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绿树阴浓夏日长,芳园新绽一枝香。在这激情燃烧的火红七月,《满庭芳苑》新开栏目“芳苑诗评”正式开篇啦! “芳苑诗评”旨在通过点评嘉宾的分析解说,引领诗友发现每期合辑的珠玑精华,力争给读者以引导启发,给作者以鼓励鞭策。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评诗作,均为嘉宾从当期合辑中自选而评,点评意见亦为嘉宾一家之言。被评当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赞同自可抚掌击节,会心一笑;异议大可兼容并蓄,姑置勿论;点瑕还须虚怀若谷,以为借鉴。 愿“芳苑诗评”,评者尽心,作者舒心,读者欢心! 2023年7月 
本期点评嘉宾 赵清甫 刘志峰 周学锋 雷经升 王靖 蔡大营 卢贤德(青海) 鹧鸪天·述怀 终日悠闲自在身,花看富贵雪看贫。一泓烟水供垂钓,半角云窗戏写真。 莺作伴,酒为亲。短诗分享网中人。心存霁月乾坤朗,不必揩摩衣上尘。 赵清甫点评:小令虽短,章法有度。起首便为以后设定范围,后边全写“悠闲自在”之情事。上片皆写“悠闲”,对偶工整而不见用力之态,举重若轻,畅如口语。换头暗中一变,放却“悠闲”不表,而着笔“自在”。伴莺,饮酒,写诗,上网,忙得不亦乐乎,然自在在心,衣上之尘奈心中之霁月何?悠闲自在之至也。 周学锋点评:人过繁华心自安。放平心态,独享人生是此诗要表达的主旨。整诗意像灵动,温婉其外,蕴理其中,十分耐读。诗人虽然闲暇下来,与“莺作伴”,与“酒为亲”,傍一泓塘水悠闲垂钓,自由自在。但诗人并无消极之意。仍“心存霁月乾坤”,不揩衣上之尘,通过“半角芸窗”观世界,可辨富贵贫洁,还将所悟写成小诗分享网络。一个崇安静、善思考,有胸襟、接地气的正能量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可为赋闲者楷模。 王靖点评:本词抒发一种淡泊情怀,有诗有酒,有精神追求,看淡浮华,看淡尔虞我诈,反而能够释怀。即便身在红尘,也依然保持自己的风骨。本词流畅自然,意在词外。 周学锋(北京) 喇叭花 根在荒山下,身攀百尺坡。 口中含锦绣,总向上峰歌。 赵清甫点评:此小诗深得咏物诗三昧,可称好也。咏物诗应不离不即,笔写此而意在彼。明写此物而意出此物之外而另有其人,故咏物实是咏人。人有情,将人情寄于所咏之物,方可称为咏物诗。物有人情方才感人,只写此物之态者,拙也。此喇叭花生于底层,而一心往上爬。如何爬?巧言令色,唯媚上,子曰:鲜矣仁。此诗咏花乎,咏人乎?故做咏物诗只知赋而不知比、兴,仅知诗之半者也。 王靖点评:首二句点明此花身份低微,但却凭借攀爬的本领越爬越高。转句对起承做出解释,升高位是因为善于攀爬和嘴巧,从而结句顺势而出,这或许是如喇叭花的一类人,能步步高升的真谛。本诗以花喻人,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把那些没有真本事,但却凭巧言和善于攀爬之人,步步高升之辈描绘的活灵活现,难得的讽喻佳作。 蔡大营点评:喇叭花,学名牵牛花,在古人眼里象征着勤劳顽强和向上进取,甚至有传说象征着爱情。因此,古人写牵牛花,往往都是正面颂扬它。不知何时,牵牛花有了喇叭花的俗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令人讨厌的“吹喇叭”现象。诗人们则因此多了一个讽喻的载体。这首诗,以花喻人,亮点在转结句。“口中含锦秀”,化用“锦心绣口”成语,“总向上峰歌”, “上峰”一词双关,令人叫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善于攀附、阿谀趋奉、活灵活现的小人形象。 王跃东(河北) 雨中池塘 荷叶中凹摇亮珠,风吹垂柳戏菖蒲。 清波时落星星雨,画了新圆渐又无。 刘志峰点评:此诗四句全写景,景中寓情。其首句描写风中的荷叶摇晃着水珠,二句写垂柳轻拂着岸边的水草,前二句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现场画面。第三句转直叙,说有时天空落下零星的雨点,顺势第四句描写,雨点落在水里形成圆形波纹,慢慢的波纹又消失了,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大抵如此。其“新圆渐又无”让读者去纵情地发挥想象吧。 周学锋点评:叶摇珠,柳戏蒲。首联写雨中荷塘之物生动形象。转句进一步写雨的进行时,用“落”字勾连尾句,形成流水,使整诗意脉不断,一气呵成:落下的雨滴画出一个个新圆,然后荡漾开来渐渐消失。画面朦胧、唯美,读之余味无穷。 王靖点评:本诗具有动态的画面感,荷叶含珠、柳戏菖蒲、星星雨落,一脉相连,环环相扣。尤其结句,贴合事实,又形象生动,余味十足。 张伟进(河南) 荷塘 波光澹澹卧长桥,叠翠拥红花色娇。 何处歌声惊白鹭,兰舟一叶画中摇。 周学锋点评:诗语灵动,动静有秩,画面唯美。动词“卧”、“拥”、“惊”、“摇”炼字精到,为诗增色。尾联为倒装句,先言结果,后说缘由。白鹭惊飞,是摇出小船中上的歌声所致。尾联犹如一组惊艳的特写镜头,妙哉! 雷经升点评:长桥卧波,叠翠拥红,描绘了一幅明丽而静谧的画卷。歌声忽起,几点白鹭、一叶兰舟让这幅画更加充满生气。一静一动之间,让人心旌荡漾、如临其境。读罢,情不自禁联想到易安“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之句。 
金嗣水(上海) 今日立秋 时日正流火,宾鸿塞外惊。 云天收溽暑,一叶动秋声。 周学锋点评:紧紧抓住惊鸿与落叶两个的典型物像,写出由夏转秋的时序节点。尾句“一叶动秋声”,短短五字,不仅涵盖了视觉与听觉,还隐含了色彩,即一片“黄(红)叶”。诗语简洁,笔法老道。 蔡大营点评:初看此绝,即被其古朴典雅的意境所吸引和感染。短短四句,化用了四个典故成语而不露痕迹,把立秋节气特征描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击节。首句化用先秦(《国风·豳风·七月》)诗句,原意思是指农历七月大火向西落天气始转凉(不能将“七月流火”误解为天气炎热似火)。二句化用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惊塞雁,起城乌”,温词中的塞雁是被春讯所惊欲北归,而这里的塞雁则是被秋讯所惊欲南飞。三句化用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苏幕遮·燎沈香》)。化“消”为“收”,可见节气的力量。尾句化用成语“一叶知秋”。绝句中的“惊、收、动”三个动词,准确生动,练字传神,足见高手功夫。 蒋昌典(湖南) 南瓜园得趣 星星点点缀花黄,叶自宽宽蔓自长。 探脑小瓜当掩护,大瓜与我捉迷藏。 王靖点评:首二句正常铺叙,为转合蓄势。转二句看似朴实,实则灵动中富有童趣。 蔡大营点评:古人说“夫诗以趣为主”,曰理趣、事趣、情趣、景趣。蒋先生这首《南瓜园得趣》绝句,所得之趣应是事趣。上联状景,起句写花朵之多,承句写藤叶之茂。下联咏物,将南瓜拟人化,把自己摘南瓜或赏南瓜的过程,描写成南瓜与自己捉迷藏的游戏,读来妙趣横生,令人莞尔。 董华(北京) 立秋 荏苒时光似水流,风烟万里接新秋。 红莲绿苇围黄鹤,锦缆银帆起白鸥。 远眺清畦稻滴翠,近观芳苑果含羞。 田原处处怡人景,瑞气盈怀歌不休。 赵清甫点评:起句感叹时光之速,二句“接”字用得好。“风烟”乃实物,并可见,“新秋”是时令 不可见,并无法“接”,且无理。然诗中无理仔细品味却很有理,这便是诗理。中两联对得不错。“清”字或为“青”字吧?“清”在此处理由不充足。“眺”“观”都是看,意重。显生硬。尾句“瑞气”显俗,换掉似能更好一些。 王明利(北京) 曲江早秋 一叶梧桐消暑愁,披星索句曲江头。 黄花滴翠浮云散,落木生波野鹤游。 赏月豪情须问酒,题诗痴念欲登舟。 依稀故旧昆仑望,回首山河已是秋。 赵清甫点评:一叶梧桐点题早秋。全诗自然,流丽,有景有情,对语活泼,未因求工而犟。唯第三句,感觉“浮云散”与“黄花滴翠”关系不够紧密,有闲散稍隔之意。结尾总合,章法井然有序。细抠字眼“已是秋”若改为“已入秋”似更切。实为不错的诗。 吴剑华(北京) 京畿抗洪 谁惹天公病?山洪袭冀京。 疑云银海泻,骤雨芮风迎。 遏浪人民仆,排难子弟兵。 党旗来指引,众志战灾情。 赵清甫点评:一看即可知为作业而做。首句单刀直入,便如“明月几时有”之一问,好!然读完也未见做答,始终不知是谁所惹。第二联或可曰还行。“疑云”为何云,似不可知。后四句没毛病,然无可说处,或曰老干体罢。我们(包括我)现在写诗全是颂歌,人曰“歌德派”。即使灾难面前也要想办法歌颂。诗要“三贴近”,由此可读出我们离受灾之群众很远,完全为隔岸观火。“先天下之忧而忧”无影无踪矣。说远了,此话非为此诗所言也。乃当今诗坛之现象。写诗尽是虚假应酬,愿此风尽早退去,还诗以本来面貌。总结此诗是正能量满满的诗作。 隗合明(北京) 走在山中 乐在山中走,鲜花香似酒。 蝴蝶带笑来,醉了溪边柳。 刘志峰点评:前二句用逆挽手法,先说喜欢在山中走,后说是因为“鲜花香似酒”。第三句蝴蝶也和作者一样高高兴兴地飞来,话中有话(自然是奔着花来的),第四句大跳转:柳树也醉了。此篇的好处:1)信息量在第三句,前两句铺垫之后,蝴蝶来了干了些什么被省略了,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展示了诗家语的魅力。2)人闻花香,蝶儿嬉戏花丛,皆如痴如醉,那么溪边柳自然也醉了。说此篇蕴藉、隽永不为过吧。 方书兰(安徽) 疫后春天 疫去人人喜上眉,天清气朗杏花肥。 诗心似鸟出笼去,一沐春光便欲飞。 刘志峰点评:四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把疫后人们那种终获解放的心情写活了。此篇把心情喻为小鸟,非常贴切,疫情中人们像关在笼中的鸟,惴惴不安,疫过终于舒出了长气,飞向蓝天,读来感同身受,故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建议:第三句“诗心似鸟出笼去”中的“诗”有雕琢感,属于多余,不如“心如小鸟出笼去”来的更自然。 
眭建华(河北) 暑日觅凉 何处能消暑,匆忙向绿堤。 云团潜水面,柳影上花衣。 心静蝉声朗,林深鸟语奇。 凉风袭满袖,许我赠清溪。 刘志峰点评:全篇紧绕“暑日觅凉”,以简洁的语言,流畅的笔调,把“觅凉”的事件写的情景交融,奉献给读者通达、乐观向上的情绪。其中颔联以拟人的手法写云、柳,画面感强,且与主旨相合。尾联较充分地道出作者满满的惬意。其中颈联写作者的感受,似化用粱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但此处“蝉声朗、鸟语奇”使人感觉增加了些许燥热,若“心静蝉声远,山幽人迹稀”,是否与“觅凉”更亲和一些? 曹宪阁(辽宁) 赶集 拎筐逛市趁朝霞,粉果青蔬带露华。 巧嫂摊前夸野菜,憨哥秤上蹦河虾。 精挑几穗鲜苞谷,细选三斤老地瓜。 毛豆花生土鸡蛋,山乡味道买回家。 刘志峰点评:此篇通过对赶集购物过程的描写,把集市买卖的场面写的活龙活现,尤其是颔联,画面感极强,使我们好像真的见到了一样。现代人写诗,应以现代题材为主,讴歌现实生活。我们常讲唐、宋气象,此篇不正是现代中国气象之一斑吗。唯一感觉不足的是尾联余味不太浓。 曹宪阁(辽宁) 遇景 翠叶噙朝露,金黄蔓上花。 蜜蜂抟粉处,酿个小甜瓜。 周学锋点评:诗有趣才好读。作者用平实的诗语为读者绘就了一副小品画——欲滴的朝露,怒放的黄花,传粉的蜜蜂,十分灵动。 并用“酿个小甜瓜”作结,让人联想到:只要勤奋地“酿就”,就会获取美好、甜蜜的生活。“酿”字形象、传神。 史济民(上海) 夏夜纳凉 闲花怜鹤发,远岫隐娥眉。 明月清风我,冰肌玉骨谁。 青衣长剑舞,玄鬓短箫吹。 凉爽因心静,还将好梦追。 周学锋点评:诗的整体构架流畅浑然,首尾照应。中两联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反映出盛世之百姓丰富、优雅的夜生活。清风明月下的我,冰肌玉骨的佳人,身着青衣的剑者,一角吹箫的青郎,都一一在笔下灵动地呈现出来。诗就是要用意像说话,力避用溢美之词唱赞歌,这是诗者创作时应遵循的艺术规律。 李增山(北京) 入秋咏叹 蛩鸣枕下过三更,如许田园梦不成。 恨卧高楼难接地,夜来何处听秋声。 周学锋点评:隐隐的虫鸣让诗人三更不眠,恨其楼太高,不能接近这新到的秋天,听清这天籁的“秋声”。“恨”是爱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拐一个弯儿表达,是作者诗法的高明之处。 梁孝平(山东) 田园拾趣 草坡菜地杂红黄,田舍馨风别众芳。 说向城坊人不省,家花怎比野花香。 周学锋点评:读孝平先生的诗,总有惊喜。这首田园诗也是如此。田畴上红色与黄色的小野花星星点点,相互交织,比之花园的姹紫嫣红别具芬芳。首联铺垫到位,转句另辟新意:“说向城坊人不省”,“省”字用的巧,“省”有“悟”、“检点”的意思,比“信”字更婉,意更深。尾句化用了俗语:“家花没有野花香”,用到此处,别有趣味。 李学士(江苏) 秋游苏州双塔 露润花娇水巷悠,丹枫喷火古桥头。 冲天双塔直如笔,画出姑苏妩媚秋。 周学锋点评:前两句为写塔铺陈状景,转句气势突起:“冲天双塔直如笔”,有了这冲天之双笔,左描右涂,才能绘出“姑苏妩媚秋”。自觉第二句“喷”字过猛,破坏了诗的美感,改“撩火”如何? 周致俊(湖北) 云涛 逐月千姿幻,追风万里行。 悠然柔有韵,翻滚壮无声。 雷经升点评:一、二句描摹形之多变和行之远阔,三、四句写云的柔美和壮丽,有言简义丰之效。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前后两联皆用对仗者更不多见,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绝句》、白居易《遗爱寺》等可谓其中名篇佳作,不知本诗是否有意如此构思,倒也气势充沛,并无雕琢呆板之嫌。 黄开献(湖北) 立秋 黄叶摇枝杪,依依惜故林。 南园收夏色,北雁递归音。 是夕凉风起,不期晨露侵。 驹光匆过隙,衰柳一蝉吟。 雷经升点评:“一叶落知天下秋。”首联直入主题,奠定了全诗感时伤怀的基调。中二联具体状写立秋时节的景物,对仗工稳,颈联尤佳。一朝一夕之间,自然过渡到尾联,慨叹时光匆匆易逝。“衰柳”与“黄叶”“故林”相照应,更添惜时之感。是蝉吟,亦是诗人自吟也。 
温亚东(四川) 龙苍沟即景 卓山脚下几人家,袅袅炊烟接晚霞。 宿鸟归林月西出,池塘溅起数声蛙。 雷经升点评:一幅悠然宁静的画面,因为“接”“溅”等动词的运用而增添了几分灵气。此景在乡间似乎寻常,但对久居城市的人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羡慕作者看到并写出如此景色,更向往卓山脚下远离喧嚣的人家。 史济民(上海) 发呆 且抛积郁让心空,散淡神情香茗浓。 烟月携来看落叶,旅囊放下听疏钟。 日行千里身非马,夜梦三场卧似龙。 对话灵魂宜独坐,发呆难得忘萍踪。 雷经升点评:以“发呆”之俗语为题甚是少见,但作者却写出了诗味,写出了共情。首联首字“且”即表明暂时放下一切的豁然,一“淡”一“浓”即作者的调适之道。颔联进一步状写“散淡”,“看落叶”和“听疏钟”可谓“发呆”的载体。后两联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既然不能日行千里,困于夜梦三场,还是独坐发呆吧,放空自己,让心灵得到片刻安宁。 于敏(辽宁) 过老宅旧址 止步街前觅旧踪,儿时故事已朦胧。 墙边唯见当年柳,似在风中唤我名。 王靖点评:老宅门前,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更迭,曾经的故事也渐行渐远,但是那份亲情却无法忘怀。街道上唯有那颗柳树似是故人,貌似还能唤出我的姓名,淡淡的忧伤蕴含其间。一三句实写,二四句虚写,语言看似平实,实则蕴含很深。 王进德(北京) 有感故乡“延川雷霆救援队” 支援河北涿州救灾 千里闻呼救,小城速点兵。 同心澎热血,一梦共深情。 赴难延河吼,履艰黄土泞。 拨云排浊浪,燕赵起宏声。 蔡大营点评:今年京冀地区的特大水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各地救援队的英雄事迹令人感动。这首诗首联写闻灾而动的迅速,扣人心弦;颔联写大爱无疆的情怀,颈联写迎难而上的意志,两联对仗工整,富有变化;尾联写英勇抗洪的壮举,大气磅礴。整首诗犹如一个电影片段,有场景、有形象、有旁白,有全景,有特写,热情赞颂了作者故乡救援队的爱心义举。诗作无论从立意方面还是格律方面,都值得称道。 王力争(重庆) 有感小外孙参加军训夏令营 天光开未大,寝室已床空。 队列知零落,军姿只半通。 号声鸣枕上,身影没林丛。 小试操兵苦,初尝夏令中。 蔡大营点评:诗作截取少儿军训夏令营中出早操的一个片段,把少儿早操情况写得逼真有趣。全诗画面感强,除尾联外,几乎一句一个画面,令人如临其境。作为一个军休老兵,我看完这首诗后不禁会心一笑。少儿军训中的情景和所出的“洋相”,我们在新兵连中都经历过。“队列知零落,军姿只半通”,少儿稚嫩可爱形象似在眼前,看后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感动。 刘文渊(青海) 黄帝手植柏 风雨沐身无计年,胸中日月暖桥山。 根深到底久成长,老叶撑开赤县天。 蔡大营点评:吟颂黄帝手植柏的诗作很多,佳作也不少。这首绝句的亮点在结句“老叶撑开赤县天”饶有新意,比喻和歌颂了中华始祖福荫子孙、恩泽后代,从而才有今天中华大地枝繁叶茂、中华民族人丁兴旺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繁荣景象。绝句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然转句似不够精致,影响了绝句的整体美感。 王升(安徽) 行香子·黄屯老街 夏雨时阴,竹海风吟。黄屯河、溪涌桥心。蝉鸣桐树,鸟探檐岑。见山烟舞,塔烟绕,树烟森。 老街幽静,微风阵阵。旧门窗、昨日谁临。庐南川藏,江北衣襟。梦当时伴,走时景,别时音。 蔡大营点评:行香子词牌有“词林佳调”之美称。有诗友和我聊天,说他看律诗首先看中间两联对仗,看行香子词首先看上下阕后面鼎足对。我看这首《行香子·黄屯老街》,也首先是被后面两个鼎足对的美妙所打动。这两个鼎足对,叠而境不重,叠而意不重,读后确实能使人体验到行香子的音节流美之妙。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怀旧。可商榷处:上阙对“老街”的“老”的特征着墨不够。下阙的“庐南川藏,江北衣襟”不知所云,若放上阙似得其所。 
本期点评嘉宾简介 
赵清甫,1952年生,号二憩斋主。满族,祖姓爱新觉罗,世居北京。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四届理事。北京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北京诗苑》副主编,著有《燕京诗韵·赵清甫卷》。 
刘志峰,1949年10月出生,河北保定人,原总参某部退休军干,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朝阳区诗词研究会会员,《雅风》诗刊编辑。 
周学锋,北京,原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大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毕业,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诗选刊》、《解放军报》、《人民陆军》等报刊。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 
雷经升,安徽巢湖人,现居合肥。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并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流年一寸心》。 
王靖,笔名子瑜。70后。现任公主岭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和国学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吉林省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公主岭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在全国诗赛中偶有获奖。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刊》《中华辞赋》等多家刊物及网络平台。 
蔡大营,网名若水人生。籍贯安徽省庐江。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北京市军休干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诗词学会理事,北京市朝阳区诗词研究会创研员。《满庭芳苑》公众号主编。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 《满庭芳苑》编辑部成员 主 编
蔡大营(若水人生) 编 委 马惠珍 王通路 牛 学 刘志峰 乔长柱 李为民 高庆森 符文彬 蔡大营 本期组稿 蔡大营 个人专辑链接 “诗剑长吟”往期精彩回顾: 北京军休“诗剑长吟”特辑(3)兵老丹心犹可鉴,兴多白发怯衔杯
北京军休“诗剑长吟”特辑(2)新词蘸酒应发酵,诗入鱼乡也沸腾
北京军休“诗剑长吟”特辑(1)身心小酌春相续,诗剑长吟影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