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颈椎病治验秘方,中医临床实战真传,个个都是精绝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3-08-16 发布于江苏

一、颈椎病颈肩痛热敷方

颈椎病颈肩痛热敷验方:葛根、延胡索、刘寄奴、生大黄、红花、桃仁各15克,炒热后装布袋热敷。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3-5天见效。

作者:湖南省中医院  许小桦

二、金广辉强力骨痹丸

金广辉,满族,1946年生。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医、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师从全国著名老药师王兴洲、旗内名医马兆麟、海维洲、崔洪志等学习,后师从辽宁省级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王立义教授,尽得师传。

组成:天麻57克,羌活57克,熟地139克,狗脊(炙)85克,巴戟天57克,肉苁蓉57克,淫羊藿57克,鹿衔草57克,续断57克,葛根57克,黑附子28克,鸡血藤85 克,川芎57克,陈皮19克,怀牛膝57克,土鳖虫38克,莱菔子28克,砂仁9克。

功能: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主治: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腰椎骨质增生、关节间骨刺、跟骨刺、足跟病、筋骨受伤后未愈经常性酸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用法:方中诸药粉碎成细粉,水泛为丸。口服。一次5克,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3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疗程显效。孕妇禁用。
方解:方中主用熟地、肉苁蓉、鸡血藤等填骨髓、生精血、益肝肾。巴戟天、怀牛膝、仙灵脾、金毛狗脊等入肾强筋骨补肝肾。天麻、鹿含草、川断、羌活、土鳖虫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陈皮、砂仁健脾和胃,以利化源。配伍中尤注意引经药的应用,如葛根善治头项强痛,并能引药直达病所;牛膝有下行之性,引药入经。
加减运用:风湿骨痹病初起,畏寒肢冷可加麻黄16克,桂枝25克,生姜20克,解表散寒;关节肿痛较剧可酌加川乌10克,穿山龙30克,知母20克,祛痛消肿;肢体麻木较剧可加生黄芪50克,红花10克,当归20克,益气活血。

三、裴海泉颈椎病治验方活血通经汤

主治:颈椎病,症见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臂疼痛、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头晕等症。
组成:葛根30g,丹参15g,木瓜15g,桂枝10g,白芍10g,羌活10g,鸡血藤15g,红花10g,路路通12g,当归15g,防风12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上肢麻木较甚者,加桑枝30g;眩晕较重者,加天麻12g,茯苓15g。一般服5剂,即可见效。方中葛根乃治颈椎病之专药。《神农本草经》有葛根“主诸痹”的记载。现代研究发现,葛根能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祛除瘀滞,调畅血行,可有效治疗项背强直不舒。丹参、红花、当归活血化瘀,以畅血行;鸡血藤、白芍、路路通舒筋活血、通经活络;羌活、桂枝直通太阳经输,引药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欢迎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此方紧扣病机,组方合理,故获显效。
出处:《医门精思:裴海泉中医实战真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裴海泉编著)。

四、任继学诊治颈椎病外治法

1.熏洗法
【处方】独活9克,秦艽9克,防风9克,艾叶9克,透骨草9克,刘寄奴9克,苏木9克,赤芍9克,红花9克,穿山甲珠9克,威灵仙9克,乌梅9克,木瓜9克。
【用法】上药水煎,趁热熏洗患处,每次30~40分钟,每天2~3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气滞血淤型及痹证型颈椎病。
2.薄贴法
【处方】三七10克,川芎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姜黄15克,没药15克,杜仲15克,天麻15克,白芷15克,川椒5克,麝香2克。
【用法】前10味药共研细粉,放入150毫升白酒微火煎成糊状,或用米醋拌成糊状,摊在纱布上,并将麝香搽在上面,敷于患处。药干后可重新调成糊状再用,每剂药可连用3~5次,15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3.药枕法
【处方】当归300克,羌活300克,藁本300克,制川乌300克,黑附片300克,川芎300克,赤芍300克,红花30克,地龙300克,血竭300克,菖蒲300克,灯心草300克,细辛300克,桂枝300克,紫丹参300克,防风300克,莱菔子300克,威灵仙300克,乳香200克,没药200克,冰片20克。
【用法】将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装入枕芯,令患者枕垫于头项下,每日使用6小时以上,3个月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4.隔姜灸法
【处方】枣核大艾炷18~36壮。
【用法】选用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及阿是穴为主,配合大椎、肩井、风池、肩贞、合谷、足三里等,按艾炷隔姜灸法,每次灸3~6个穴位,每穴3~6壮,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5.药包热敷法
【处方】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防己、附子、千年健、威灵仙、桂枝、路路通、秦艽、羌活、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欢迎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上述药物研成粗末,装入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布袋内,每袋150克。用时将药袋加水煎煮20~30分钟,稍凉后将药袋置于患处热敷,每次30分钟,1日1次,2个月为1疗程。热敷时以皮肤耐受为度,每袋药用2~3天。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6.浴疗法
【处方】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没药各12克,秦艽、当归、红花、土鳖虫、路路通、桑叶、桂枝、骨碎补、炙川乌、炙草乌各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0分钟,过滤取药液
温浴患部,每日1次,每次20分钟,7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7.耳穴压豆法
【处方】王不留行籽
【用法】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前后对称贴压,3天换贴1次,治疗间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各型颈椎病。
来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五、颈椎病治验方: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

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杜仲10g,白术10g,鸡血藤20g,炙甘草6g,茯苓25g,血风藤25g。
功效:温阳化气,温通血脉。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典型案例
陈某,女,59岁。
主诉:肢体麻木2个月。
现病史:患者素有颈痛,间有头晕,近2个月来常觉肢体麻木,有时伴有畏风怕冷,易患感冒,常感疲乏汗出,晨起稍活动出汗较多,兼有头晕、耳鸣、鼻塞,舌质淡,苔白薄,脉沉细。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年。
中医诊断:痹证(气虚血弱,营卫失和)。
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
治则: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 6g,当归10g,陈皮4g,牡蛎10g,鸡血藤20g,杜仲10g,白术10g,茯苓25g,血风藤25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诸症好转,守上方再服3剂,肢体麻木、恶风、汗出尽除。
按:《金匮要略》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欢迎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血痹证由素本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腠理开,受微风,邪遂客于血脉,致肌肤麻木不仁,状如风痹,但无痛,是与风痹之区别。《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故血痹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白芍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白芍与炙甘草缓急柔肝益血,血和则痹有所通。鸡血藤归肝、肾经,《本草纲目拾遗》认为其活血,暖腰膝,通血痹,方中取其养血活血之功,配伍血风藤、当归,意在补血祛风,舒筋活络,活血通痹。患者症见头晕、耳鸣、鼻塞、汗出,辨证属兼夹肝阳上亢,故佐予杜仲、牡蛎补肝肾,强筋骨,益肝潜阳。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气味芳香,辛散温通,化痰祛湿,旨在生血养血,行血活血,血行风自灭,痰湿得化,头晕、肢麻得止,相得益彰。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祛痰化湿之功,故收效甚捷。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粤西名医临证经验拾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蔡柏 廖凯明主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六、熊继柏痹证治验方黄芪虫藤饮

组方:黄芪30克,全蝎5克,地龙10克,僵蚕15克,蜈蚣(去头足)1条,鸡血藤15克,海风藤15克,络石藤10克(或可用钩藤、忍冬藤),甘草6克。
功效:益气活血 搜风通络。
主治:痹病日久,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之证,症见肢体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舌紫或暗红,舌边有瘀点,脉细或弦;亦治中风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方解:因此类患者久病必虚,且气为血之帅,故方中重用黄芪,取气行则血行之义。虫类药搜风剔络,善深入经隧驱邪外出,方中全蝎、地龙、僵蚕、蜈蚣等,善走窜通达,均可搜风通络止痛,其中地龙通络、清热,适于痹证肢节不利之兼热者;全蝎尤善通络,治顽痹疼痛颇佳;蜈蚣力猛,善走窜通痹,其通络止痛之力佳;僵蚕味辛行散,能袪风化痰,可兼治痰瘀交阻于络。藤类药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方中鸡血藤行血养血,舒筋活络,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海风藤行经络,和血脉,有袪风、除湿、通络之功;络石藤苦寒燥湿,祛风通络,专于舒筋活络。甘草调和诸药,且能解药中之毒。诸药配伍,共成益气、活血、通络之剂。熊继柏根据此类患者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特点,采用黄芪虫藤饮治疗气血瘀滞型的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临证每获良效。
本文作者:刘斌雄整理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七、樊正阳颈椎病治验方

组成:黄芪20~50克,桂枝10~20克,(赤)白芍10~30克,葛根20~50克,威灵仙10~30克,桑枝20~30克,鸡血藤30~50克。
后脑痛、肩背困重加羌活,上肢麻木加当归、川芎,疼痛加片姜黄、醋延胡索,有瘀血表现者加苏木,甚者加服“乳没血甲散”,心悸加丹参养心。
本文文源:樊正阳《医门凿眼》。

八、徐书诊治颈椎病治验方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证”的范畴,可以看作是颈部的证,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低头,或过度使用空调,还有坐姿不正确所致。余临证以来,治疗数百例颈椎病患者,均取得佳效。主要病理因素是寒、饮、虚三方面,从经方入手,以太阳、少阴夹饮证及太阴来辨治。
1.太阳寒凝阻
临床表现:颈部胀痛不适,活动不利,得温则舒、遇寒则甚,口淡,舌淡苔白,脉右寸弦紧。方药:葛根汤加味。葛根30~60g,麻黄5g,桂枝6g,白芍20g,鹿角霜10g,透骨草10g,伸筋草10g,威灵仙10g,甘草6g。葛根的剂量可根据体质的胖瘦、寒凝的程度来决定,一般可用15~100g,解肌的效果决定于此药的剂量。
2.少阴夹饮
临床表现:颈部僵硬不适,心慌,头晕,乏力,舌淡胖有齿印,舌苔水滑,脉沉弦。方药:四逆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半夏15g,茯苓30g,白术20g,桂枝10g,泽泻20g,磁石30g,龙骨30g,牡蛎30g,制附片10g,干姜5g,生姜10g,大枣4枚。
3.太阴虚寒
临床表现:颈部不适,头晕,乏力,劳累以后加重,舌淡苔白,脉右寸弱。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加味。人参10g,黄芪24g,当归10g,白术10g,陈皮5g,升麻5g,柴胡5g,附子10g,灵磁石30g,甘草10g,葛根15g,鹿角霜10g。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徐书专病特效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徐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不做用药指导,请勿以身试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九、颈椎病药枕方


(1)吴萸枕:吴茱萸叶2000克。将吴茱萸叶晒干、粉碎,装入枕头。患者仰卧,将药枕垫在颈项部位即可。这种体位能确保药物进入风池、风府及大椎等颈后部穴位,充分发挥药效。适宜于头颈疼痛时使用。
(2)羌活胜湿枕:羌活、川芎、白芷各250克,藿香200克,细辛、蔓荆子各100克,荆芥、苍术各150克。将上述诸多药物晒干、粉碎,装入枕头。患者仰卧,以枕垫于颈后部及后背部即可。适宜于头痛昏重,颈项部酸胀不适,阴雨天加剧,背部沉重,肢体困重,或有恶心腹胀、消化不良等的患者使用。
(3)菖蒲枕:石菖蒲2000克。将药物晒干、粉碎,装入枕头。患者仰卧时,药物可通过颈后、背后的皮肤或穴位透入病灶;侧卧位时,药物可通过肩部及侧颈部的皮肤及穴位透入病灶。取仰卧位的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于颈后及背部;取侧卧位的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于肩部及上肢。适宜于湿邪偏胜,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困重、活动不便、少气懒言,病变在阴雨天加重的颈椎病患者使用。
(4)决明枕:石决明、草决明各1500克。将上述药物晒干、粉碎,装入枕头。患者仰卧垫枕即可。治疗时,枕的位置应稍偏于后枕部,以便药物能接近头痛的部位。适于治疗颈椎病以头胀痛表现为主,伴有眼花、耳鸣、心烦、失眠、血压不稳定或合并有高血压病者。
(5)菊花枕:菊花2000克。将菊花晒干后直接装入枕头。仰卧或侧卧均可。仰卧时,枕应稍偏于后枕部,以利于药物更能接近病变部位;侧卧位时,以病变侧接近枕头,则疗效更佳;如患者表现为左侧耳鸣、听力下降,左侧肩颈部不适,应取左侧卧位,反之亦然。适宜于颈椎病引起的头后部、头顶部疼痛、肿胀,伴有耳鸣、眼花、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的患者使用。
(6)桃叶枕:桃树叶2000克。将桃树叶烘干,搓成粗末,或将桃树叶直接装入枕头。患者仰卧或侧卧位,垫枕。适宜于颈椎病引起的头颈疼痛久治不愈,且部位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加重,或向肩臂部放散的患者使用。
(7)蚕砂枕:晚蚕砂150克。将晚蚕砂烘干,制成粗末,放入枕头中央即可。患者仰卧或侧卧,垫枕。适宜于颈椎病引起的头颈、肩背部疼痛、刺痛,痛有定处,位置较为固定的患者使用。
(8)活血枕:当归、川芎、肉桂、红花各500克,三七250克。将上述各种药物晒干,制成粗末,放入枕头。患者仰卧或侧卧,垫枕即可。适宜于颈椎病(主要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耳鸣、记忆力下降等的患者使用。由于该药枕的药物具有很强的温经活血作用,可引起头颈部组织血液循环加速,在患者出现咽、喉、鼻等处干燥或出血时,应终止治疗,改用其他药枕进行治疗。此外,体质虚弱的患者应慎用。
 
 ▶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颈椎病家庭防治法》(郭力,李廷俊主编)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