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长青:​佛坪汉文化内涵与精髓阐释

 新用户1534Bpiv 2023-08-16 发布于陕西




佛坪汉文化内涵与精髓阐释

张长青

东西走向的秦岭,雄伟迤逦,横亘祖国版图中央,秦岭是我国南北分水岭,被誉为中华父亲山,坐落于秦岭南麓的佛坪,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于秦岭深处,发源于秦岭之巅的椒溪河、蒲河、金水河顺岭南下,在佛坪境内日夜流淌,奔流不息,汇入汉江,山水佛坪草木葱茏,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高达91.19%,是不折不扣的天然氧吧,藏匿于苍茫俊秀秦岭之中的佛坪,行政区划隶属汉中,背靠周至,接壤关中,濒临西安,佛坪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历史文化厚重,佛坪人在脾性上既有南方人细腻圆滑的一面,也有北方人豪放大气的粗犷,在生活习惯上既有汉中人热衷于热面皮、菜豆腐的生活习性,也有关中人大块朵颐、大碗喝酒的豪爽劲头,从说话的腔口上,佛坪话与四川话有几分相似,带点蛮腔,佛坪山大坡陡,过去交通不便,道路崎岖难走,加之人烟稀少,曾有人戏谑“佛坪只适合大熊猫居住”,昔日穿境而过的108国道连南接北、擦边而行的西汉高速从南穿行,现如今,过境设站的西成高铁一下子拉近了佛坪与外界的距离,佛坪由过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到现在处在南北交通要塞上,被誉为秦岭的香格里拉,成为康养小城、避暑胜地,以往乘汽车上西安下汉中动辄五六个小时,到如今坐高铁要不了一小时,佛坪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安后花园,成为关中融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在时代进步的大潮下,佛坪实现了“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大跨越,佛坪发展成果形势喜人,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人民生活水平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佛坪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今非昔比,佛坪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佛坪人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行为习惯,生活习性无不体现着独特的文化气息,文化是持久的内驱动力,具有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是长期积淀影响的结果,一个地方长久发展和持续稳定,文化不可或缺,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魂。
追根溯源,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佛坪就是汉中的属地,在佛坪或多或少能寻找到汉文化的踪迹,探寻到汉文化的身影。
从自然环境看佛坪汉文化内涵与精髓阐释:
“三国两汉,真美汉中”,说到汉中的美,汉中的文化,不得不说说汉中的自然风光,汉中被誉为西北的小江南,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每年汉中油菜花开,黄灿灿的一片,不知道醉倒了多少游子,佛坪作为汉中油菜花海分会场,虽然油菜花不多,但是漫山遍野的山茱萸花,不失为佛坪一道独特的天然风景画,引得游人赏花踏春,寻梦自然,寄情山水间,盛夏时节,炎炎烈日,山里佛坪,凉爽宜人,受人追捧。
位于汉中东北边缘的秦岭腹地的佛坪,大山深处人迹罕至,清幽静谧,山青水秀林密,生态环境良好,山涧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生物基因库”美誉,秦岭四宝在这里齐聚,著名作家叶广芩和佛保局工程师党高弟在《秦岭无闲草》一文中,系统介绍了秦岭是诸多生物的栖息地,是野性的天堂,动物的乐园,曾经佛坪县长在做客央视时也这样说“秦岭无闲草,信手拈来都是宝”。佛坪山多地少,可耕地不多,人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搞好生态保护、水土保持,这里是引汉济渭水源地之一,现如今佛坪境内下游三河口水库已经蓄水,届时源源不断的山涧清水被输送到省城西安,佛坪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大力发展山茱萸、天麻、茯苓等中药材林下经济,佛坪的核桃、板栗、土蜂蜜、猕猴桃等出产质量上乘,纯天然无污染,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生态宜居新佛坪”的目标不断做大做强,按照“生态美、百姓福、产业兴”的发展思路大踏步向前推进,佛坪各个乡镇的特色民宿民居初具规模,贝壳山居、“陌上花开”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靓点纷呈,特色鲜明,富有文化气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将自然与乡村匠心打造,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质朴。
作为佛坪自然生态文化的重头戏,莫属赫赫有名的大熊猫了,佛坪是国宝秦岭大熊猫的生长乐园、人工培育繁养基地,佛坪被誉为“中国熊猫第一县”,这里是中国野外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佛坪是汉中乃至陕西人口最少的县,外界鲜有人知,但是佛坪有国家级大熊猫保护区,建有专门的大熊猫自然博物馆,很多外地游客,专程来观赏秦岭大熊猫,来这里一睹国宝真容,每年夏天的熊猫旅游文化节,更是吸引周边西安汉中的游客慕名而来。
从历史位置看佛坪汉文化内涵与精髓阐释:
汉中位于中国版图中心,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进可得天下,退可据四川,汉高祖刘邦在汉中厉兵秣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迹起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成就伟业,建立大汉王朝,汉中被誉为“汉人老家”,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美誉,汉字、汉水、汉语、汉服、汉族、汉朝,汉中的历史文化,和两汉三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拜将台、古汉台、褒河古栈道、张良庙、诸葛祠、定军山、张骞墓、蔡伦墓等汉中名胜古迹,作为汉中人是信口拈来、如数家珍,盘指一算,除了张良庙在秦岭深山留坝县之外,其它的汉文化古迹均在平川县区,作为远离平川的深山佛坪,古时应属于荒芜偏僻之地,秦汉时属于汉中的藩属地,人迹罕至,人烟稀少。
直到三国时期为了军事所需修建而成、兴盛于唐的傥骆古道经过佛坪,佛坪位置的重要性才凸现出来,因为这条古道是汉中通往古长安最便捷、也是最险峻的通道,全长240公里,其称之为傥骆道,缘于南边从傥水河口的洋县出发,大致路线就是沿今天的108国道,经佛坪境内,北口位于周至的西骆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岑参、元稹等均著诗于傥骆道,很多因战乱和逃荒的难民,后来通过古傥骆道,纷纷逃难到佛坪,逐渐在这荒山野岭里开荒种地、耕种劳作,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慢慢的佛坪的人丁兴旺起来,人气发展起来,从此他们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书写着历史的画卷,他们与大山为伴,和森林为伍,守护着这片美丽宁静的秦岭山水,世世代代演绎着生命的轮回,呵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生活习性。
从儒学思想看佛坪汉文化内涵与精髓阐释:
汉文化是中国儒学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汉朝名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得到汉武帝刘彻的认可和推崇,使这一时期儒学思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扎下了根,一直到现在,在国人的内心深处,谦让、随和、孝道、诚信、重义的儒家观念深入人心,直抵内心深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佛坪民风淳朴、民众厚道,也是受汉文化儒学仁爱思想的影响,无论在佛坪哪里,无论你是当地的还是外地人,佛坪人都热情好客,待人实诚,不耍小心眼,里外做到一视同仁、童叟无欺,这里的人们少了城里人的弯弯绕绕,多了份山里人的直来直去,凡事有一说一,说一不二,说到做到,重信守诺,这里的人,不会哄人,也不会骗人,不怕被套路,所以来佛坪,你大可不必提心吊胆,不用担心被宰,也不用担心被骗,将心放在肚子里,将累了的心歇下来,将身上的担子卸下来,放松身心,给心灵放个假,尽情的享受这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从民风民俗看佛坪汉文化内涵与精髓阐释
据新知网报道,据当地人介绍,佛坪之名,源于当地先民在秦岭深山垦荒耕种,无意间从平坝里挖出两尊石雕古佛,认为该地是佛居之地,起名佛爷坪。后来为了顺口,将佛爷坪简称为“佛坪”。佛像自然与佛教有关,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一直影响着国人的生活,佛坪,从地名上,与佛教有关,佛坪人敬佛、信佛,人们颇为信奉和推崇“佛境”、“佛缘”,“道法自然、一切随缘”,体现着人们崇尚佛祖的人心向善。
佛坪有佛缘,人们信奉佛教较为普遍,佛坪地方虽小,各处寺庙众多,香客不断,有名的有佛光寺、复兴寺、仙果寺、回龙寺、三官庙等,其中位于县城东北角山顶的佛光寺,山头上矗立着一尊硕大富态的佛像,它是县城的地标,每到夜晚,站在县城举目远眺,佛像在内置灯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耀眼夺目,位于县城的佛光寺和上沙窝的复兴寺、三角殿的仙果寺,至今仍然香火不断,香火缭绕。
随着佛坪的发展,佛坪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受外界思想文化的影响也日渐明显,佛坪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城市文化正在悄无声息、不知不觉的浸润着佛坪,将佛坪朴实的本土文化和外界文化的精华相撮合,佛坪必将从这里腾飞,令外界刮目相看,佛坪未来可期。

张长青,中学政治老师。

热爱生活,爱好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