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什么是修行?什么是德行? 什么是圆满?什么是珍贵? 小故事 大智慧 人类情感 何以得道 今天我们《听故事》要分享的是:道长九问小徒弟--众生苦难--“悟透看破”皆失道。 在听讲之前,大家都要学会专注,学会放松,学会深长缓慢地调整自己的呼吸,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进入洞天福地,穿越时空来得到真正的知识。 现在很多人都说某某人很有情商,某某人很擅于与人打交道。在我们的情商里面是怎么看的呢?就是看破不说破,认为这个人他只要能够悟透、看破,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或者一个人中龙凤。 对此,我们要讲的这些故事里的道家人物是怎么看待的呢?《道德经》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的行为举止跟行动都有一个很清晰的指导。 什么叫“看破”?什么叫“悟透”?在我们心目中都认为某一个人非常聪明,甚至精明,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我们眼里的智慧,是我们眼里最高学说的那种人才。但是他看破之后又不说破,就显得他非常有情商,大家就挺喜欢他的。 那么,很多人说在我们面对生活、事业,面对上下级关系时,我们就看穿悟透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就不管了,不管别人怎样,不管了。 还有一些人,做老师在传播一些知识,培训一些知识,然后也告诉大家,他们能够一针见血的看出来但不去点明它,不去说破它,那么他们从此就可以高高在上,拥有自己的大智慧。 其实,这些人对《道德经》的理解都出现了一些偏差(这里的偏差我们慢慢用故事来给大家解答),最大的偏差就是我们都觉得聪明绝顶之后就变成了智慧,这是对《道德经》最大的理解偏差,因为不管你有多聪明,你都难以得到智慧;不管你怎么去悟透看破,都跟大道背道而驰,因为大道根本跟聪明没有丝毫关系。 大道跟什么有关系呢?跟天道有关系,跟善良有关系。但是不是有了善良就行了?有了善良还是在人的层面,真正的天道是在善良上的超越。 所以到达最后我们会感觉到:善良、怜悯、同情这些都还是人类的情感,上升之后到达慈悲,我们才能够触碰到那个“道”。 ![]() 小故事 大智慧 道长九问 小徒弟 在古代就有那么一个老道长,也在深深地思考怎么去培养他的小徒弟。这是唐朝的一个李道长,已经90多岁了,他收的小徒弟是一位非常尊贵的公主。 唐朝有好多公主都出家去做道士,因为那个时代,人们对《道德经》和“道”的学说推崇备至,置其于最高的位置。这些公主们也是非常有慧根的,从小就耳闻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她们愿意出家为道。 这个老道长就收了一个公主为徒。但是公主总是刁蛮的,她平时也不一定会特别听话,因为她会按照自己的心性来。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比如身边全是宫女、太监,或者奴仆,都对她百依百顺,会让她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但毕竟她接受的是宫廷教育,她非常聪明,拥有着我们人间所说的这种“智慧”。当然这个“智慧”是打了引号的智慧,与《道德经》要告诉我们的不太一样。 道长在逐渐教化她之后,发现了她有很多的习性,为了进一步点化她,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讲的“九问小徒弟”。 这个小徒弟她感受不到人间的苦难,因为在宫廷长大,所以她只感觉人间好好玩,好像没什么苦难。于是道长给她设下一些问题来问她,逐渐地启发她,看她能不能领悟到。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道长问她:“在我们这个世界,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公主想了一下,感觉到最大的肯定是天,因为感觉天是无边无尽的。那什么是小的呢?应该是一片树叶,树叶是很小的,还有小草等植物这些都是很小的一片一片的。 既然公主能够知道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道长继续提出一个问题:“天空能挡住你的眼睛吗?”公主向天空一看,再向周围一看,发现天空无法挡住她的眼睛,“不能。” “那树叶能挡住眼睛吗?”道长去摘了一片树叶,放在她眼前说:“你再看前面的那个高塔,还能看到吗?”看不到了!树叶反而挡住了眼睛。 很奇怪啊!大的天空,如此广博却挡不住自己的眼睛,小小一片树叶却真地把眼睛挡住了。 道长继续引导她,这是什么道理?为何大的不能挡住? 因为大的是空的,所以没挡住,它代表了“无”。这就是《道德经》讲的“无”的重要,先天地之先的那个“无”,它可以真正施展它的无穷无尽的功能。 而这小小的一片树叶却可以挡住我们的眼睛;正因为挡住了我们眼睛,所以就会挡住我们的思考,挡住我们的智慧。所以,我们在人世间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被小小一片树叶挡住;那这片树叶是什么?就是一个问题。 我们在人间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痛苦烦恼往往来自一个不经意的小问题,包括那些夫妻反目成仇,甚至举刀杀人,其实都是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他的眼睛,也挡住了他的心智。 这就是第一问,关于大与小的关系。 道长继续开导她,提出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很奇妙,因为道家有一门法术,叫做点金术,这个点金术一旦修炼成功,用手指一点石头,一下子就变成黄金,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现在有点金术了,那些都不需要了,也不重要了,那无穷无尽的财宝不是都为自己所得了吗? 道长问的什么问题呢?“这门点金术传授给你,你觉得好吗?”公主思考了一下说:“点金术,是不是点成的金子永远是无穷无际的存在?” 道长告诉她:“其实,点金术根据你的功力还有所不同,比如,有的点金术学成之后,一百年之后它会变成石头,有的点成后三百年后还会变石头,有的最长的可以一千年之后变为石头,你选哪一种?” 公主想了半天,突然慧根开发,她说:“这种点金术不管是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甚至一千年,那之后呢?当它又变成石头之后正好放在别人家里,那不就是害人吗?不学!” 所以公主选择不管有多好的点金术,哪怕可以管一千年变回石头她也不学。这种所谓的慧根是什么?其实就是学道的根基,叫做“善良”,不想害人。 道长再问第三个问题:“你觉得是金子好还是种子好?”大家都知道金子可以买到很多很多东西,而种子栽在土里还要去找肥沃的土地,还要施肥,还要发芽,慢慢长出来,是很麻烦的。到底哪一种好?公主其实对这些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所以有一天,道长把她带到农地里去看。 她看到天上顶着大太阳,农民还在辛辛苦苦做事;有时候天上下雨他们仍要做事,因为他们必须要完成每天的工作。公主终于理解了种子好还是金子好,各有各的好。 但是总的来说,种子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能离开种子,但可以离开金子。比如在一个大灾荒的时候,离开金子无所谓,离开种子就要死人,金子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大灾荒的时候,有大米的家庭,你就是给他金子,他也不卖给你,因为卖给你他就死掉了,金子有何用处? 公主虽然身在宫中,由于她还不到十岁,是一个很小的孩子,她的眼睛是纯净的,看到的事物是本来的面目,而不是后天沾染习气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可能他们会觉得金子好过种子。 道长问她第四问:“世间到底什么最珍贵?”公主想了半天,觉得在家里得到父母的爱好像理所当然,但是自己喜欢的那条金鱼突然死去,令她太痛苦了,三天三夜还在哭。 所以公主觉得如果自己很想要的一个东西失去了,或者是很想要一条金鱼怎么都得不到,这个太痛苦了。道长表示沉默,不忙回答她,让她去经历,又带她到处去走动、云游。 当这个小公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了沧海桑田各种变化,而人们在那些痛苦中挣扎,经历生、老、病、死、苦,公主突然领悟了。她说:“世间最珍贵的并不是失去,或者是说未得到。 因为已失去的和自己无关,未得到的更加不属于自己,真正的尊贵是我们大家现在、当下的拥有,活在当下才是最尊贵的。 ”所以,道家学说和传统文化对“活在当下”的解释就是,比如我们现在听课,这一刹那间就是我们人生最尊贵、最真实存在的。而昨天晚上做了的一个梦,已经过去了。明天还没有到来,还没有拥有它,不必过多地去忧虑。过多地忧虑过去与未来,都是增加痛苦、烦恼的根本因素。 道长一看这个公主还是“孺子可教也”,继续问她第五问。有一天,他故意考验她,看到一个蝎子掉到水里去了,他就用手去救它,把它拿起来。但是这个蝎子才不知道他是要救它还是要害它,就一下子锥了他一下,手就肿了。 老道长一看手红红肿肿的,也无所谓,继续再一次想去把那个蝎子救起来。这公主一看,说:“哎呀师父,不要这样了,它把你的手都扎肿了,你还去救它干啥?”这就是第五问:这个蝎子到底该不该救? 在公主眼里觉得:如果它要伤害我,就不救它了。道长要告诉她的是什么呢?其实这个蝎子它要扎人是它的天性,它根本就不分好坏的。 就像狗在看家,任何人走近它,走进那个院子,它都要叫,甚至要咬,这是它的天性,它没有分出好与坏,它没这个概念。 那作为道长我呢,为什么要救它呢?因为天性,狗的天性就是要汪汪大叫,要看门。蝎子的天性就是看到有什么东西来靠近它,就要扎他。 而我呢?我的天性是什么呢?我的天性就是要救它,我的天性就是对这个世界表示我的善意。这就是第五问。天性使然即是结果,天性是什么样子,结果它就会呈现什么样子,这是发问式的教育法门。 那个第六问是什么呢?有一天,这个公主她非常非常地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一阵狂风暴雨,后花园的花全部被摧残了,这实在是让人快乐不起来。 她每天看到那些牡丹花和各种鲜花开放,是非常愉悦的,而且公主作为女孩子嘛,特别喜欢鲜花。她问师父鲜花一下被摧残,自己快乐不起来,问题是什么呢?“我怎么才能快乐呀?我自己都不能快乐,我又怎么带给别人快乐呀?”这个问题留给听众同学们,因为道长也无解,道长不回答她。 继续发问,发生了件什么事呢?公主与道长在云游途中,看到一个人在那里骂人,过去问是怎么回事,才知道原来这个人的邻居每天要送他几条鱼,因为邻居是打鱼的。他每天为什么要送他几条鱼呢?因为他们关系非常友好。 但是这一天,没送给他,然后又过了一天,还是没送他,连续三天都没送他。这个邻居非常不高兴,说:“过去你天天送我鱼,现在三天都不送我,是不是我们永远成了仇人?是不是忘恩负义了?是不是忘掉我了?”他就一直在那里抱怨,也不问为什么没送给他和为什么连续三天不见人。 第七个问题是什么?就是遇到抱怨的人,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呢?道长也不回答;再是抱怨的人为什么要抱怨呢? 道长还不回答。怎么办呢?用一杯白水,放一点盐,喝一下,什么感觉?咸的,而且盐放得有点多,还有点发苦。好吧,记住这个感觉。 然后道长带上这个公主小徒弟到了山间的清泉,那个清泉是流动的清泉,下面就有很大的一片积水。道长把手上同样的盐放入水中,然后让她用木碗舀水,“喝下去,看看什么感觉?”“甜的,甜美可口,很舒服啊!” 这是为什么?刚刚同样的放盐,水会发咸,还带苦味,现在很鲜美,很甜的。 我小时候就是,过去的没有受污染的水,不仅有鱼,清澈见底,而且那个水可以喝,是甜的,真的是甜的,不是那个广告语“味道有点甜”。我们小时候那个水是真的有点甜。大家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第八个问题是什么呢?“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为什么?”第八个问题其实是《道德经》的原文,就是一个德行圆满的人看起来没有德行,而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却看起来德行圆满,感觉是反的。这个问题非常奇妙,不用回答,这里有一个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大财主,做了好多好事,帮助灾民,只要修行人遇到困难找他,他会提供经济的支持,帮助了很多年。所以他也沾沾自喜,觉得“我这个人德行即将圆满了”。然后逢人就说他的故事,大家都赞叹:“啊!你真的是一个大好人!大善人!大财主!了不得!” 这一天,他正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德行越来越圆满了,他就问那个老道长:“我这个德行是不是也快圆满了?”因为道家讲究的是三千功行,八百行圆,是不是圆满了? 道长微微一笑,说的什么呢?“没有德行。”这个大财主非常气愤,说:“你这个道长怎么乱说话呀?我做了这么多好事,凭什么说我没德行啊?”他对道长破口大骂,觉得这个道长有眼无珠,立即气愤地拂袖而去,回家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留给听众同学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很多东西很多问题我们点到为止,有待于自己去延伸,去修行,因为思考就是在修行! 然后我们接下来讲第九个问题。第九个问题就是一个故事,对人间来说,这个故事是一个比较悲伤的事情。 话说公主到了她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突然重病不起,请遍了所有宫中的御医、民间的名医,都是没有效果。要是在过去,这个公主毕竟本人在修行,所以一般的小毛病什么的,她自己都会治疗了。 这一次就非常奇怪,一病就是好多年。因为她的老道长师父到处去云游,所以四处找也找不到。好不容易回来了,赶紧请到宫中。 老道长进宫之后,就用他的道法来给她进行调理、疗愈,然后用他的方法去探测她这个病的来龙去脉。结果从卦象里面看出来,这不是凡间的病,是业障。 探测到她过去世曾经犯了很重很重的杀业,所以到了这个年龄,她就要在人间结束她的劫难。也就是说,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医药可以解决的了。所以他叹了口气,知道回天乏术,怎么办呢? 公主其实非常有慧根,看了他师父的表情,就说:“不要隐瞒,有什么就告诉我,我能接受的。”老道长就告诉她:“因为你过去世业障非常重,犯了杀业,所以这一世到了这个年龄,人间的寿数已经差不多就尽了,不是一般的医药可以解决的了。你还有什么心愿告诉我,师父一定给你全部完成。” 公主想了一下,说:“我有心愿,希望师父来帮我完成一下。我的心愿就是把我的身、口、意都供养给师父。然后把我的父王送给我的这些房屋,全部供养给您,由您支配。还有好多好多的赏赐,家里面父王多年赏赐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全部供养出来。” 也就是说,当她把这个话说完的时候,她已经一无所有,全部供养出来。这个道长也不客气,完全接受。 ![]() 小故事 大智慧 空性圆满 莲花化身 当时我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年龄还不大,无法理解,认为这个老道长有点贪心,那个公主给他什么,他就全部收走了,公主这个时候应该最需要得到的是安慰啊。 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应该安慰她才对啊,“你现在正在身体病况之中,不要想那么多,好好养病”,诸如此类。这是普通人的想法,一般医生也都会这样劝。 但是这个道长没有任何的安慰的语言,也没有劝导的语言,接受她所有的供养,然后让他的随从能接收的记账接收。 从这天开始,这个道长就一直陪着她。虽然她的身边倒是有很多的随从下人,或者她的家里人每天来问候一下。但是她希望老道长24小时陪着她。道长就陪着她,一直到生命的终点。 中间就过了一个月,道长就天天陪着她,白天跟她聊聊天,讲讲道;晚上打坐,她已经不能坐起来了,就只能睡神仙,于是就这样引导她。 因为公主把自己的全部身、口、意跟人间的一切,相当于做了个了结,她把全部供养出去,其实她就给自己一个最后的交代。她在人间已经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这个时候她的灵性,其实已经得到了空性。得到空性、得到自性是修行的最后的圆满。 所以她能预知时至,她知道:“哦,今天晚上我就要走了。”她就跟她师父说了,她师父当然了如指掌,也都知道的,知道她今天晚上要走。 然后做了一切安排,她师父就说:“你睡神仙,我打坐来送你一程。”这个晚上是月明之夜,打坐之后,天上就响起了仙乐,有天上的九头狮子、天尊、还有各种天人们都来接引。 普通人是看不到的,但是能闻到整个房间的香味,久久不散,能够用眼睛看到空中的那个七彩光环。因为平时晚上只有皎洁的月光,但是今晚有七彩的光环,不知从哪里出来的,人们看到了。 这个老道长元神出窍,拉着公主的灵性向空中飞去,到达仙界--东方长乐九品莲花上品上生。 在人间了结了一切,大家还在哭,因为觉得公主离开人间了。老道长跟公主在同一时间都没有回来,因为老道长坐化了,走了,没再回来,送她走了。 这故事讲完了,九问讲完了,故事不复杂,大家自行感悟。这里面的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德行圆满?去自行脑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