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对课八股

 毕生谈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我听有些语文老师的课,实话实说,可谓“三无课堂”:无聊、无效、无谓。
先说无聊。教学设计呆板僵化,每次的课堂流程无非就是新课导入、教学目标、课文解题、作者介绍、齐声朗诵、概括文意、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简直是“课八股”。每次我看到“新课导入”四个字就觉得滑稽,有谁看见哪部小说里写这是开端,这是发展,这是高潮,这是结局的?小说固然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没有哪个小说家会傻到在正文里标出来。可是,语文课堂上,我就经常看见有老师赫然写着“新课导入”。“导”给谁看?肯定不是学生,学生才不在意你导不导入呢?那只能是“导”给听课的老师,“导”给自己。
再说无效。语文课堂的无效由来久矣。李希贵老师的大著《学生第二》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1991年,高密四中高一扩大规模,因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班暂时没有语文老师
实在没办法,我们只好让其他班的老师共同帮这两个班的学生拟定自修计划,然后让他们自修。自学课文太枯燥了,老师就把他们带到阅览室读书。有时候览室忙不过来,就把图书馆的书借来,分到学生手上,让他们轮流阅读。我们发现,这样上语文课学生反而非常喜欢。过去,我们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到最多的常常是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意见。这下倒好了,没有了语文老师,意见也没了。
但是,从学校领导到语文老师,大家还是捏着一把汗,担心一旦教学成绩差得太多,难以向学生家长交代。接近一个学期,一直就这样“凑合”着。等老师调配来了,这个学期也快结束了。谁知道,期末考试成绩却叫我们大跌眼镜——这两个无人上课的班级不仅基础知识部分不比平行班差,而且阅读和作文的成绩比平行班还略胜一筹!
这个成绩让语文老师非常尴尬。
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
在很多学生,乃至老师心目中,都是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我们的课堂到底教给学生什么了?教给了学生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教给了学生诗词歌赋表书论说?教给了学生比喻夸张排比拟人?我们教给了学生很多“知识”,可是这些知识本来不需要教,给学生一个手机,一本书,半天时间,他们就能获取这些所谓的“知识”。在如今这个信息获取极为便利的时代,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如此盛行的年代,我们教的这些零星知识跟大数据相比不值一提。那我们到底要教什么呢?于漪早就提出,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我们是如何训练的呢?我看到大量的语文老师在简单的问题上反复重申,在关键的地方轻轻带过。他们说出的,学生都能百度到;学生说不出的,他们也说不出。
最后说无谓。有些老师讲的知识简直匪夷所思。各种“原创”的知识,层出不穷,完全不考虑是否符合学理。讲逻辑知识的时候丝毫不考虑是否符合逻辑学的原理,讲文学的时候也丝毫不考虑是否符合文学的原理。我就亲眼看见过,有老师写的关于逻辑错误的文章恰恰犯了他自己所批判的那种逻辑错误。
反对课八股,人人应有责!

毕光荫,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词人才子”,学术型名师,王涛语文团队古诗文、作文方向教研员。主讲全国大型线上讲座60多场,与全国近 2,000 名语文教师交流教研,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文、古诗文教学体系。精通《史记》,在直播活动中多次开讲《史记》,总播放量超过 100,000 次。与北师大出版社合作出版《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一书,广受好评。连续三年用古文写作全国各地高考下水文,引发了广泛关注,后分别结集录入《高考满分作文通关教程》等图书中。策划撰写语文教辅书籍十余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