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为什么不足百年?

 激扬文字 2023-08-16 发布于四川

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之前长达数百年分裂割据局面。元朝是将多个长期互不统属的势力整合成为一个新王朝。中国历史上同样背景的王朝有秦、晋、隋,而元朝的统治时间最长。但比起明清,元朝确实短命。

元朝是少数民族第一次完全统一中国大地,既缺乏经验借鉴,又自持弓马强盛。元朝的主要问题就出在它的不够虚心上,对于统治中国大地的复杂性和难度领会的不够,最终导致权力的争夺激烈化,由此出现政局不稳、统治质量下降。如此时能出现一位“中兴之主”,元朝则可以再延长几十年。

为什么元朝统治不足百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元朝重武轻文,不开科举,导致君主专制不够强化

宋太祖赵匡胤为大宋制定的国策是重文轻武,导致国家长期的积弱、积贫,最终被蒙古人所灭。而元朝为了吸取大宋教训,开始重武轻文,极端的蔑视文人。文人在元朝户计制度分类中排名第九,文人地位仅高于乞丐,就成了“臭老九”。在蒙古人看来,儒生就是大汉民族的萨满祭司。这种歧视,导致大量的读书人没机会去做官,只能写写元曲了却一生。但对元朝来说,失去了文人的支持,统治必定不会长久。

对于马背上的蒙古人来说,迟迟不开科举也是有原因的。蒙古人、色目人等所谓的高级人种,怎么考得过汉人。元朝统治阶层也意识到了科举的重要性,在元仁宗时期恢复了科举,但为时已晚,这个时候距元朝灭亡仅有40年了。而且元朝的科举是对汉人存在很大考试歧视的。汉人只能做低等官,这样就失去了大量优秀人才。可以说,元朝迅速地衰败,就在于失去了大量优秀的文人。

元朝的统治者对于中国所固有的这套外儒内法的统治方略揣摩的不够,如忽必烈抱着实用主义态度,斥责“科举荒诞”。可见他对于意识形态在巩固皇权方面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够。等忽必烈想要推行科举时,面临着来自蒙古、色目权贵的阻力,同时也是他强化君主专制的阻力,元朝制度的基本格局也就定型了。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君主专制的不够强化,以致家天下的局面无法稳固。

2、元朝权贵拒绝进行汉化,没有真正推行儒家治国思想

虽然忽必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元朝的名字就是他根据《易经》中“大哉乾元”的典故取的,由于蒙古初入中原统治,蒙古统治层的传统势力强大,如果急切的推行汉化会造成局势不稳定,所以忽必烈就将元朝的尊儒汉化事情留给了太子真金去完成。没想到的是,金真太子英年早逝,彻底打乱了整个元朝的统治步伐。

忽必烈的后代都很昏庸,且很短命,根本没有学习汉文化的机会,虽然也曾出过一个写诗的元仁宗,但也属灵光一现。元仁宗自小受儒家思想教育,他略懂得儒家经典,即位后也曾经推行过“以儒治国”,但由于那些守旧的蒙古权贵势力强大,他的汉化倾向受到打击,他唯一对汉文化的贡献就是重开科举。与此相反,清朝却完成了汉化,虽然开始也是抗拒,甚至剃发易服,但康熙让大量汉人进入朝廷做官,不知不觉就汉化了。蒙古就是完整的来,完整的走。

3、元朝皇帝大多数短命,致使政局动荡国策无法延续

元朝皇帝基本都很短命,平均寿命只有28岁,而宋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为51岁,唐朝的是45岁,明朝的是41岁。相比之下,元朝皇帝的寿命是非常短暂的。因元朝皇帝的短命,使得元朝的统治阶层极其脆弱,形成了恶性循环。政局的动荡,权力的更迭,使得元朝既定的国策无法贯彻执行,统治阶层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权力的争夺上。

元朝自元仁宗后期就进入了极为动荡的局面,其子英宗20岁即被杀,即位的也孙铁木儿也只有25岁,由于宫斗死后连谥号都没有,其后的继承人阿速吉八在8岁时就被杀,其后的文宗、明宗也都只有28岁,元宁宗懿璘质班7岁病逝,唯一长寿的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也只有50岁。如此多的短命皇帝,注定了元朝的快速灭亡。元朝这样被无情的数次打断,能存活近百年,实属不易。

再回到开头,元朝的统治背景类似于秦、晋、隋那样的王朝,是把多个长期分裂对峙的势力统一起来开创的新王朝。这样的王朝,本身统治就很复杂,基础不稳,短命就成了这类王朝的宿命。元朝中后期的缺乏儒学的暴虐统治,再加上天灾连年,民不聊生,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根本原因就是元朝统治阶层对于统治中国大地的复杂性和难度领会的不够,皇权专制的不够强化,才使得元朝不能长久。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典型的朝代,他的很多治国经验与缺失,在历史上都是没有前例可循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元朝是在进行着一场社会实验,这种实验是元朝君臣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完成的。

中国历史,自古以来都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管理结构,自秦朝以来,中央集权政府主导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修长城、开运河、兵役、徭役、缴纳赋税等等。百代以来,莫不如是。

到了宋代,中国社会进入了皇权——平民的二元结构,底层人们受到的社会自由度大幅提高。然而与元朝相比,宋朝人们的自由就相对小巫见大巫了。

在1279年之前,元朝为了征集全国资源进行战争,对于全国的管制处于严厉的状态。当南宋灭亡后,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站稳了脚跟,元朝的统治者便单耽于享乐,不再励精图治。

元朝对人民的管理方面,不但不以严苛闻名,反以宽松著称。早在耶律楚材时期,元朝的统治者就担心农业生产收取赋税太麻烦,还不如游牧来的实在。蒙古贵族建议,将中原大片的良田都变成牧场。幸亏耶律楚材出面阻止,不然中原文明将直接倒退回游牧状态。再后来元朝因为担心汉人的人数太多,伯颜竟然建议皇帝将全国排名前五的汉人姓氏,全部诛杀,最终没有得到执行。这都反映了元朝对于社会管理的复杂状态的恐惧,他们倾向于简单的模式,对于社会精益管理,他们做不了。

因此,在元朝,虽然也存在残酷的民族压迫,比如劳动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只要在不造反的前提下,交上赋税,元朝政府也乐得不尽国家义务,不搞城市规划,不搞经济发展,不搞大型基建项目,由于元朝本身是草原政权,因此连征发戍边都给省了。

对于元朝的统治者而言,国家的臣民们他们的价值就是上交赋税而已。元朝的官员数量很少,他们也不愿意判案,更不乐意搞什么文字狱。社会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小政府大社会,在元朝统治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朱元璋未称帝时就认为元朝“以宽纵失天下”,“(治国)首在正纲纪。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宜以为鉴,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

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着手进行打击贪腐,整顿吏治。有名的明初四大案,株连人数众多,全国噤然。明朝政府又建立了特务机构,对社会的管控力度,远超以往,君主专制集权到达了另一个高度。可以说,在治国方面,明朝比起元朝的宽纵,在刚猛方面,矫枉过正。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中国政治再一次进入了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

元朝的这种管理国家的方法,使得权柄下移,人心涣散,最终使得人们不知有其君。由于元朝实行了包税制度,土豪劣绅取得了包税权之后,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在这样的状态下,国家经不起一点风浪。

后来元朝进行过一次努力,他们想改变这种无所作为的管理国家的方法和态度。然而,就是这次积极的努力,成了元朝的灭亡的导火索。

在元顺帝初年,黄河泛滥,元朝政府破天荒的组织了一次治理河道、赈济救灾的政府行为。一时间,数十万名民夫在黄河故道上面劳作。

人数集中,加上元朝政府官员克扣饮食,人们的愤怒再次被点燃。韩山同、刘福通揭竿而起,元朝末年轰轰烈烈的红巾军大起义开始了,最终埋葬了大元王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