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中医调理身体的原则

 阴阳先生林国良 2023-08-15 发布于福建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六十五。]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原文已经讲完了,我们进行一个总结,首先是讲《脏气法时论》篇名的意思。脏气指的就是五脏之气。法时就是取法与四时,四时是什么?春夏秋冬,代表着木火金水,土位于中央进行调制,所以脏气和法时实际上就是运用五行的道理来调整身体的五脏之气,让五脏之气达到平衡的内容。

本篇重点是用五行生克的规律来阐述五脏之气与时令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五脏的生理和病理的这些症候、传变、转归、预后,还有治法,还有药食同源的五味所宜这些内容。因为五脏之气的生克制化的规律取法于天地四时五行阴阳,所以叫做《脏气法时论》。

这一篇的主要内容第一大部分重点是就是讲了合人行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就是解释了这样一段话,合就是应和,相合,治就是处理,治疗的意思,也就是指的治法,合人行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指的是就是与身体相合,同时取法于四时五行,这些天地自然的规律。用这种规律来治疗疾病。

这就是前面的一大部分的内容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是像“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这种就是讲的先把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五行和四时的规律讲清楚,讲清楚了之后,前面提了一句叫做“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也就讲了五脏的用药或者食物进行调理的方法和大原则,(@中医彭鑫博士)原则讲好了之后,接下来讲五脏的病变,还有愈、甚、持、起,它的时间为什么会愈,为什么会甚,为什么会持,为什么会起,这个时间规律是什么,以及怎么用药食同源的取于五味相合的食材或者药物进行调治身体的法则。

我们比较熟知的“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持于冬,起于春”,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里边就有五行生克的规律。因为从春开始病到夏,夏天属于火,火能克金,火克金了之后,金就弱了,金不能克木,所以肝病愈于夏,之前我们都讲过很多次,甚于秋,为什么甚于秋呢?因为秋属金,金克木,所以肝病到了秋就会加重,持于冬,为什么到了冬天相持,病情就稳定呢?因为冬季属于水,水能生木,所以肝病到了冬天就比较稳定,就是病邪与正气相持。再到了春天,这时候肝气又足了,这时候又起于春,起于春的意思就是疾病恢复了,这个时候木气旺了,身体就痊愈了,叫做起于春。

这就是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来进行解释,解释五脏疾病,所以叫做“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也就是说接下来讲了肝心脾肺肾五脏用食疗或者是用中草药调理的时候,我们选择的药物的五味之性,中医讲的药物不是讲它的化学成分,是讲它的性和味,升降浮沉是性,当然还有辛散,还有酸收,这都是它的性,就是它的性格,中药就像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个性格一般来讲就是升降浮沉,是散还是收,是泻还是藏,总而言之,它是用药物的走向,就是它的让身体的气的走向来判断它的性。

还有味,味就是它的味道,如果是我们就是直译的话,就是它的味道,五味子就非常酸,所以说它五味当中发酸,《神农本草经》里边它就是味是酸的。《本草纲目》里边讲究比较细的,它是酸的,还有苦的,还有咸的这些味。甘草就是味甘,人参也是味甘,都有各自的这个味,中国的古人对中药进行了分析,偏重于植物的性和味。

古人没有分析化学的这种手段,分析不出它的成分,主要是用它的性和味来进行分析这个药物它的功用是什么,同样都是治肺的,但是治肺跟治肺的不一样,石膏也是治肺的,杏仁也是治肺,麻黄也入肺经,都不一样,再进行比较细节的分析的话,那就需要什么呢?需要一些临床上的经验,还有更细致的性味的这种分析方法,这就是中国的传统的中草药的这种认知方法,咱们学中医一定要把传统的认知中药的方法学会,你再看这些医书就看得非常清楚。你直接脑子里边就呈现出这种分析的方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六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