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跌98%,印度几乎不再从中国进口手机——但没啥可担心的

 百年张裕88 2023-08-17 发布于湖北

如何加快产业升级,避免被锁死在中低端的位置上,这个才是中国电子产业未来最大的挑战。


现在,在印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他们买到的iPhone 14系列包装盒上印着“Assembled in India”的字样。

印度自2014年启动'印度制造'倡议以来,通过关税和行政等手段积极扶持国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产业。

比如提高进口手机关税、禁止进口中国相关电子产品、奖励补贴来吸引其它国家手机制造产业来印度投资、积极扶持本土手机品牌等等。

现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已见成效。去年印度制造的手机累计出货量突破了20亿部的里程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

这也令过去十年间令中国和印度的手机贸易格局发生颠覆。

2014年时中国每年向印度出口的手机数量可达到1.8亿部,去年自中国的进口量已降至219万部,降幅达98%——

已经几乎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整机。

在中国手机制造业入局印度的带动下,过去短短几年时间印度手机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与此同时同时,印度手机出口产业也增长迅猛,去年年美国自越南和印度的进口量占较2014年扩大超10倍。

据印度官方数据,今年4月至6月期间印度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超过56%,电子产品成为前五类出口中产品唯一增长的行业。

印度一直想复制中国经验实现制造业本土化,欧美国家也很配合,希望把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到印度,实现所谓的对华“去风险化”——虽然短期内很难成功。

事实上现在印度依旧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制造业生态上与中国还有明显差距。无论是制造业基本环节中工人的素质,还是电子产业的庞大供应链体系等都存在不小差距。

以手机和电脑为主的电子产品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中国占绝对优势,全球还没有地方有基础可以在短期内承接大规模的转移。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提供的数据,2022年苹果手机的生产组装中中国市场的份额为96%,印度虽然紧随其后,但只有4%左右。

产业链这一层面,相信未来十年印度可能仍然无法与中国匹敌。

有人说,印度想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功不是易事。毕竟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过程,从几乎被国际品牌垄断市场到实现国产'逆袭’花费了超过十年的时间。

但不要忘了,有时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速度比想象快得多。印度现在面对的整个产业环境比当时的中国优越的多,不需要再摸索整个产业的基础技术、经验。

而且其面对的国际环境也比中国优越的多。过去靠英联邦,印度享受了体制的福利,后来靠着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享受着擦边球的优惠,现在靠着美国,享受着第一经济体的最优惠政策。

虽然贫富差距很大,但印度人口的红利还没全面爆发。

其实印度最大的野心,也并非copy中国依靠人口红利支撑的世界工厂。

在印度总理莫迪的设想种,而是通过手机产业带动整个印度的电子产业,终极是带动整个印度的芯片和半导体产业,在这个层面形成对中国的绝对优势。

总之,产业总要转移,产业结构总会不断提升……无论印度,还是东南亚承接,这是经济规律,谁也改变不了。

其实,四十多年了,代工还是中国的主导产业,某种程度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所以,其实我们的担心不应是从服装到电子产品组装这种低端产业链的转移,而是如何加快产业升级,避免被锁死在中低端的位置上,这个才是中国电子产业未来最大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