么买,将来又会怎么办﹖有无数的问号在我的脑子里。”

张卫星自此读了大量的经济类书籍,他最初的目的就是用这些知识帮自己赚钱,但他并没有止于赚钱,他把自己的所学所想写成了文章,开始向媒体投稿。1999年5月,他预言大牛市就在眼前,这在当时股市经历了1997年5月以来的漫长熊市,市场低迷,很多人几乎都要彻底崩溃了的时候无疑是一颗“卫星”。著名的“5·19行情让这颗“卫星”成功升天。

第二颗卫星:畅言全流通

如果说“519”行情仅仅是将张卫星引入见仁见智的证券智囊领域,那“全流通”的出现无疑让这位30出头的小伙子开始“出人头地”。

经济学家华生是较早关注到中国股市股权分置问题的,他说自己看到1999年底到2000年初张卫星的一系列文章时,他的感觉是“眼前一亮”。他说,当时感觉这几篇文章虽然经济学的术语还略显稚嫩,但这是他看到的最早的、系统论述股权分置、并且把它上升到中国股市众多问题根源这一高度的文章。

张卫星时常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一个重大的命题,如以“公牛、奶牛”把国外股市与中国股市进行形象比较,后被称为“奶牛论”。他认为中国股市在2001年以前的牛市本质上是一个“奶牛”市,股市的上涨并不意味着投资者赚多少钱,更多意味着国家在股市上市多少股票,圈多少亿的金钱。

2001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的大讨论中,张卫星的“全流通方案”与韩志国的“净资产价格减持方案”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张卫星的主打文章《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在网上的追评文章超过100多网页,被新浪网评为最受欢迎的股市改革方案。

张卫星认为“上市公司'坐地吃肉’,券商、机构、庄家炒作'喝汤’,散户则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洋洋洒洒写了百万字的文章,只为推销一个理念:以他的《方案》进行“全流通”改造。

张卫星认为只有股票全流通中国股市的未来才有希望,否则中国股市很可能“崩盘”。虽然其观点在1999年的大牛市中并没有得到印证,但随后因国有股减持引发的3年股市暴跌中却无一不在印证这位“中国股市民间思想家”的预言。

张卫星的第二颗卫星无疑是最响亮的。

第三颗卫星:成立证券市场投资者协会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张卫星:“很不学者化”。他时常语言非常激烈,曾经在一个著名的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一次有关国有股减持的会议上出口不逊说专家的发言“都是垃圾”。张卫星的不学者化和“民间人士”的身份导致其“越来越被边缘化”。但也许正是这种边缘化却引发其创立“中国证券投资者协会”的想法。

有人说,这是张卫星放的第三颗“卫星”。

“证券投资者协会,应该是中国证券市场整体结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有了这个民间组织就能起到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的作用。中国证券投资者协会应该是一个'公器’,是中国证券投资者实现'三公’的民间组织。长远看,还要推动建立中国证券投资者救济基金会,为因为证券市场的风险而受到损失,在生活生产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投资者提供救济资金。”张卫星这样认为。

在他的设想里,证券投资者协会是一个包揽流通股股东利益代言人的角色,能够代理流通股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有专家代表投资者对方案评述论证,甚至代为行使权利,最大限度地保护流通股投资者利益;代找律师打官司;委派“协会”代表,替广大“协会”会员投资者行使股东权利甚至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将向上市公司委派独立董事的工作接替过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由协会接受全体会员投资者的委托来委派等等。

在张卫星的观点公诸于世的时候,一位远在内蒙的股民认为该协会不可能被同意。理由是政府认为进入证券市场的人是利益驱动!没有利益是不会来的。若干年来中小投资者不被重视,关键是政权阶层的观念问题。因为为利而来本身就是罪恶。所以,“这个协会尽管很好,尽管可以为底层说话,但你不可能被成立,没有人批准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张卫星成立协会的难处,他的这第三颗卫星能否成功上天,也许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因其执着的精神,有股民送他“中国股市唐·吉诃德”的美誉,这倒很形象。

  □本报记者刘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