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届家长,连“老师家访”都这么卷了?网友却不买账,原因太现实

 果妈的育儿间 2023-08-16 发布于江苏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孩子上学,你们遇到过“老师家访”吗?
说实话,果妈在上小学的时候,遇到过家访,那时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正式的家访,就是老师和我的父亲是很好的朋友,然后就来家里谈我的学习情况。
因为没有任何幼小衔接,学习跟不上,所以,当时看着老师就躲起来。
这样导致果妈现在看到老师,都觉得有点发怵。
然而,现在又开始流行“家访”了,面对家长,我们这一届的家长,会如何面对呢?
看看下面这个家长,是如何做的,果妈只想感叹:这一届的家长太卷了。
         
01 这届家长,连“老师家访”都这么卷了?
果妈无意中在网络上刷到一个“老师家长”,准确地说,是孩子马上要进入一年级,老师即将来家访,然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为家长做准备。
不得不感叹,这个家访的“仪式感”是真的很足啊!
首先,是欢迎词。
这家人做了一张挺不错的欢迎图片,用投影投在了墙上,上面写着:“老师,您好!欢迎来到我们温馨的小家。”
这么一句话,老师就能够感受到这个家的环境了:温馨。
其次,是招待准备。
虽然是家访,但老师也是“客人”,对待这位“客人”,家长也是非常用心的。牛奶、水、饮料、各类水果、点心,甚至面纸都准备好了,还有一束漂亮的花,将环境点缀得非常温馨。
最后,是孩子的自我介绍。
这份自我介绍,相对来说,是非常详细的。从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到自我评价等等,老师家访来一看到,就能够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况,对孩子有了基本的认识。
有没有被这个家庭的“准备氛围”给惊艳到?
果妈是着实惊艳到了,这也太卷了吧!
02 网友却不买账,原因太现实
但是,在果妈打开评论区,却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真的充满了现实。
有一类家长觉得,做这些,就是白搭。
这一类家长觉得,家访用处并不大,家长这么注重更是“无用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因为最后还是看娃在学校是否争气,是否能够自己取得好成绩。
这么说,确实也是非常现实的,毕竟孩子在学校好,才是真的好。
但是,家长是否有想过,家访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家访的目的,我们都应该知道,就是让老师和家庭、孩子相互了解。
在了解的这个过程中,老师还能够对家长进行一些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方面的指导。即便有些是形式主义,又或者是必走的流程,但是,却依旧能够引起学校、老师、家长、孩子们的重视。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
但是,孩子性格、习惯等各方面的养成,家长也有着重要的职责所在。
于是,便出现了另外两类家长。
第二类家长,觉得老师家访仪式感满满,孩子也会更优秀。
第三类家长,觉得这样的仪式感,用力过猛。
果妈想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在看到这样的准备,其实果妈的第一想法便是:这个家庭的氛围,真的很好!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实乃幸事。
可以看得出,这个家是非常整洁的,老师家访,仪式感也非常足。
试想一下,这个家的日常氛围是不是就是如此呢?
日常,也会一起大扫除,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日常,也会为家人、生日、节日等准备一些仪式感,让一家人都幸福感爆棚?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样的仪式感,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一场家访,更是孩子仪式感、接人待物、日常习惯的一个养成。
如果不是,仅仅是家长为了“表面功夫”而做出的表象,那么,可以将这个表象“延伸”到家庭中,你会收获一个幸福而又聪慧的孩子。
03 遇到“老师家访”,家长孩子要做哪些“基础准备”
这样仪式感非常足的家庭,想必还是少数,毕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这么喜欢仪式感。
但是,这里却有几点,值得家长们学习,也是老师家访时,家长孩子们需要做的“基础准备”。
首先,“仪容”准备
这份仪容,包括客厅室内、衣着打扮等各方面老师能够看到的“仪容”,而且,这也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打扫卫生,让孩子重视学校的活动。
其次,“家庭介绍”准备
老师来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家庭、了解孩子。
因此,家长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家庭介绍”,让老师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孩子的主要养育人等等。
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自我介绍”。
最后,“家校教育”准备
这一方面,算是“升华”内容,毕竟以后孩子的主要生活地点,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因此,家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这时,家长可以将自己想要问的一些教育问题,和老师多沟通,这样能够给到孩子更合适、更好的教育。
写在文末
说实话,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喜欢老师家访,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愿意进行家访。
但是,既然家访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项时,家长们还是需要摆正心态,认真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