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一同分享这个奖项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两人在植物免疫上的研究合作,跨度将近20年。 颁奖词写道:“奖励他们为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柴继杰刚刚入职西湖,但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不仅因为他是中国大陆首位“德国洪堡教授”,还有他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这是一位从造纸厂走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 ![]() ![]() 鸭绿江造纸厂老照片 “我,可能大部分没太听懂……”柴继杰略显尴尬地说。 施一公很无奈,不得不从头开始,一点一点从基础教起。以至于后来柴继杰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还很得意,因为他的生物学实验技术都是施一公亲自传授,绝对的嫡传。是啊,不然呢?柴继杰似乎自带“免疫体质”,这些他都没有太放在心上。他听从了施一公的建议,每天坚持阅读英文报纸及文献,以及,把烟戒了。因为吸烟要下楼,浪费时间。 一个愿意等待奇迹,一个愿意相信奇迹。 当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生所)刚刚组建,在美国招聘独立实验室负责人(PI)研究员,所长是王晓东,也是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施一公带着他驱车前往面试地点康涅狄格纽黑文。柴继杰还是坐副驾驶。这一趟旅程之后,他希望自己有“独立驾驶”的机会。 ![]() 周俭民(左)和柴继杰(右) 故意反问。 “柴继杰,柴大教授!”女生得意地回答。 “哦,继杰啊,是我的学生。”施一公故 意漫不经心地笑着说。 “我们柴老师觉得,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女生话语里透着几分骄傲。 这段对话,同样让施一公倍感骄傲。直到今天,柴继杰仍是他实验室培养出来的最得意的博士后之一。施一公在很多地方不断重复这个故事,在他看来,“输在起跑线上”并不那么重要,关键还是后程发力。 在清华,柴继杰经常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走。“我们很怀疑,柴老师有没有逛过清华园。”柴继杰的同事说。 ![]() 柴继杰在德国 ![]() 柴继杰在植物房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