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晴圆缺的月亮,东坡先生悲欢离合的人生

 诗词百草园 2023-08-15 发布于江苏

             匕

诗词百草”,总有一味是你喜欢的

诗词百草园 | 文

 阝               

                              廴              匚

中国人多多少少都有月亮情结,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神舟飞船”这种情结延续千年,经久不衰。

我们虽不能准确知道,“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月亮在人间的朋友还不少呢,我们知道,在唐朝便有一个李白,那是大唐最皎洁的月光:

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意想象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潇洒飘逸;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及时行乐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忧愁难解;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豪放兴致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落寞;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空灵妙景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苍茫无际;

诗仙的诗里处处是月。难怪,我们后人宁愿相信诗仙是捞月而死的浪漫结局了。

如果我们诗意地认为李白是从月亮上谪居凡间的仙人,那苏轼便是诗意地栖居在人间的月夜漫步者。苏轼成为了宋词里那一泓澄澈的月光。

林语堂总结过苏轼的身份: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老人家可谓是苏东坡的迷弟,且看他的两种身份: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及月夜漫步者。

月亮的阴晴圆缺便隐射苏东坡悲欢离合的人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

月亮是东坡

对亲情的传递和对爱人的悼念

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是史书都见证过的,苏轼对待弟弟亦友亦弟,苏辙对待兄长亦兄亦师。这对兄弟一生之中一起宦海沉浮,相互扶持,友爱甚笃。苏辙可以在苏轼性命攸关时舍弃一切相救,而苏轼留给弟弟的便是这世间最真挚的亲情,这种亲情是曹植梦寐以求的:

在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里面,苏轼短暂迟疑过自己的精神归宿到底是高处不胜寒的广寒天官,还是眷恋不舍的烟火人间,加之此时(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与苏辙七年没见,为此,他“怨恨”月亮的不解人情——“何事长向别时圆”?不过,苏轼很快安慰自己月亮的阴晴圆缺本有定数,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完美的,月亮的盈亏有时对应人与人的悲欢离合,但婵娟一直都在,亲情便一直也在,哪怕相隔千里,月光也能传递思念,因为这一缕皎洁月光你我同赏啊!

月亮见证了苏轼与弟弟离合悲欢的兄弟情。

02

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为何对人间眷恋不舍大抵是因为他对这人间有着从未消散和冷却的温情,王弗是苏轼的发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他们是少年夫妻,红袖添香,才子配佳人,可谓神仙眷侣。王弗敏而静,既可以与苏轼谈诗论文亦有识人之明。可美好的姻缘总是天不假年,纳兰性德与卢氏是这样,苏轼与王弗也是这样,王弗见证了苏轼少年的意气风发,却没能与苏轼白头偕老,苏轼平生交友“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没有防人之心,王弗的去世让苏轼失去事业上的怙持,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做苏轼的眼睛,帮他规避仕途的风险了,妻子去世十年后,苏轼与爱妻梦里重逢,“纵使相逢应不识”,苏轼依然记得爱妻梳妆打扮的日常,或许,只有眼泪才能容纳这“自难忘”的款款深情,又是一个月明之夜,你我却天人永隔,弗儿,我在你的坟前手植三万颗松柏,取“松柏长青”之意,那是我对你永不褪色的思念……谁说苏轼用情不一,这“明月夜,短松冈”的“年年肠断处”便是见证,爱情的刻骨铭心不一定只有“一生一世一双人”。

明月见证了苏轼对爱妻的念念不忘,生死离别的爱情。

是的,东坡先生悲欢离合的人生之离合其一便是和弟弟一次又一次因为宦海沉浮的命运而生离和为数不多的短暂团聚,其二便是与爱妻王弗的死别。

虽然王闰之与东坡患难与共,同甘共苦,虽然王朝云“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但是在苏轼心里永远有个地方独属于王弗,是苏轼念念不忘的白月光。

月亮是东坡

沟通友情的桥梁

03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面对人生的悲欢,苏轼选择做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不信你看:

贬谪到黄州时,“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创造了古今闻名的东坡肉,至今是家家户户餐桌上也不可少的珍馐美味。

贬谪到惠州时,他依旧不改那颗赤子之心:“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心里想我有荔枝吃,比杨贵妃还要幸福,我何不留在岭南,享受这唾手可得的珍贵水果,何必去想过去的是是非非。

贬谪到儋州时,他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原本的故乡,“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苏轼把海南当成了故乡,在这里成为了世外世外陶渊明。

这是我们一贯看到的苏东坡的内心世界,永远都没有被困难打倒,永远在寻找内心的突破口,这样的苏东坡人敬人爱。

贬谪之路让他的朋友圈成为最包容的朋友圈,他的朋友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卑田院乞儿,无所不有。

在黄州,心情好时,他和朋友乘船夜游,这时便少不了月亮,这时的月亮,明亮皎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他与朋友横槊赋诗,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他们探讨人生盈虚消长,万物的消逝与永恒问题,“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月亮是他与朋友友情的见证者。

是的,东坡先生悲欢离合的人生之欢便是在困顿中有好友雪中送炭的相伴。

月亮是东坡

人生迷茫孤独时的心灵慰藉

04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他还有另外一面,那是一个也会脆弱 ,也会孤独无助的灵魂,你看:

黄州时,“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时的月亮变成缺月,而他就像那只无处可去的孤鸿,寂寞,寒冷,大千世界无处藏身。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造就了他伟大的人格,但一开始,他是脆弱的,无可奈何无助的,他谪居黄州一隅,身边没了热闹,他也不用签属公事,落得一身清闲,他在东坡夜饮,醒了又醉,醉了又醒,他陷入了“长恨此身非我有”的苦闷中,羡慕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恣意逍遥,有那么一段时间,东坡一直在仕与隐之间摇摆不定。

05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同样是中秋节,他写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此时的他内心有光,即使高处不胜寒也不愿意离开人间,飞向琼楼玉宇。

但到了黄州,并不是一开始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迷茫过,又一个中秋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秋天是凄凉的,一片肃杀景象,此时的他经历了乌台诗案,少年成名已成为过去,因诗获罪,被小人陷害,他从庙堂走向了田间,挥汗如雨,辛勤劳作,但日子虽然充实平淡,他却远离了他的弟弟,远离了亲人好友,远离了让他实现理想抱负的庙堂,远离了他记挂的百姓,又一个中秋夜,又是一轮满月,缺月已满,而人却未圆,他只能独自酙酒,独自酌,一缕孤光陪伴着他,凄惨地瞭望北方。

是的,东坡先生的悲欢离合的人生之悲便是如不寄之舟人生他无法主宰,只能随波逐流,好在他向困顿人生发起突围,并取得了胜利。

06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好在阴晴圆缺交替变换,所以他笔下月亮可以积水空明,可以阴晴圆缺,可以是缺月,也可以是圆月。

月亮是他内心的投影,交织着他的喜怒哀乐,贯穿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

因此,当他在月下漫步时,月亮就成了他无所不谈的朋友,倾听着他的悲欢离合。

看,他在那迎着月亮漫步呢,是啊,江山风月,闲者才是主人。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