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战备状态研究

 小飞侠cawdbof0 2023-08-16 发布于甘肃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观察者/编译

自: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论文

图片

【知远导读】本文编译自美国陆军中校马丁·J·纳兰霍撰写的论文《驻扎在前线的陆军预备役部队:战备状态研究》。文章认为:随着陆军预备役部队(AR从人力和战略预备役转变为作战预备役部队,联合部队更加依赖其及时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能力。对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的研究说明了这种依赖性。在塑造和应急行动期间,当需要时,一小部分陆军预备役部队的能力,对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SPACOM)和美国欧洲司令部(EUCOM)的指挥官们至关重要。目前尚不清楚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能否克服与人员招募基地、快速动员和满足必要培训要求相关的战备挑战。本研究将研究这些挑战,以确定前方驻扎的陆军预备役部队的具体作用。

报告全文约13000字,篇幅所限,推送部分为节选。

陆军预备役部队从未忘记,要在执行任务之前做好准备。

——杰弗里·塔利中将1

1990年,美国国会授权成立陆军预备役部队司令部(USARC),以指挥美国本土(CONUS)的所有陆军预备役部队。2陆军预备役部队的下一个历史性转变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袭击之后,当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增加了对陆军预备役部队的需求。我们一直需要预备役部队,作战预备役部队因而出现。

在这段历史背景下,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与以往一样重要。随着陆军的前沿部署,陆军预备役部队在需要时也会跟进。随着对陆军预备役部队需求增加,对小规模部队的依赖也将增加。2016年《陆军预备役部队态势声明》指出,“目前对陆军预备役部队的需求约为每年25000名作战部队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至少1/3的陆军预备役部队必须保持规定的人员配备、装备和训练准备水平,以满足作战需求。”3

图片

前线驻扎的陆军预备役部队的利益相关者

联合部队

联合部队是陆军预备役部队、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的最大利益相关者。自陆军预备役部队从人力和战略预备役部队演变为作战预备役部队以来,对其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2016年《陆军预备役部队态势声明》认为,陆军预备役部队是整个陆军和联合部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高作战节奏需求;运转和组建部队以支持国家军事战略和美国在全球的承诺;并为全球作战司令部提供可预测的能力。”4

陆军预备役部队的结构庞大,占陆军总作战保障和作战勤务保障能力的大部分,因此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现役部队需要陆军预备役部队的能力,而陆军预备役部队在部队结构和战略指导方面需要现役部队。陆军预备役部队面临的挑战和联合部队对其的期望概述如下。

成本节约

纵观历史,对于维持军事能力来说,陆军预备役部队一直被视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2016年《陆军预备役部队态势声明》阐述了作战陆军预备役部队的优势,“当部署以支持作战应急和战区合作任务时,联邦作战陆军预备役部队可以节省陆军资金。它减少了对陆军现役能力的需求,有助于弥补当前陆军能力的不足。”5根据2008年公布的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委员会的数据,现役部队服役人员的费用大约是预备役部队人员的四倍。6该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一显著的成本优势……将推动未来几年的决策。”7由于这个原因,指挥官们可能指望陆军预备役部队来解决兵力问题,而不会充分把握本文后面所述的、关于战备和进入的限制。

陆军正面临预算压力,并已被指示削减最终兵力。8该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要求陆军预备役部队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总兵力中获得更大的能力。9对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部队来说,这种情况可能尤其如此,这些部队已经削减。大西洋委员会关于陆军未来的报告指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绝大多数陆军首次永久驻扎在国内。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陆军在全世界部署了超过1/3的现役部队,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以威慑对手并安抚盟友,快速应对危机。但这一成功的长期模式在过去20年中已基本瓦解10

基于这一现实,美国驻欧洲陆军(USAREUR)司令本·霍奇斯中将将自己的任务描述为:让3万名士兵看起来和感觉上都像30万名士兵。11在美国大陆内外都驻扎部队的情况下,陆军预备役部队在实现这一最终状态方面发挥了作用。问题在于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能否克服接下来讨论的挑战,即在需要时提供训练有素、准备就绪的士兵。

提供训练有素、准备就绪的预备役士兵

对所分配的陆军预备役部队分队来说,作战指挥官负有明确责任。对指定的、非现役的预备役部队,他们要进行训练战备监督(TRO)。根据国防部(DOD)的指示,训练战备监督包括以下具体权限:

(1)就军事部训练和准备方案中的作战需求和优先事项,指导各军种指挥官;

(2)讲评军种部分计划建议和预算请求;

(3)协调并批准指定的预备役部队,执行非现役人员训练时的联合演习和其他联合训练;

(4)获取并审查指定的预备役部队的战备和检查报告;

(5)协调和审查为指定的预备役部队制定的动员计划(包括动员后培训活动和可部署性验证程序)。12

尽管权限已明确列出,但指挥官必须了解,在依赖陆军预备役部队时,对人员和训练准备的限制。

根据美国法典第10卷,陆军预备役部队要在战时为现役部队提供训练有素的分队和合格的人员。13陆军预备役部队司令部的任务是为所有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分队(除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部队)提供培训、人员和装备。14在美国大陆以外前线部署的陆军预备役部队由美国驻欧洲陆军和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USARPAC)指挥。15尽管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被分配到陆军军种司令部(ASCC),但陆军预备役部队司令办公室负责为这些部队规划和预算资金。这些部队的士兵必须遵守国防部和陆军部关于预备役士兵和部队计划分队的培训政策。如果该办公室不完全了解部队需求,且陆军军种司令部缺乏关于预备役部队训练限制的知识,那么指挥链和资源链之间的划分就会产生问题。与这些部门打交道很复杂,因此提供训练有素、准备就绪的陆军预备役部队士兵就更加困难。

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能否获得和招募合格士兵。如何决定将单个现役分队安置在何处?这一的决策过程主要考虑分队能力和支持设施的可用性。陆军预备役部队也要考虑这些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征兵市场的情况,以及附近地区是否有预备役士兵以填补部队的空缺。现役部队能从美国本土招募士兵,并将他们安置在美国大陆以外,而陆军预备役部队的招募工作仅限于部队周围的通勤区。预备役分队由当地预备役士兵组成,同时积极寻找居住在该地区的、有资格服兵役的分队或平民。从当地招募的士兵通常是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部队的重要资产,因为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当地文化和语言。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部队面临的挑战是,愿意服役的合格美国公民或永久居留的外国人数量有限。

通常情况下,符合条件的陆军预备役部队士兵有三类。第一类由驻扎在海外希望在预备役部队服役的政府雇员组成。这一群体可能包括陆军部文职人员或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承包人员。一般来说,他们或者目前在陆军预备役部队服役,或者正在从现役过渡,同时寻找继续服役的机会。第二类包括驻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军人家属。最后一类是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美国侨民。陆军部文职人员、承包人员和家属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只能在美国大陆以外驻扎一段时间,这将在部队内部造成不稳定。对于在美国大陆以外驻扎的陆军预备役部队来说,人才有限是影响战备的关键因素。

根据陆军条例5-10,陆军军种司令部将在制定和实施驻扎计划时协调其地域职责,并确保当地的预备役部队数量在当地授权兵力的承受范围内,从而提供支持。16在美国本土,陆军预备役部队使用的、评估每个市场的工具是陆军预备役部队驻扎工具(STAR),该工具有助于实现和维护训练有素、准备有序的部队。17该工具主要用于美国前100个城市地区,在美国大陆以外大多数地区几乎没有使用。18对于这些地点,陆军军种司令部和陆军预备役部队将依靠人口研究。由于很多因素影响美国政府文职人员、承包人员、家属和居住在美国大陆以外市场的外籍人员可用性,因此,笔者也不清楚能否补充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部队。

图片

训练和其他任务时及时进入

与区域作战司令指挥链中的现役部队不同,陆军预备役部队执行任务的能力有限。为了利用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指挥官必须说明:这些部队可用于满足战备和其他任务要求的有限训练天数。驻扎在美国大陆内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分队的训练天数相同。作为年度培训或作战任务的一部分,分队每年可被带到现役部队服役15天。或者,分队可以使用48个非现役训练(IDT)时段,每月总计两天。传统上,这些训练日在周末。在美国大陆以外的分队可以请求并接受更多的训练日或其他资源,以达到更高的战备水平。如果资金可用,那么各分队可要求额外的非现役训练。要求额外的训练日以满足战备要求,这样可能干扰每个士兵的民事义务,并可能影响预备役部队士兵留用。外籍人员面临的风险最大,因为《军警服役就业和再就业权利法》规定的保护措施不适用于他们。

为利用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的能力,可使用现役作战支持(ADOS)。这是美国法典第10卷中定义的一种权力,利用这种方法,能使在美国大陆以外驻扎的士兵自愿服现役(最长为三年),以执行任务。19由于这是自愿的,因此很难使用整个分队完成特定的任务,但可以很好地满足个人需要。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始终面临一个困难的平衡问题,即区域作战司令希望将部队用于训练和其他任务,而能指挥预备役部队士兵支持这些任务的方式有限。

快速动员

由于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被分配给区域作战司令,因此后者理所当然期望这些部队在需要时易于使用。区域作战司令预计,在应急行动期间,具备必要能力的部队将首先被召入现役。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在美国大陆以外的陆军预备役部队必须准备好,为作战指挥官快速动员和部署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分队。这一需求会形成一种战备困境,而美国本土部队可能不会面对这一问题。

当总统或国会需要预备役部队增援现役部队时,陆军预备役部队可能非自愿地投入现役部队。20在动员授权下,一支预备役分队将完成动员后的培训,然后部署到区域作战司令责任区。在美国大陆,美国陆军司令部(FORSCOM)负责审查联邦现役部队的人员配备、装备和训练准备情况。21在美国大陆以外,审查责任则不太明确。责任最终落在各自责任区的陆军军种司令部司令身上。在太平洋地区,第196步兵旅代表陆军军种司令部司令审查所有预备役部队。

根据美国陆军司令部所称,当前陆军总兵力政策的预期结果之一是“简化动员过程,减少预备役部队的动员后训练时间。为了减少动员后训练的时间,必须在动员前做好战备。”22为了提高战备状态,预备役部队必须建立稳定的人员配置程序,安排适当的训练演习,并为满足适当的训练天数提供资源。

1Michelle Tan, “Reserve Chief: Budget Cuts Affecting Readiness, Modernization,” Army  Times Online, October 7, 2015, http://www./story/defense/showdaily/ausa/2015/10/07/reserve-chiefbudget-cuts-affecting-readiness-modernization/73485488/  (accessed December 21, 2016).

2Ibid., 12.

3Jeffrey W. Talley, The 2016 Pos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Reserve a Global Operational Reserve Force, Posture Statement presented to 114th Congress, 2nd ses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March 22, 2016), 3.

4Ibid.

5Ibid., 6.

6Commission on the National Guard and Reserves, Transforming the National Guard and Reserve in a 21st -Century Operational Force, A Report to Congress and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rlington, VA: Commission on the National Guard and Reserves, January 31, 2008), 9.

7Ibid.

8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14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March 2014), IX.

9David Barno and Nora Bensahel, The Future of the Army Today, Tomorrow, and the Day After Tomorrow (Washington, DC: The Atlantic Council, September 2016), 8.

10Ibid.

11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Army Europe: Making 30,000 Troops Look Like  300,000,” linked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Home Page, https://www./news/army-europe-making-30000-troops-look-300000 (accessed  February 17, 2017).

12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struction 1215.06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May, 19, 2015), 10.

13U.S. Code Title 10-Armed Forces (2017), Subtitle E, Part I, Chapter 1003, §10102 (accessed February 17, 2017).

14U.S. Code Title 10-Armed Forces (2017), Subtitle E, Part I, Chapter 1006, §10171 (accessed February 17, 2017).

15U.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Army Reserve Mission,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Army Regulation 140-1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January 20, 2004), 1.

16U.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Stationing, Army Regulation 5-10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August 20, 2010), 11.

17Director, G-3/5/7 Force Management Pedro J. Colon, “Army Reserve (AR) Stationing  Memorandum of Instruction (MOI),” memorandum for United States Army Reserve Command, Fort Bragg, NC, 18 July 2012, 3.

18Ibid., E-1.

19U.S. Code Title 10-Armed Forces (2017), Subtitle E, Part II, Chapter 1209, §12301 (d)  (accessed February 17, 2017).

20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niform Reserve, Training, and Retirement Categories for  the Reserve Component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struction 1215.06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May, 19, 2015), 20.

21Michael Tucker, Statement by LTG Michael S. Tucker, Commanding General, First Army,  to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the Army, August 18, 2015, 8, http://www.ncfa./sites/default/files/NCFA%20First%20Army%20STMT%20FINAL_18_Au  g_15.pdf (accessed February 17, 2017).

22Tucker, Statement by LTG Michael S. Tucker, 5.

(平台编辑:黄潇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