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河流的补给方式时,到底怎么写才能得分?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3-08-15 发布于浙江
作者 一直 | 排版 杳杳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少和变化。常见的河流补给方式有好几种,不少同学在判定河流补给方式时,总有些拿不准的情况。


所以,水是怎么进入河道的?都有哪些类型?落实到具体区域该怎么写,才能得分?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01 

  水是怎么进入河道的?

大多数河流的补给,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气降水,但由于降水形式不同,以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不同,水以多种方式流向河道。

河流水的来源示意 | 绘图:一直
(地下水位:地下水的海拔高度)
  • 看总体情况的话,直接降落在河道里的降水只有约5%,除去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和蒸发之外,大部分是通过坡面径流汇入支流(或湖泊),再从支流(或湖泊)汇入干流。(注意:在水量一定、坡度一定的情况下,植被、人类水利工程的截留,会影响汇入河道的最终水量)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 绘图:一直

  • 固体降水产生的积雪或冰川则在温度达到一定条件下会有融水,从坡面慢慢汇入河道。

  • 大量下渗的水,在地下透水岩层中集聚并向下移动,最终渗入河道,参与河流补给。



 02 

    哪些类型的水可以汇入河道?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河流常见的补给形式有雨水、高山冰川(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不同的补给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会使河流径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以我国为例,各地区河流由于主要补给方式不同,河流的流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东北地区因季节性积雪融水有明显的春汛和降水形成的夏汛;
  • 东部季风区在雨季形成明显的汛期,多为夏汛;
  • 西南喀斯特地区因溶洞、地下暗河发育导致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径流量减少,且在地下水补给作用下流量总体平稳;
  • 西北内陆地区降水总量少,河流以冰川融水为主,夏汛明显。

以上仅为对应区域的一般情况,在某个区域内部的不同河流之间还有很多具体差异。因此,即便知道区域的总体特点,做题时仍要根据试题材料的相关提示做灵活分析,咱们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 

  判定河流补给方式时,怎么写才得分?

河流补给方式的判断是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区域地理考察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所以,考河流补给方式本质上就是考区域认知——气候、地形等,如果对区域气候没有准确判断,自然无法对河流补给方式做准确判定。

(1)什么情况下,要写降水补给?

那些降水较充沛的气候区(湿润半湿润区),河流补给会以降水为主,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气候区。

我国东部某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我国东部某河流为例(上图),流域内全年降水量多,且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流量过程线呈陡涨急落的锯齿状,与降水过程大体一致。

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是否就没有降水补给呢?

当然不是。以我国西北新疆为例,该区内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为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因深居内陆,新疆总体气候干旱,但在天山山脉的北坡,地形对西风的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所以这里山地降水也是该区河流的补给方式之一。

(2)什么情况下,要写(永久性)高山冰川(雪)融水?

  • 第一步,我们得把这个名词搞清楚。

“永久性”是相对于“季节性"来说的,强调常年存在。这类分布在两极或高山地区的多年积雪冰川,四季皆存在。

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融水量大,冰川的留存量为全年最少。(“永久性”三个字有些资料上也会省略不写,直接写成“高山冰雪融水”。)


因为有冰也有雪,所以写成 “冰川融水” 或“ 冰雪融水” 都可以,但关键的“冰”字不能少。

冰川由永久性积雪常年堆积压实而来,故冰川往往和永久性积雪常出现于同一地区。冰雪融水是永久性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的统称。

【永久积雪】在雪线以上,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地表常年覆盖的雪被。新下的雪不断增加,而原来的雪又不断蒸发或融化,但总是积累大于消融,因而雪被能常年存在。



  • 第二步,我们看看哪里有冰雪融水。

要想有高山冰雪融水,就要找到有现代冰川分布的地区。

下图为全球不同纬度的雪线分布图,如果在30°N要看到永久性冰川(积雪),那就得往海拔5.5千米以上的地方去找。如果要在40°S找永久性冰川(积雪),那最低海拔也得是约4千米。

【雪线】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最低海拔),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全球不同纬度的雪线高度分布图 | 作者制图

世界主要山地冰川分布图 | 图源:星球研究所

再重点看看我国的情况。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青藏地区,多在105°E以西的高原山地上。所以试题中,如果考察到这些区域的河流补给方式,我们要得记得写上高山冰雪融水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众多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弱水以及伊犁河等,它们的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冰川融水量最大,河流有明显夏汛。

中国冰川分布图 | 图源:星球研究所

而从上图来看,我国105°E以东的广大区域,如东北、华北、黄土高原等地是没有典型的现代冰川分布的,所以这些区域的河流也没有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3)什么情况下,要写季节性积雪融水?

“季节性”,是指特定季节才有,不是一年四季都存在。

“积雪”,是指由于冬季气温低(零度以下),降雪不易融化,积累覆盖在地面,覆盖面积一般能达到所在区域的一半以上。

季节性积雪一般分布在冬季有大量积雪的地方,如我国东北、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等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的温带和寒带地区。

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全部融化成水,补给到河流中形成春汛。刚好春耕灌溉用水需求较大,所以积雪融水对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来说有重要意义。

图源:网络

  • 东北春汛较典型,那是不是只有东北的河流才有春汛呢?

其实引起春汛的原因也不只季节性积雪融水这一种情况,我国有春汛的地区,也不只是东北。(更多内容可查阅这篇文章👉春汛,只知道东北就out了

  • 我国南方冬季偶尔也会下雪,华北冬季也有积雪,为什么这些地区没有大范围的典型春汛呢?

在我国,冬季的降雪量能达到累积下来的程度,一般是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南方虽偶有降雪,但难成积雪,故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引发的春汛。

相比于东北,华北地区纬度较低,冬季的积雪累计量较小,所以春汛也不是十分明显。

(4)什么情况下,要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主要指从流域地面以下获得的水量补给,它是河流常年稳定可靠的水源(枯水期常见)。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降水少,这时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作用较明显。

(特殊流域年降水量极少,但河流能保持全年有水的主要原因是有持续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绘图:一直

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是由于两者相对水位决定的。

丰水期,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

而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 | 图源:网络

由于地下水位多年变化很小(基本不变),无论是河流的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都能保证这部分基础水量,所以地下水给河流的补给,也称为“基流”

既然地下水是广泛存在的,是不是在写所有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都要加上这一点呢?

虽然地下水是河流补给方式中最基本的存在,但在具体答题中我们要根据题目设问的角度和分值设定来做判断。多数填空题要求填写的特定时空背景下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值有限,要学会抓主要,放次要。

举个例子,问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这小问如果只有两分,我们优先写上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但如果这小问有三分,我们就写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

(5)什么情况下,要写湖泊水?

位于流域内山地的湖泊,较常成为河流的源头,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并与河流相通的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

绘图:一直

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关系是由于两者水位差决定的。

丰水期,河水水位上涨快于湖泊,河流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快于湖泊,湖泊水补给河流。

而位于河流源头地区的湖泊,往往只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如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顶的天池。


长白山天池 | 图源:网络



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之间是可以相互补给

所以河流水位高时,地下水和湖泊能帮助河流分担压力,河流水位低时,地下水和湖泊能给河流补充水量。这种削峰补枯的作用,可以减少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所以,地下水和湖泊水对河流有明显的调蓄作用

综上分析,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方式,而且不同时段的补给方式也可能不同。所以,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同学们要学会看试题分值,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再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到高考真题中实际感受一下吧~


 04 

判定河流补给方式的高考真题

 05 

一起来做题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参考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

1. D

【解析】地下水是常年补给且最稳定的补给形式,所以春汛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故A错误。“降水集中在6~8月”,说明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故B错误。内蒙古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故C错误。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故正确答案为D。

2. D

【解析】冻土融化始于春季,如果冻土融化对河流流量有影响,也应该是影响春汛,而不是伏汛(夏汛),故A错误。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故B错误。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水分条件较差,植被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这样的结果。故C错误。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因此D正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