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奇妙的中药,除大热、止大渴,还可以调免疫、降血糖、防脱水

 神希园 2023-08-16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248 期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有很多人在看到中医开方的时候,看到中医笔下出现石膏之名,不禁会表示诧异,因为石膏出现的场景比较多,可能一时间还没回过意来,但是,石膏这味中药,被医圣张仲景应用的堪称出神入化。因此,看到中医开石膏这味中药,不足为奇。而且,石膏这味中药要是运用得好,在临床中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近代名医张锡纯感叹“石膏之功用,何其神哉”,并进一步指出,“穷极石膏之功用,恒有令人获意外之效者”。

石膏不仅仅是一味中药,它的用途十分广泛,比如在民间,很多过年磨豆腐,会用到石膏;比如有骨折复位后,便于固定,也会用到石膏;还比如有些工艺品,尤其是雕刻,还是会用到石膏……不仅如此,石膏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很多场景,比如医用食品添加剂、水泥缓凝剂、模型制作、石膏建筑制品、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等,都有石膏的身影,不得不说,石膏对于人们的生活,可谓是参与的维度真多

但石膏在中医的世界里,也是一味十分奇特的中药材,几千年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如果要追溯石膏的药用历史,还是得从《神农本草经》中寻找答案。在《神农本草经》中,对于石膏的作用,主要分为几大类,第一个是“主中风寒热”,“口干,苦焦”,第二个是可治“心下逆气惊喘”,“不能息”;第三个是可治“腹中坚痛”;第四个是“除邪鬼”;第五个是“产乳”;第六个是可治“金创”。这些临床作用,大部分都得到了证实,且在临床中各有方药配伍。

在《名医别录》里,对石膏的药效,有了新的进展,首先的重点是“主除时气”;其次是治“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咽热”,以及“解肌发汗”;再次是“止消渴,烦逆,腹胀”;最后是治“暴气喘息”。从这几大类功效来看,《名医别录》对石膏解热可谓是浓墨重彩。不仅如此,还对石膏提出了一种新的治法,那就是亦可作浴汤”,这种新治法值得深思,其中妙处,发人深省。

对于《名医别录》里所记载石膏的药用功效中,“解肌发汗”也曾被质疑。清代医学家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曾所,“温病有时热气亢逆,肺叶焦满,不得运转,以石膏清之、降之,而肺气遂滋润而汗出者,此亦非发散之功,乃清滋之效也”。因此,也有医者认为,石膏性寒味甘淡,能清肺胃之热,热为阳邪,汗为阴液,久热伤阴,以致汉源不济,石膏清热即可以保存汗源[1]。但也有医者结合仲景条文和医家临床经验来看,内热壅盛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石膏,石膏通过解肌发汗以清热,热清汗止;也就是说,石膏之发汗,只发身有实热之汗,不能发新受之风寒也[2]

在《神农本草经》时代,石膏的药性是“微寒”,但是在《名医别录》中却记载的是石膏“大寒”,这个记载,对于后世医家在使用石膏的时候犯了。对于石膏究竟是大寒,还是微寒,历代医家也是众说纷纭。有医者通过考证古今文献发现,无论从经典文献还是医家的临床实践来看,均可以证明石膏乃性“微寒”而并非“大寒”之品,临床中在辨证准确基础上,可放胆运用,效果显著[2]。的确,从医圣张仲景和大医张锡纯两位划时代名医用石膏的经验来看,石膏应该不是大寒之性。尤其是,在民间时常用石膏磨豆腐的,经常是石膏豆腐,并无大寒之性。

对于石膏的药用功效,明代四大本草中,都有论述,但《本草汇言》独树一帜,其中指出,石膏“清内热,解燥渴,清属邪,散阳明伏火,退三焦大热之药也”,将石膏的核心要义开宗明义的展现出来,对于石膏的主治病症范围,提到了“伤寒阳明病,内热,发热,恶热,燥热,天行暑热,疹瘄内闷郁热,病见上气喘急,面垢齿燥,大汗烦渴,引饮无厌,小便短赤”,以及“火热内结,齿牙胀痛”,可见临床运用十分广泛,并一句话总结,“凡一切有余大热,甚有神效”。

对于石膏的药对配伍,其实也颇为讲究,我们可以主要从两大类别来看,第一类就是经方常用的药对配伍,第二类就是非经方常用的药对配伍。先来看看石膏在经方中的药对配伍,石膏配麻黄石膏直起抑制麻黄发汗,充分发挥降逆平喘作用;石膏配桂枝,可使凉而不滞,温而不燥,对于寒邪化热所致见效尤著;石膏配知母,一偏于清,一偏于滋,为邪热入于阳明气分之要药;石膏配淡竹叶,主要起到清上导下,升清降浊的作用;石膏配粳米,可促进药物吸收,起到调胃和中之用[3]

石膏的非经方药对,要比石膏的经方药对配伍要多,比如石膏配苍术,寒温并用,刚柔相济,燥湿清热而不伤脏腑正气;石膏配栀子,清热泻火力量倍增;石膏配细辛,少量细辛配大量生石膏对于胃热所致的牙痛止痛如神;石膏配牛膝,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久治不愈者,效如桴鼓;石膏配寒水石,治痰热喘嗽,痰壅如泉;石膏配大青叶,既能清气分实热,又能解血分热毒;石膏配柴胡,对于暑湿蕴结,寒热往来,所致的暑疟甚为合拍,可使内外郁热在短期内迎刃而解;石膏配白芷,止头痛效力增强,对于寒热所致时疟热疫引起的头痛如劈,两目昏痛,齿龈肿痛难忍,其效尤佳[3];石膏配党参可以治疗体质虚而发高热,有增强退热的作用;石膏配白茅根,可以治疗温病发热,且发热不退之证;石膏配代赭石可以治疗胃火上逆导致的牙疼、口渴等;石膏与鱼腥草配伍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病症[4]

石膏的药理作用,虽然一直在研究,但是进展并不大。有医者将石膏分为生石膏与煅石膏分别进行药理研究,发现生石膏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清热,抗炎,免疫,产乳等方面,而煅石膏的药理作用主要围绕生肌敛疮,消炎消肿,止血等方面[4]。不过,在临床运用中,生石膏的使用频率更高,因此,药理研究也大部分集中在生石膏上,有药理研究表明,石膏在退热方面基本上是药理共识[5-7],除此之外,还有中和胃酸,防止脱水[5]免疫调节,抗病毒[6];显著改善异常的“口渴”状态,降血糖[7]等药理作用

对于生石膏的临床用量,有医者综合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将石膏的临床用量归纳为3.45~500g;如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及肺系疾病(咳喘、肺痈、时行感冒、过敏性鼻炎)、惊风抽搐等疾病时,可与麻黄、杏仁、甘草、黄芩配伍,临床用量为9~110g;治疗阳明热盛证(腮腺炎、肺炎、登革热、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皮肤病(银屑病、荨麻疹、皮炎)、热病气血两燔证(急慢性睾丸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枢性高热)、湿热病证(汗证、水肿、风湿热痹)、血液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小儿抽动症及癫痫等疾病时,可与知母、黄连、大青叶、青蒿、玄参、芒硝等中药配伍,临床用量为3.45~500g;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糖尿病酮症、更年期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热病后期、放射性食管炎等疾病时,可与竹叶、麦冬、人参、熟地黄、天花粉等中药配伍,临床用量为10~220g[8]

对于石膏的临床运用,主要可用于治疗上感,咳嗽,痰饮,衄血,痉病,痹症,呃逆,头痛、牙痛,红眼病,水肿病等疾病[5]。实际上,不仅如此,从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石膏解”后所附医案中可以看出,张锡纯妙用石膏治疗伤寒、温病、痰饮,梅毒,外感痰喘,产后温病,热迫下血,痢疾,疟疾,脑漏,腹痛,斑疹,脑后生疮,痔疮,眼疾,肺劳,热入血室而子宫溃烂,脐旁生痈等疾病,以及解砒中毒[9],可谓是令人震撼。可见,石膏的临床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不过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石膏的用法及配伍禁忌,如生石膏与煅石膏其药效侧重点不同,石膏外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以及石膏与临床常用西药(如强心苷类、抗酸药等)的配伍禁忌。以上所述,基本上都是围绕生石膏而言,煅石膏另有妙用,后续另行分解。

参考文献
[1]龚子夫.石膏解肌发汗质疑[J].江西中医药,1984,(3):48.
[2]张晓乐,吕冠华.石膏药性功效辨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8):1-4.
[3]王万袒.石膏药对甄别[J].中医函授通讯,1993,(6):13.
[4]时文凤,曹艳,曹国胜,等.矿物药石膏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21,44(7):1793-1796.
[5]亢志兰.略谈石膏之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6,21(5):16-17.
[6]孙姝.石膏的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170.
[7]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8]王松,王青,邸莎,等.石膏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吉林中医药,2019,39(7):861-864.

[9]张锡纯.张锡纯医学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9.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神希园设为星标
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
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
学中医,有前途
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不知道如何学习?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相关声明

1.科普观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医。 

2.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切勿按图索骥、盲目试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