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 | 峰境千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二玄社精制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作品展

 戈壁蓬草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峰境千年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二玄社精制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作品展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8月1日—8月31日

展览场地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负一、一、二、三层展廊

三层第1展厅

主办单位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QIAN YAN

前 言

中国绘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追求笔墨韵味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丰富了中国艺术宝库,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中国古代绘画皆重“古意”,不仅仅是对绘画技法的深研与继承,更是同古意、同憧憬、同理想的对话与交流。在谙熟传统之后通过主观性理解,结合个人之生命体验、艺术感悟之后的推陈出新。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上迄晋唐,下至当代五万多件珍贵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历代名作高精复制品,有巨然《层岩丛树图》、马远《寒香诗思图》、夏圭《观瀑图》、李嵩《松风高卧图》、八大山人《芙蓉图》系列、石涛《杏花图》系列等160余件传世精品,是中华民族之文化标本,亦是中华文化赖以继承的精神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些作品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授权日本二玄社根据原作精制而成,其审美效果一如启功先生所说“是与真迹平等的”。洋洋大观,虽不能一一胪述,却历历在目,相信观者自会目鉴!

举办此次展览,旨在让观众通过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之脉络以强化文化认同;重温峰境千年的中华经典书画精神内涵。正值盛夏,此等传世精品画作的展出,宛如一股清凉之风,为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欢喜,同时为观众提供一次与大师面对面的亲历体验,让观众在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艺术在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变迁和不同时代风格、个人风格演变过程的同时,提升中华文明文化自信;更能在欣赏与品味这些经典绘画作品的同时,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魅力与文化高度。为时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唐宋元明清中国绘画

1

唐代绘画

唐代是人物画鼎盛的时期,人物的各种面型和表情的类型的创造,姿势动态表现更丰富自由。唐以后的绘画善于选择生活中一部分富有诗意及戏剧性的场面,不是平板的描写生活。在构图上,远近透视和比例大小的趋于正确,在表现一定的内容及思想方面也更有力,人物关系不复是平列或接近平列的形式,也不复是以大小来分别主次,而是处理得更自然真实而且富于艺术效果。道具和环境在表达题材内容时也逐渐起了较大的作用。艺术技巧在盛唐以后完全脱离了幼稚的状态。唐代后期的绘画艺术为五代的绘画艺术开辟了道路。

2

宋代绘画

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在历史上宋代绘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方法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与要求。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宋代绘画艺术技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完善成熟,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在宋代和元代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个时期,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3

元代绘画

元代山水画继续发展,出现了赵孟頫,元四家等著名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富有艺术气息,讲究逸气,对明清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4

明清绘画

明清时期绘画发展有如下新特点:(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 明清时期的绘画从理论到实践,是一宗巨大的艺术财富。可以看出其中蕴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的经验和绘画艺术的美的法则。

图片

▲唐 佚名 宫乐图 绢本 48.7×69

图片

▲五代南唐 巨然 层岩丛树图 绢本 144.1×55.4

图片

▲五代 佚名 丹凤呦鹿图 绢本 64.6×118.6

图片

▲宋 马远 华灯待宴图 绢本 111.9×53

图片

▲宋 马远 雪滩双鹭图 59×37.6

图片

▲元 王蒙 具区林屋图 纸本 68.7×42.5

图片

▲明 徐渭 榴实图 纸本 91.4×26.5

图片

▲清 王原祁 仿王蒙夏日山居图 纸本 49×96

宋代绘画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院体画、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形式语言和技法更加丰富多样,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这种崇高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源于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实践;源于人类的道德实践和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图片

▲徐熙(传)离支伯赵图

图片

▲佚名 松泉山鸟图

图片

▲梁楷 芙蓉水鸟图

图片

▲李迪 狸奴小影图

图片

▲佚名 杨柳乳雀图

“宋四家”书法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明清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

苏轼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图片

黄庭坚 (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图片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

图片

蔡襄 (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图片

石  涛

石涛 (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

▲石涛 白菜图

图片

▲石涛 芍药图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也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八大山人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之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八大山人为清初“四大画僧”之一,以大笔水黑写意画著称,尤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绘画能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师法古人,又不泥于古法;笔墨简练,以少胜多。他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而其中又有活泼的游鱼、生动的花朵。借此比喻自己,象征人生,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传统手法。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图片

▲八大山人 鹌鹑图

图片

▲八大山人 芙蓉图

END

责任编辑:马海欧
微信制作:马骄升
审核:马卫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