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状元

 chayanshuyun 2023-08-16 发布于河北

孙逖,大约生于695年,死于761年,唐朝潞州涉县人。祖父孙希庄,官居韩王府典签;父亲孙嘉之,进士擢第,历任曲周、襄邑两个县的县令。

孙逖从小就聪慧英俊,上学后文思敏捷,经常让教他的老师赞不绝口。孙逖15岁时,就去拜访过雍做州长史的崔日用。崔日用嫌孙逖年级小,没把这小孩子当会事儿,漫不经心地随意命令他写一篇《土火炉赋》。没想到孙逖竟然不卑不亢,当即提笔,一挥而就。崔日用通读全文后,看出孙逖笔理趣不凡,很是震惊。于是,胡子一大把的崔日用竟然与十五岁的孙逖结成了望年之交,日益看重,经常来往。崔日用后来官运亨通升成了当朝宰相,孙逖少年才俊的声名也广泛流传开了。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孙逖19岁,首次参加考试就一举连中手笔俊拔、哲人奇士科第一,成为名扬全国的少年状元。他那时的进士科试《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为韵,是唐朝杂文定以八字韵脚的开始。可惜这篇《旗赋》因安史之乱而失传。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有《全唐文》所载的他的科考试卷《问立身从官之道》。孙逖在限定的时间内紧扣试题,并回答了皇帝提出的“七辅八元施何纲纪?十臣四老正何得失?”等一系列问题,见解不仅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就是在当今社会,也仍有借鉴作用。比如他讲:“不躬不亲,庶人不信”,是让执政者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取信于民;比如他讲的性情欲望只能节而不能灭等等。当时的主考官考宫员外郎王邱很推崇他的才华,曾经“降阶约拜” 收他作学生把他当贵宾;当时的宰相看了他的策论文章后,则“拍案心醉”;唐玄宗李隆基听说了他的才华不凡,也亲自召见和夸奖他,授山阴县尉(浙江绍兴县尉)。不久就升为秘书正字。

孙逖还在开元十年、十四年,他27岁和31岁时,连续两次应制参加文藻宏丽、贤良方正两科考试,连夺二魁,名震长安。当时的宰相张说极为欣赏他的文章,让他的两个儿子都拜孙逖为师;李隆基御驾亲临洛阳城门引见。从而,孙逖官拜左拾遗。后来他随黄门待郎李嵩出镇太原,曾与当时任蒲州刺使的著名诗人李商隐一起旅游,并写了游记,受到当时许多著名文章高手的盛赞。开元二十一年,孙逖入为考功员郎、集贤修撰。他善于思考,言语精简,谦和退让,很受人爱戴。他主持科举考试两年,慧眼识人,选贤任能,录取了杜鸿渐、颜真卿、王昌龄、李华、萧颖士、赵骅等一大批后来成为宰相、尚书、绝代名流,改写历史进程的重量级人才。所以,当时“言第者,必称孙公”。

开元二十四年,孙逖已经官升中书舍人,通籍禁闱,但他的父亲已经八十岁了还是个小小的邑令,于是,他上表给皇帝说:“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频迁省闼,又拜掖垣。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这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霑臣父。”皇帝下诏奖励他,授予他父亲孙嘉之宋州司马的职务。

后来,孙逖的父亲去世,他回家服孝好几年才又复出,做了中书舍人,在天宝三年时做了五年刑部侍郎,因身体原因,要求告退,但皇帝不充,改任八年太子左庶子。他起草的皇家文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凡响,被当时的权威人士叹服;他为皇帝提的建议最多也最好,据说,张九龄曾经看他的文章,想改动一个字,但也改不动。

孙逖从19岁开始做浙江绍兴县尉,先后做过秘书正字、左补阙、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中书舍人、河东黜陟使、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等官职。孙逖的三个弟弟们也都功成名就,三个儿子也都事业有成。孙逖死后被皇帝追封为尚书右仆射,谥号文。他的学生颜真卿作序收录他一生所写的诗、歌、赋、序、策、问、赞、碑、志、表、疏、制、浩等多种文体的文章,汇集为《孙逖文公集序》共有20卷。有孙逖十五岁一挥而就写的让宰相崔日用惊骇的《土火炉赋》,有让吏部侍郎王丘降阶约拜奉为上宾的《竹帘赋》,有他殿试时让唐玄宗李隆基点他头名状元的“策论”,也有让宰相张九龄无法更改一字的诗词,被后人称作“逸韵佳对,冠绝当时”。被人们称为“人文宗师,国风哲匠”。《全唐诗》收录他的诗64首,均用韵严格,对仗工整,意境蕴雅,但因多为应酬唱和之作,内容相对空泛,感情色彩逊色,没有思想光芒。其中一首《途中口号》是写邯郸的,收录如下:

邺城东北望陵台,珠翠繁华去不回;

无复新妆艳红粉,空余故垄满青苔。

必须说明的是,孙逖作为涉县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状元,还是存在争议的。已经查证的三份史料对孙逖的祖籍记载各异:《旧唐书》孙逖传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孙逖潞州涉县人”;《新唐书》开篇第一句则说孙逖是“博州武水人”;他的学生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孙逖文公集序》,又说他是“河南巩人”。

可我在这里为什么明确确定他是涉县人呢?因为《旧唐书》距离孙逖生活的时代最近,最有可信性和权威性,再说,无论后来的《新唐书》还是《孙逖文公集序》,都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又都说明了他父亲孙嘉之从小“依外家,客涉巩间”、“自乐安、武水寓于涉”,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三份史料都是一致的,是一个指向,都是在说孙逖出生在涉县,是从涉县走出来的,根本没有一点冲突。致于说,按照古人的习惯,一辈辈上溯他父辈祖辈的原籍或祖籍是博州武水?还河南巩县?那实在也没有必要。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祥乐游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