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中论坛 | 张忠雷主任:守正创新,臻于至善——从《道德经》中关于“善”的阐发谈开去

 新用户92919695 2023-08-16 发布于贵州
图片

       4月15日下午3点40分,长清实验中学阶梯教室实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继续开讲。张忠雷主任的论坛题目是:守正创新,臻于至善——从《道德经》中关于“善”的阐发谈开去。校领导姜勇校长、朱传平校长、陈洪斌校长及全体领导干部参加了论坛。数位领导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畅谈了感受。论坛由朱传平校长主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论坛第一环节:张忠雷主任专场报告

 报告内容共分个部分:
 1、什么是善
 2、对于善的深入思考
 3、从教者之善在于“无弃人”
 4、我们是“善”的践行者
图片
图片
1




      1、什么是善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正,什么是善。
       厘清什么是善,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每一个人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简单的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怎样做才能创造完美的教育境界和教育理想,这就是善。
     《礼记·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图片
图片

2

       2、对“善”的深入思考

      《道德经》这样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为。在《道德经》全书中,所有的善字,不单纯指人伦意义上的那种善良,好人好事。更充满着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内涵。
      此句中,利的真正含义,是指通利。不争,则是不与外物撞击之意。最高明的做法,就像水一样,能够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撞击。
      那么,具体的天伦之善是什么样的呢?老子在《道德经》中是这样说的: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一言以蔽之,对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就是善于与被教育者相处,就是善于顺应教育的规律。
图片
图片
图片
 
3

      3、从教者之善在于“无弃人

      老子说:“故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天道圣人,就像母亲那样,慈爱的望着自己的孩子们,也像太阳照耀着万物那样,润泽它们,衣养它们,每天看到它们的成长都会那么愉快。
      庄子说真人之善,在于循天之理,怎么循天之理呢,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对于我从教者来说,就是要总是善于包容每一个学生,所以就不会有被遗弃的学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4

       4、我们是“善”的践行者

       在老子看来,合道必有善,善者必合道。善,讲的是天伦、天道之善。在现代的眼光看来,就是遵循自然而科学的规律。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
      而我们本质上的以天下为己任、辩证思维、实事求是,正是我们的“至善”,正是我们从教者的“至善”,正是我们学校的“守正创新,臻于至善”。
      张忠雷主任回忆了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深有感触的说:“以前我们用自己的意志要求学生,而没有遵循教育的规律,值得自己深刻的思考。”他又说:“很多老师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善’。”

图片

论坛第环节:朱传平校长精彩点评

      朱校长做了高屋建瓴的点评。他结合昨天的工作安排说:“我们安排了任务,老师们都认真地去执行,这就是'善’。”“这也正如周利主任所说的'我们都是在做最善的事’”。朱校长更深有感触的说,张忠雷主任无怨无悔的天天在忙,这就是善。杜义老师也是忙的不亦乐乎,也是“善”的集中体现。
图片

图片

论坛第环节:领导们交流体会、畅谈感受

      第一位交流的是路洪涛主任
     路主任说,“道”字中的“首”就是“头”,走之就是“走”,“道”的意思就是动起来,就是让自己的脑子思考起来,动起来。“儒家”的“儒”,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而“佛家”的“佛”是让我们放下,先冷静一下。要想到不乐于学习的学生很痛苦。连起来看就是,我们要冷静的主动的培养每一个需要培养的人,这就是“善”。
      路主任还谈了闻、思、行是怎样一脉相承的。他说闻就是听,就是学习、观察;闻后要思,要想怎么做;思后就是行,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和落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之后是方志荣主任谈感受
      方主任说,忠雷主任谦虚了,从忠雷主任平时是如何工作的,就可看出他是最善的人,还是善于思考的人。
      方主任由此回想起了大学时,他曾经参加的一次辩论会,是关于“性善和性恶”的论题。“道”起源于黄老,而“道教”创立于汉。道教崇尚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就会停止不前。人走的越高,就会越谦虚。
      方主任说,在大自然眼里,人就是一粒尘埃。所以要顺应自然。面对目前疫情困境,我们要顺应学生所处的境况,以及他们的自然天性,从学生的角度从事教育教学。
图片
图片
      曹秀萍主任接着谈感受
     曹主任赞同方主任对忠雷主任的评价。“水利万物而不争”正是他的品格写照。
      老子说“水几近道”。《道德经》的流传广度仅次于《圣经》。能读《道德经》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它让人有一种大格局。其“无为”思想,是指遵循大道,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是刻意而为。
      在教育学生方面,就是“静待花开”。花开求不得急。注重的是过程。对学生要心存耐心,要去培育,静静地等待,等待他的成长。
图片
图片
       周利主任谈感受
       周主任专门提到,他的学生对忠雷主任评价很高,这让他由衷的赞叹。
      随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对“善”的理解。举了一个故友“善”的故事。周主任说,作为管理者的严和善,是对同事和学生在规则范围内尽力的去做,而且做好。自己要和同事们一起去打拼。
      对学生中不会的,没听明白的,要再给他讲一遍,要舍得倾注心血,付诸实际的行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慧主任压轴畅谈
      “善”,就是遵循自然的规律。刘慧主任联系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发表了见解。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和唤醒,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去施教。用“无为”去对待他们,不是不去做什么,而是依据其天性加以引导。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信任的需求,学生也一样。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很强,可以把一些工作交给他。老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贴近他们。
      这就是赏识教育,是唤醒学生心中的灵动和智慧。让我们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唤醒每一个精致透明的灵魂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校长逐个做了点评,并安排了工作。本次论坛结束了,大家畅想着下一次论坛。
图片

图片

撰稿:宋进      摄影:宋进

审稿:刘洪柱   审核:陈兴亮  

      编辑: 张雪   杨新儒   吴秀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