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米,走向科技旷野

 天承办公室 2023-08-1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在认知变化与企业价值升华中,小米再次完成了自我进化。

图片

过去十年,正是智能终端爆炸式发展的十年。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普世的快速进化。而我们也低估了智能手机对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随着AIoT技术的进步,硬件连接万物,甚至让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边界趋于消弭。
破茧而出的智能终端,以一种令人兴奋的方式将我们连接至无限的未来。在这个充满无数可能的时刻,终端的定位已不只是某一设备,而是成为通往数字世界的核心窗口。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与现实之间正在实现无缝融合,也必将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变化。聚焦未来十年,具体终端的世界中仍然遍布迷雾,呼唤下一个风口出现。从折叠屏技术到性能竞赛,从硬件创新到生态构建,终端的创新之路究竟通往何方?在36氪《看见2033》中,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与京东零售CEO辛利军、36氪CEO冯大刚,共赴一场预见未来的三边谈话,希望找到「未来十年智能终端如何改变你我」的答案。
图片

引领者,以硬科技突围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20年间,卢伟冰见证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崛起,也亲历着从2G到5G手机的多次产业变革。正因如此,他对「造手机」这件事情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是一门关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融合最尖端技术的艺术。方寸之间,产品只有将前沿科技与硬件性能都发挥到极致方能胜出。
细细想来,作为产品本身,手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平台价值也被大大低估。
例如,较短的商业化路径,让折叠屏手机得以成为柔性屏产品量产的桥头堡。与此同时,折叠屏技术的快速进步,无论是对柔性屏的跨界应用,电子产业的上下游整合,抑或者是未来显示等技术的发展均大有裨益。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十年柔性显示技术进一步升级,折叠屏将在手机市场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手机折叠屏已经显示出相当潜力,年均接近150%的市场增长,能够充分刺激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卢伟冰直言,折叠屏已经度过品类探索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值此节点,小米推出了第三代折叠屏旗舰机型——小米MIX Fold3,意在打响行业体验之战,实现轻薄折叠与全面旗舰体验共存。
图片
过去,影像功能一直是折叠屏的短板,常常为追求极致轻薄而被迫砍掉潜望摄像头、多焦段等重要配置。而小米瞄准了这一痛点,在微型化OIS马达、超薄高透镜片、小型化潜望式长焦模组、堆叠设计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将「徕卡光学全焦段四摄」无缝融入轻薄折叠屏产品中。
增加多个模组后,如何保证产品的轻薄性?小米选择以「技术换空间」。MIX Fold 3以「三级连杆结构」设计,打破「二级连杆转轴技术」的行业定式。突破性使用14个活动关节的小米龙骨转轴,实现了折叠屏手机更薄、更窄的设计,同时解决了折痕问题,使展开形态减薄了8.6%,折叠形态减薄了12.5%。要真正实现折叠屏极致轻薄与旗舰影像共存,必须依靠硬科技创新。
图片
为实现轻薄与可靠性的全面升级,小米将芳纶纤维与陶瓷纤维融合,自研出坚固、轻薄的龙鳞纤维背盖,实现整机后盖减重28%。在续航方面,两颗澎湃G1芯片和一颗澎湃P2芯片,实现折叠屏超长续航,让产品综合DOU达1.34天,甚至超越部分直板旗舰。
无数个创新点汇总,验证了这家公司的折叠屏产品观——「先旗舰、后折叠」。
大量的基础研究、自研技术的支撑,让小米MIX Fold 3实现豹变,成为市面上唯一的5G轻薄全能折叠屏,也是今年迄今唯一全焦段四摄折叠屏。而经过三代产品的不懈探索,小米已成为折叠屏品类发展的引领者。正如卢伟冰所说,「小米希望能将这个新品类带入新阶段,以技术引领下半场。」
在传统战场,小米也同样对行业做产品的思维逻辑发起了挑战。过去,芯片供应商定义终端的性能。而Redmi品牌开行业先河,让手机厂商成为「顶层设计」的主导者,成为牵引产业上下游的核心角色。
以Redmi K60至尊版为例,历时2年的技术规划,1年的共同研发,Redmi与联发科携手,从源头重新定义天玑9200+,以狂暴引擎2.0整合双芯调校9200+及 Iris7,安兔兔实现177W+跑分第一,再度刷新安卓性能纪录。

通过长期深耕的赛道,Redmi品牌走出了一条「以用户真实场景体验为标尺,以软硬深度融合为标配,同时又要有行业联合、上下游牵引,做全局规划」的全新产品路径。Redmi开启的「后性能时代」,是扎实底层研发后的必然成果,也带动国产品牌晋级为手机产业链的主导者。

图片

长期主义,有5-10年坐冷板凳的决心

走过13年,在手机产业主导者的路上,小米始终稳定的发挥不断带给行业惊喜。优秀产品力背后,是小米对底层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其成功也深刻证明了,存量时代科技企业的护城河,永远是对技术的持续投入。
这家公司的技术轨迹与战略思维,同样具备深刻的可学习价值。从初步的应用型技术起步,逐步拓展至关键领域的底层技术全链路攻克,小米始终推动、确保着自己的产品与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话语权。
一个最鲜明的案例就是小米生态链模式:从2014年开始布局,小米智能硬件渗透智能生活全场景,构建起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获得超6.18亿用户群的惊人体量。今天,万物互联已经成为无数科技企业追逐的风口。
今天,仿生机器人正在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值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其中,仿生机器人对技术要求最高,是刚柔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涉及的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感知系统、交互系统、工程力学等,与智能终端领域紧密联系,对科技企业的技术储备、探索,以及反哺现有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瞄准该领域,小米再次成为先行者。在最新发布会上,「最像真狗」、「最仿生」的家用智能四足仿生机器人CyberDog2(铁蛋2代)亮相。这款机器狗中的「小型犬」,希望产品能凭借高集成度、仿生度,更好地融入用户家庭生活。CyberDog2的尺寸较前代产品缩小了16%,重量减轻了40%,仅有8.9Kg,实现了更为逼真的外形仿生。
图片
针对仿生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最核心痛点,即产品能否处理复杂的人与场景交互,是否具备解决复合任务的能力,CyberDog2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整合自身技术资源能力的小米,研发出了AI融合感知决策系统,使家用机器人CyberDog2能够具备媲美真实的犬类一样的感知、认知和学习能力。它能够识别主人及其家人,听从指令并执行动作,实现了机器人从「动作仿生」向「思维仿生」的进化。
谈及小米为何进军家用仿生机器人小众领域,卢伟冰表示,「做机器人的团队不少,但很多都在开发'商用机器人’,很少面向家庭和个人。因为家用(领域)技术上更难,商业上不容易看见回报。」但小米集团的技术优势、平台优势与号召力,能够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仿生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从而产生更多可转化的成果。
目前,小米已为CyberDog2建了超高开源比例的平台,大力推动家用仿生机器人从「硬件开源」到「生态开源」。截至目前,铁蛋已经与110家学术机构和团体展开合作,其中包括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科大等高校的研发团队。
做难而正确的事,终将推动「质变」到「量变」的飞跃。
在科研反哺商业化方面,小米也已完成初步路径铺设。初代CyberDog身上的开创性技术成果,就曾快速应用于智能手机端。小米12中计算摄影新技术Cyber Focus万物追焦功能,就源自CyberDog的「主人追踪技术」。
随着CyberDog2不断强化、完善自身能力,不仅让机器人将有更丰富的生活应用场景,还将推动智能终端的「仿生」潜力被进一步挖掘。例如,仿生机器人的神经元网络结构技术的发展,将对手机NPU(嵌入式神经网络)模块的升级产生积极作用。此外,在智能情感交互、生物传感器继承、新型材料运用等方面,仿生机器人的发展都能拓宽智能终端的边界。
这些可能性,也解释了小米为何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正如卢伟冰所说:「把冷板凳坐个5年、10年甚至坐20年,只要这样坚持去做,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呈现,好的结果一定也会有商业的回报。」不迷恋即时回报,深耕底层技术,是小米从一而终的信条。
仿生机器人的崛起,本质在于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着眼更远的未来,小米也展现了深刻的认知突破和关键性的成长,其认定AI是最关键的行业变量,也是最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底层赛道。
在软硬件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的战略体系下,小米写成了一个公式——(软件×硬件)ᴬᴵ,即软硬件深度融合,是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根本保证。

基于这一认知,小米集团宣布科技战略升级,公布科技理念——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小米认为,人是科技的原点,科技探索不仅要对人类现在的生活有价值,更要对人类未来的创造、进步和发展有价值。这次科技战略升级是对当前科技变局的积极回应,在认知变化与企业价值升华中,小米再次完成了自我进化。

图片

变局之中,拥抱AI时代

小米的变,本质是为AI大模型带来的产业变革做出准备。
2023年初,生成式AI的爆发,让整个行业、产业乃至全世界都高度重视。概念火热、前景广阔,入局已成为选择。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截至5月末,国内已发布近80个参数规模超过10亿的大模型。当大模型成为必选项,全行业正在以军备竞赛的速度与激情,推动从技术产品化走向大规模商用化。
企业们所看中的,正是生成式AI带来的生产力革命。麦肯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中表示,目前市面上已有63种生成式AI能够应用于各行各业。并指出通过技术运用,生成式AI有可能为全球经济创造巨大价值。
这也意味着,在大模型时代,领先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深刻理解AI,并拥有多领域的战略布局。在泥沙俱下的行业起步期,一家企业要在交叉领域找到创新契合,快速整合自身的技术储备,具备将AI能力迅速应用于新兴领域并引领技术进步,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置身其中,小米显然想先发制人,积极拥抱、积极投入,从研发、应用到企业组织生产,展开全面变革。目前,小米在百亿级内参数大模型、手机端侧大模型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值得期待。其中,小米60亿参数的自研大模型在C-EVAL权威榜单上取得同参数量级排名第一,在CMMLU中文向大模型取得排名第一。
图片
在应用领域,小爱同学升级AI大模型,并开启邀请测试。卢伟冰透露,目前自研手机端侧大模型初步跑通,预计很快就能率先在小爱同学和MIUI相关功能中体验到相关技术。但他同时也强调,「写诗作画不是AI的未来,扎实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业务里去,做到全面赋能,才是AI的未来。」AI不只是大模型,它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是未来的生产力。
过往的AI能力储备,也将成为小米在大模型时代的技术助力。过去7年间,小米已经形成了全栈的自研AI能力,技术覆盖各个领域。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12大技术,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细分领域达99项,为小米在AI时代的技术应用提供了多领域的基础。
在AI、计算机视觉、光学、自动控制及自动驾驶等众多技术领域的仿生机器人,能够带动从To B到To C领域一大批的科技应用发展机会。基于多领域布局,小米正率先实现「人车家」软硬件生态闭环,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终端完整自研布局的科技公司。
图片
小米交叉领域的研发投入已初见成效,其自动驾驶业务的快速进展,得益于2017年创办的小米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此同时,自动驾驶部门的多项技术也应用在小米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上,构成了仿生机器人的大脑。坚守「技术为本」的铁律,让小米不再只能创造某一爆款产品,而是成为一个技术世界的大胆探索者、引领者。
无论是AI大模型带来的产业变革,还是信息科技领域的大一统进化趋势及其带来的机遇,抑或是小米自身的认知突破和成长需求,都令其再次直面并跨越关键成长中的重大节点。在全新的科技观指引下,小米成功地重塑了自身业务架构,凭借「融合」迈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路径。
如今,进一步跻身头部科技品牌的小米,注定在科技的旷野里一往无前。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