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三阳”的经历,甚至有网友表示自己“二阳”过后不到28天又“三阳”了。 
  网友们被迫交出“三阳”作业。 有的表示:“三阳”症状比前两次轻, 有的则表示“三阳”的症状比较严重。    血压高、眼干眼涩、失眠,多因肝不好而起!中老年人学会这个简单动作,养肝疏肝效果非常好!点进视频,免费和国家中医康复治疗师学养生! 有读者留言: 家中老人只是出去一趟,就阳了。  从网友们晒出的作业来看,更多的人感觉有如初阳,生不如死。 连续高烧、 肺要爆炸、 浑身剧痛……

“三阳”这一提法究竟是否准确?短时间内再次感染一定是“三阳”吗?网传的新型毒株XBB家族的“新成员”EG.5的传播力和致病力与之前的流行株相比有明显变化吗? 传染病领域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刚在采访时是这样说的—— 根据8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7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7月24日至30日,新冠病毒阳性率比前一周略有上升,为13.4%。 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三阳了,感觉比二阳时严重,可能不是同一种毒株。”也有部分网友发帖表示身边有亲友出现发烧症状,担心“三阳”要大规模来袭。 
记者:“三阳”这种说法究竟是否严谨、准确呢?普通人怎么能确定自己是“几阳”呢? 王刚:有时候网上一些网友晒出,比如说1号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然后一测新冠抗原是阳性,几天后症状好转,抗原转阴,然后到了15号又有些不舒服再测又阳了,然后判断自己是重阳了。 其实这个是不准确的,理论上来说,一次新冠病毒感染过程,病毒在体内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即便症状消失以后90天之内,也可能通过核酸检测发现阳性。 抗原检测敏感性较低,但是也可以反复阳性数周时间。而且人体内的病毒量和症状有波动性,会出现时阴时阳的情况。 所以1号阳了,15号再阳,考虑是上一次感染过程的残余病毒,而不是说重复感染。 
8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7月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7月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以及新冠重症病例数都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目前在中国的主要流行株,仍然还是XBB系列变异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表示,“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现在今秋11月左右”的说法仅是推测,目前并没有太多的科学证据可以验证,不必过于恐慌。 彭劼表示,自5月新冠“二阳”高峰期至今,门诊一直都有发热的患者前来就诊,通过核酸检测后才发现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些患者中,有“首阳”“二阳”和“三阳”的人,其中,“三阳”患者数量很少,症状较轻。综合来看,目前疫情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稳、低水平发展的阶段。 传染病领域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刚提醒: 其实整个社会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免疫脆弱人群。 网上炒的比较热闹的所谓“几阳”问题,但有的免疫缺陷病人去年底或者今年初阳了以后从来没有转阴过,持续陷于新冠病毒感染,而且往往病情较重,反复住院治疗。 而且这种免疫脆弱人群,病毒在体内持续不转阴,也就意味着体内的病毒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异株,所以会存在群体风险。 应该把防治重点放在脆弱人群,比如说家里有老人、严重基础疾病或者是免疫缺陷的亲人的话,那你要努力保护好他们。你如果有疑似症状,那你尽量少接触他们; 第二,免疫缺陷人群还是要建议打疫苗。我们自己做过一些统计数据,疫苗预防感染效果一般,但确实能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秋冬新冠疫情应对准备,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最新疫苗接种方案,明确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也提醒: 新冠病毒感染强调对症治疗、早期干预。如果发现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服用奈玛特韦片、莫诺拉韦、来瑞特韦、先诺特韦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建议公众囤药并自行在家使用。 同时,高危人群、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除了及时接种疫苗,去人多的地方还是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