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手脚发麻的问题。 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早上醒来时常会发现自己的手脚略微有发麻的感觉,而且这种发麻的感觉一到秋冬之际,更加的明显。虽说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心中难免还是存有一些后怕的。于是乎,好些人会跑到医院里,完善了一堆的检查后,并没有查出个所以然,这才安心回家。 须知,手脚发麻的症状在中医认知中,大都起源于身体内的阳气匮乏。我们讲的阳气虽然看不见,更摸不着,但其实实在在是存在的,中医认为,阳气有温熙的作用,可以始终保持我们的身体暖暖的。你再去看,一些年老体虚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怕冷,即便是在炎炎的夏日里,也常常裹着一件厚厚的大衣。 此外,阳气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主推动。推动我们体内的气血畅行。我们的四肢,古人有称其为四末,意思是四肢离我们的心脏最远,处于末端。若是阳气亏虚不足,是没有办法将气血推行至四末的。四肢的气血不畅,故而是手脚发麻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时候,用上一点桂枝,正合时宜。 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生于肉桂树的最顶端,离太阳的距离也是最近,所以,尽得太阳的光辉。可以说,桂枝,是肉桂树中阳气最鼎盛的一部分。 ![]() 不仅如此,桂枝的味道偏辛,善于走窜,桂枝通行于经络之间,加之它的性子又是温温的,是故,可以把盘踞于体内的陈寒一点一滴的化散开来。中医讲,寒主收引。说的是寒邪具有凝滞气血的作用,气血不畅,手脚自然是容易有发麻的感觉。 ![]() 我们一直讲,单味药即便效力再猛,在疾病面前,也无疑是螳臂当车。因为疾病之所成,并非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而药材的配伍就显得至关重要,以桂枝为代表的,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当归四逆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当归四逆汤:当归、白芍、通草、桂枝、细辛、炙甘草、大枣。 气血不畅、气滞血瘀除了阳气亏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血虚。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是啊,若是一个人本就血虚,阳气再充足也是无济于事的。 当归、白芍放在这里就是用来补血的。 其中,当归享有血家圣药的美名,既能补血,又可行血,在祛除体内的瘀血的同时,又能将亏虚的新血补足,祛邪扶正两不误。 ![]() 白芍也是一味非常常见的补血药,和当归有所不同的是,当归在补血之余长于行散,而白芍则是功兼收敛,它的味道偏涩,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可使得补中有守而不至于一边补,一边泄。 ![]() 通草,你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位药材以“通”为名,就尤其擅长通泄。通草最善疏通气机,气机畅通起来了,血液自然也会跟着跑起来。 ![]() 三味药材同用,血脉充盈的同时,又十分的顺畅。人体的血脉本就该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畅通。血脉畅通,阳气方可散布周身,把温暖洒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而桂枝、细辛用在这里则是驱逐身体内的寒邪。《素问》中就讲,“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 ![]() 最后,用了一味炙甘草和大枣以温熙、健运脾胃。 血虚的主要原因,还是脾虚。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是经由胃腐熟消化,然后,再经由脾健运的功能将之转运至五脏六腑,以化生气血。所以,脾素来便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 炙甘草和大枣都是温性的药材,主入脾、胃经,可温熙脾阳,以助脾胃的健运,从根本上把血虚的问题给改善了。 ![]() 值得一提的是,当归四逆汤不仅仅适用于手脚发麻的人。 一些人若是阳气亏虚,而症见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腰膝冷痛、肩颈疼痛都可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