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诗三首:树

 小诗余味 2023-08-17 发布于河南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情况,我将其称为“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对象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就像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幽涧寒松图》,画中的古松,是这个空灵悠远世界的活的存在,而不是具有形式美感的审美对象。
——朱良志




1.被网购的月季花苗

是一把小铲子,把你从舒适的泥土里
挖出来的,是不是?
你坐在闷罐厢里,你用失血的根紧抱住
一点点的土
你必须把你的落脚点认作是你的第二故乡,
对不对?
你用你新长出的叶子点点头的时候,
握紧了心头的刺

2.雨中

雨中,是一幅素描画,源源不断的线条
无边无际的线条,从天上直直地勾下来
房子,树木,远山就不必画了,只需要
在黄金分割点上画一个人撑一把伞
一把破伞
把整个天空都扛下了

3.树

一直强撑着
最后压倒一棵树的
可能仅仅是一缕无意间路过的风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好像是一夜之间,它的叶子就落光了
这多像成年人的崩溃
哗地一下,就来了



水月亮,原名张利红,河南人。




中国不缺复杂的诗,但缺简单、质朴、纤细的诗心,因为在复杂中,容易黏附上许多文化和知识的装饰,而简单、质朴和纤细里,所照见的就是诗人自己了。


——谢有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