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莹:读《诗海拾趣》有感

 杏坛归客 2023-08-15 发布于山东

“但凭才情惟我有,柴米油盐也入诗”

——读《诗海拾趣》有感

柳 莹

近日有幸拜读了河北省诗词协会王学新老师新近出版的诗集《诗海拾趣》,感受颇丰,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诗词的初级爱好者,有时候自己也会“依照葫芦画瓢样”——写一些在方家眼里只能称之为“顺口溜”的“疑似诗”。因此,更能体会诗词创作之艰辛不易。但拜读了王学新老师的诗集后,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阔。

每个诗文都是自身所处时代的缩影。王老师用他美丽的诗词折射出时代的流光溢彩,紧贴时代主旋律,唱出时代极富韵律之美的最强音:《习马会》,《飞船登月》《朱日和阅兵》《十九大召开》这些家国大事,无一例外的记录于诗人磅礴大气,豪迈奔放的诗词中,而更让人折服的是,即便是普通之人,平淡之事,寻常之景,诗人也能信手拈来,凸显出其不平凡之处。

一个诗人,不应该只是一个遣词造句的高手,而更应该是营造意境的能人,恰如诗人后记中引用国学大师王国维的那一段话“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无言外之意,弦外之响,终不能于与第一流之作者也”。王老师正是遵循前人之言,仔细推敲琢磨,追求“意境是诗的最高境界”,为我辈后学者树立了楷模和榜样。

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密电码”“基因链”。其严格的格式、韵律要求保证了这一创作群体的文化修养和个人道德修养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这是我在读王老师诗词作品时一个深切的感悟。

首先,要像老师那样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没有对生活,对时代真挚狂热而又深沉的热爱是做不成诗人的。也没办法像王学新老师这样写出那么热情洋溢,积极正向令人拍案叫绝的好诗词来。

诗集以“时代聚焦”扣紧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的时代主旋律,以诗词独有的形式传递出汹涌激昂的正能量。体现着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

接着,诗人以“山河集锦”为主题,为我们勾勒出伟大祖国的山山水水,贴切流畅的诗句,如同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幅或壮丽雄浑或绚丽清新的画卷。细微处如花间晨露,宏大处如江河奔流。做到了情境,语言,节奏的高度统一和谐,彰显出诗人非凡的驾驭文字的功力。

“采风花絮”,诗人写景及史,就像一位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长者,在我们面前侃侃而谈。

“异域观光”一章,诗人一下子把我们引领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恰如登临绝顶,指点江山。展现了诗人无比开阔的胸襟。而在这一章里,诗人以新生事物入诗,用中华民族最经典的艺术形式描绘异国风情,湖光山色,这在王老师之前是不多见的。

读着这些诗词,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知识的积累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试想,如果王老师不是对所到之地的人文,历史了如执掌,又怎么能做到文思泉涌,写的如此酣畅淋漓呢。

“问鸡黄卷研新韵,伏案青灯谋玉篇”,老一辈诗人的执著坚持,积极钻研的热忱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学好诗词,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决心和信心,愿自己永远做一个学生,在学习诗词的道路上和老师们学习,为河北诗词的繁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衷心祝愿王老师身体健康,多出精品,再创佳作,引领燕赵大地的诗词作者和爱好者们,为民族文化复兴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