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首语:未经表达的阅读是肤浅的 | 徐飞

 盐渎苏迅 2023-08-16 发布于江苏
Image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我的记忆力差得惊人,而且,我所忘记的东西甚至超过我所记住的东西。我在若干年前仔细拜读过的某些书,竟以为是自己从未读过的新作。”蒙田的这种体验,不少同学也都有过:虽然读了一些经典著作,但边读边忘,语文成绩总不够理想,就像一个人出去拣豆子,却不曾留意他的袋子有洞,结果边拣边漏。

毋庸置疑,遗忘是人的天性,大作家也概莫能外。既然读后总会忘,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事实上,即便忘记了所读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书中那些美好的语词和句子已悄悄潜入你的体内并沉淀下来,渐渐化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不过,迅速遗忘总归令人遗憾,为了减少遗憾,蒙田想出一种方法:“为了能稍稍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陷,一段时间以来,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即在那些业已读过而又无意再读的书尾做上记号,诸如阅读日期、形成的总的看法等。这就能提醒我记住,我在读书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些关于作者性格和印象的想法。”在书尾做上记号,写上自己总的看法,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可以让下次再拿到这本书时,借助自己的总结迅速激活记忆。

蒙田的读书法可以有效破解开头所提到的语文学习的困惑:将所读转化为自己的文字,借助转化性表达培养深度阅读、深度吸收。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不仅要吸收文本中的内容,而且还要学会自我转化,将文中内容内容表达出来。如果阅读只剩下了信息的输入,缺少了信息的转码和内化,那么阅读效率就会变低,不能发挥阅读对知识重构或生命重建的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有4个学习任务群的名称明显包含阅读与表达的关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4个任务群的共同特点就是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以阅读支援表达,以表达检验阅读。

表达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提升阅读吸收力。《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艾德勒说:“你真想拥有一本书,你就把它讲出来。”读了一本书后,讲与不讲,效果是大不一样的。除了讲述之外,写作也是不错的表达方式,可以写片段式的读书零札,也可以写成篇的读书随笔或读书评论,即便只是将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一遍,也会有更深的阅读理解。

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中提倡“写我所读”教学法,研究者认为,阅读与写作之间是共生的,它们在相互增强和塑造着对方。需要强调的是,读与写并不是简单的先读后写的线性关系,而是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在“写我所读”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并借助表达创造性地重构作品意义。余秋雨先生说:“一个不被挖掘、不被表述的灵魂是深刻不了、开阔不了的。不被表述的灵魂无法不断地获得重组。不断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组建自己的灵魂。”读后并加以表达,就是组建自己深刻而丰富的灵魂。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相伴起舞。

注:此文为《语文教学通讯》2023.5卷首语。

Image

徐飞,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苏州大学兼职硕导,苏州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徐飞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大夏书系”特约编辑,多本杂志封面人物,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副总校长。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0余篇,出版《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徐飞的情味作文课》《作文处方:中学生写作36个“怎么办”》《从此爱上写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