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如何把百万黄巾军打到投降?过程开了美颜、细节开了滤镜

 四地闲夫 2023-08-15 发布于山东

兖州牧的人选,并非只有曹操。

陈留太守张邈就比曹操更合适,济北相鲍信也比曹操更有威望。在兖州,这些人才是有根底的真正土豪。

曹操如何把百万黄巾军打到投降?过程开了美颜、细节开了滤镜

但为啥不是张邈和鲍信?

原因就是这些兖州豪族和地方官员无力解决、也不敢解决黄巾军问题。

这时候,青徐黄巾军不仅入境兖州,而且所向披靡,大有打穿兖州、北上冀州之势。

所以,谁当兖州大哥,不是看谁在兖州的根底有多深厚,而是看能不能解决百万黄巾军的问题。

但凡乱世,就是一个秦失其鹿的时代。能不能独步武林,出身不重要、血统不重要,甚至手里捏着什么牌也不重要。这是一个胆大为王、野心为王、才高为王的时代。

在汉末三国,胆大为王、野心为王、才高为王的人,就是军事强人。比如袁绍、比如公孙瓒、比如曹操。但军事强人这个物种,兖州没有,而且一直就没有。这地方一直盛产豪族名士,却坚决不生产军事强人。

所以,只能选择曹操这个外人来铁肩担道义。“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

那曹操能够解决黄巾军问题吗?

至少曹操是一个可选项。

曹操击黑山军之战,打得神出鬼没、荡气回肠。他用实力证明自己就是乱世之中的军事强人。

曹操如何把百万黄巾军打到投降?过程开了美颜、细节开了滤镜

所以,兖州豪族和州府官员才会把曹操纳入视线。曹操当上州牧的过程,其实很简单,重点是关键人。

第一个关键人是陈宫。

陈宫是东郡名士,家乡就在曹操设立的新郡治东武阳县。曹操入主东郡后,陈宫出仕,成为曹操谋臣。陈宫这个兖州名士,具体影响力有多大,不好评价,但活动能力相当强。拥立曹操当兖州牧,他主力担当;迎立吕布当兖州牧,他主力撺掇。陈宫这种人相当可怕。你别管他有多少资源,但就是真敢干、也真敢去干,行动能力特别强。不用主公曹操费心谋划,他主动跑去找兖州豪族和州府官员谈判。

第二个关键人是鲍信。

洛阳时,曹操就与鲍信就相识。讨董时,曹操上表推荐鲍信为破虏将军。汴水之战时,鲍信与其弟鲍韬跟随曹操作战,鲍信负伤、鲍韬战死。曹操担任东郡太守后,又上表推荐鲍信为济北相。所以,鲍信与曹操的交情相当深厚。鲍信在兖州的影响力特别大。他手里捏着一支泰山兵,是名义上的济北相。在刘岱当刺史时,鲍信是主要支持者。刘岱属于典型的空降干部,在兖州既无根又无底。而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兖州刺史的位子,就是因为鲍信的支持。

曹操如何把百万黄巾军打到投降?过程开了美颜、细节开了滤镜

第三个关键人是袁绍。

袁绍、袁术、公孙瓒这些人都是下大棋的角色。他们可不是局限于一州一郡排兵布阵,而是放眼整个中原纵横捭阖。哪里缺刺史,那就任命一个;哪里缺郡守,那就表荐一个。所以,张邈这些人,只能算地方诸侯;二袁和公孙则是天下诸侯。而他们之所以能以天下为棋盘下大棋,就是因为起手牌太好。要么是名望太大,比如二袁,老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连大魔头董卓都是他们家门客;要么是力量太强,比如公孙瓒,幽州突骑一个冲锋就能打穿冀州、直抵青州,再一个迂回就能虎视兖州。进屯河内后,曹操就算投到袁绍麾下,所以袁绍一直支持曹操发展壮大。而兖州正处冀州根据地的后方,所以袁绍一定要让自家小弟拿下兖州刺史的位子。

那么,临危受命的曹孟德,能够打败正值巅峰的黄巾军吗?

总体判断是打不过。

实力评估是肯定打不过。

事实结果是根本打不过。

史书吹得天花乱坠,但史书是谁写的?黄巾军参与撰写史书了吗?所以,结果既定、过程演义,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怎么写,也不能写曹操被虐得有多惨。以下是《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

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死,仅而破之。

虽然鲍信战死,但仗打胜了。然后就是:

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打胜了就继续打,然后从南追到北,一直干到济北国。但是,写到这就不写了。百万黄巾军直接来了个百万大投降,就等着曹孟德过来收编。

这段叙述,处处透着诡异。

既然寿张之战打胜了,那为啥鲍信会战死?

鲍信一直欣赏曹操,曹操一定仰仗鲍信。特别是当上兖州牧后,曹操更要仰仗鲍信这个地头蛇。他就是让自家子弟送死,也不能让鲍信送死。但鲍信为啥会死?

青徐黄巾军的目的地是哪里?

没说,也没人知道。但大概率是往北打。打穿兖州、兵入冀州。这样才能与冀州黑山军会师。

即便不考虑会师问题,那曹操他们也不能让黄巾军冲进济北国。鲍信是济北相、曹操是东郡守。在当时,兖州牧曹操也就能控制这两个郡。曹操打成那个惨样子,你看其他太守出兵了吗?根本就在看他送死。但你曹操把黄巾军放进自家地盘,是几个意思?

曹操如何把百万黄巾军打到投降?过程开了美颜、细节开了滤镜

曹操本没意思,黄巾才有主张。要么北上冀州,要么掏你老家。等打完鲍信的济北国,再打你曹操的东郡。

《三国志》这书特别贼。它不敢不给曹操的面子,却又不想枉顾史实。

所以,对于一件事,需要结合好几个人的传记才能看明白。而且,还要把《三国志注》拿出来对照细节。结合《三国志注》,再看一下寿张之战:

太祖以贼恃胜而骄,欲设奇兵挑击之于寿张。先与信出行战地,后步军未至,而卒与贼遇,遂接战。信殊死战,以救太祖,太祖仅得溃围出,信遂没,时年四十一。

简单说就是曹操又要玩兵法。

首先是心理判断,他认为黄巾军骄兵必败。这伙人连败兖州官军,杀了一相、一刺史,已经狂到不想把兖州当盘菜的程度。

其次是诱敌出击、后发制人。自己带着鲍信带头挑衅,诱敌全军出击,然后自家主力全线压上,直接把黄巾军杀到心理崩溃。

但是,一接战,曹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黄巾军的战力太强,硬是干废了自己的先头部队。那主力步兵呢?真是来迟了吗?大概率是没敢上。先锋都被打得仅以身免,自己冲上去就是找死。

所以,寿张之战,曹操就是没打过,而且败得特别惨。

这就是另一场汴水之战。汴水之战,弟弟鲍韬为曹操战死;寿张之战,哥哥鲍信为曹操战死。鲍氏兄弟相当对得起曹操。

曹操不是已经开挂了吗?为啥还败得那么惨?

总体判断是打不过。曹操的军队一直不多,而且新兵多、老兵少。这点儿军队不可能打败百万黄巾军。人家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也有百万。即便军队也就三十万,但三十万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曹操如何把百万黄巾军打到投降?过程开了美颜、细节开了滤镜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这段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在收编青州兵之前,曹操的部队一直就没超过三千人。冠冕堂皇说是“本志有限”,但实际来说就两点:

一是能力有限、资源有限。人太多,自己指挥不过来,关键也没那么多粮食,根本养不起。特别是能力有限这一点,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就三国的军事强人来说,刘备长期以来就能指挥一万人,多了他指挥不了。曹操越打越强,后期才有能力指挥数万大军。但在前期,他还没这个能力。一出道就多多益善的,是袁绍、公孙瓒这些人。

二是兵不在多而在精,但根本是在忠。“扬州更募”,曹操也能带出小一万的部队,但那又咋样?闹个营炸,自己差点儿被烧死。人家丹阳兵就是看不上你,死活也不愿意给你卖命。然后,都不是带不带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命带的问题。

实力评估,黄巾军正值巅峰,而且这个巅峰完全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人家黄巾军是一场仗一场仗、一条命一条命打出来的精锐。

灵帝朝镇压黄巾起义,非常凌厉,基本就算镇压成功。青州和徐州还有少量残余,却已很难翻腾起来。时间有的是,慢慢打,总能消灭。但天下诸侯讨董,又为黄巾军再度壮大创造了机会。

特别是青州刺史焦和,堪称笨蛋中的笨鸡蛋。本来青州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但他不是带着军队剿灭黄巾军,而是要带着军队去讨伐董卓。刚要出发,前方诸侯却打了败仗、青州还彻底崩盘。尽管如此,这家伙仍旧耳目不设、攻守不备,而且特别怂,见到黄巾军立即跑路。最后还骚操作不断,硬是玩了一个设坛做法,要请天神下凡收拾黄巾军。所以,青州黄巾军快速发展,瞬间膨胀到二三十万人。

后来,徐州黄巾军加入。判断一支部队能不能打,不能只看战绩,还要看对手。徐州黄巾军的确被赶出徐州,算是打了败仗。但不是他们无能,而是对手太强。州刺史陶谦是个老油条,手中丹阳兵更是天下诸侯都想要的极品。跟这种对手硬刚,大概率怎么刚怎么死。而刚过之后,徐州黄巾军就算锻炼出来。

曹操如何把百万黄巾军打到投降?过程开了美颜、细节开了滤镜

之后,西入兖州,撞上泰山郡,这是兖州刺史部最不好惹的一个地方;北上冀州,撞上公孙瓒,遇到了整个天下都不敢惹的幽州突骑。于是,青徐黄巾军一直打败仗。但对手是谁?不是泰山兵就是幽州兵。跟这种军队打,然后打输了,丢人吗?不丢人。于是,“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青徐黄巾军就是一群笨蛋,也该等级提高了。

所以,再入兖州的时候,这伙人就如同猛虎下山。在兖州地面,想打谁就打谁,而且打谁谁死。

最后就是事实结果,曹操根本打不过。不管是寿张之战,还是济北追击,史书全都模糊了过程、忽略了细节,生硬地照顾了武帝曹操的颜面。

但是,黄巾军为啥会投降、这个结果又该怎么解释?

史书可以在过程上开美颜、在细节上开滤镜,但结果不能随意歪曲。这个结果最诡异。所以,一定有原因。那原因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