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文帝改革非常成功,但北魏为何仅维持三十年就灭亡了?

 历史研究室 2023-08-17 发布于江苏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此前孝文帝一手主导的汉化改革成功的缓解了北方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也加速了东晋十六国后一直纷争的民族融合,也让北魏政权彻底走向了封建化。

孝文帝迁都

眼看统一有望,北魏却在正光四年(523年)爆发了一场六镇之乱,引发关陇、河北大起义,短短几年,北魏内乱不断,征战不息,对外不仅丧失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对内则矛盾激化,最终演化为北魏灭亡的先声

从孝文帝驾崩到六镇之乱的爆发,只不过经历了二十五年,而到北魏覆灭则过去了三十五年,孝文帝改革后,北魏为什么只维持了三十多年呢?

不靠谱的继承人宣武帝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十七岁的太子元恪继位,史称宣武帝,北魏从第二代君主明元帝开始就非常重视太子的培养,这也是北魏前期几个皇帝表现还算不错的原因,但偏偏在宣武帝这里出了偏差。

要不是元恂被废,宣武帝根本不会继位

因为在宣武帝之前孝文帝的太子是元恂,因反对孝文帝改革而被废,取而代之的是元恪,而元恪仅仅当了两年太子就继位了,此前甚少有参与朝政的经历,加上之前没有入住东宫,小时候的元恪就没有系统的接受继承人的教育,自然无法和父亲和先祖相比。

孝文帝喜欢量才录用,宣武帝则喜欢重用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无他,就是单纯的不喜欢,尤其是看到父亲的几位辅政大臣后更是不乐意,先罢免孝文帝的堂叔父任城王元澄,后害死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彭城王元勰

这两个宗室大臣都是孝文帝改革时期的重要人物,结果一个被罢免,一个被毒死,其他人可想而知,而宣武帝在残害宗室的路上越走越远,北海王元详、京兆王元愉等等都先后被害死,而害死他们的则是宣武帝最为信任的外戚高肇。

宣武帝重用高肇

高肇一手恶化了北魏的朝廷,也让太和年间清正的政治风气荡然无存,宣武帝时期朝廷内外要么结党营私,要么腐化堕落,间接的影响了北魏对外的征战。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北魏和南梁在钟离爆发大战,北魏损失二十多万大军,严重损害了北魏国力,至此再也无力南征,丧失了对南方进军的机会,此后进攻蜀中,又因为宣武帝的犹豫,彻底失去占领蜀中这个重要地方的机会。

放纵胡灵太后掌权,北魏彻底糜烂

北魏有一个特殊的制度,这就是“立子杀母”制度,这是北魏立国之初为了防止外戚篡权而设立的一个残忍的制度,也成为北魏的祖制。

立子杀母是北魏的祖制

但立子杀母制度过于残忍,一些皇帝想要革除这个制度,但却得到反对,尤其是孝文帝时期,在册立废太子元恂之初就曾希望免除其母亲之死,但遭到冯太后的反对,最终还是将其处死,追赠皇后。

到了宣武帝时期,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册封太子元诩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控朝政了,无人敢反对自己,借机废除了这项制度,可以说元诩的生母胡氏是北魏唯一没有被杀的太子母亲。

可惜宣武帝的一厢情愿最终葬送了北魏,就是这位胡氏,祸乱了整个北魏,给北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宣武帝去世,年仅33岁,太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太子年幼,掌权的是宣武帝的皇后高氏以及权臣高肇。

胡氏想要效仿冯太后掌权,联合一些反对高肇的朝臣除掉了高肇,然后赶走了高氏,自己升格为太后,史称胡灵太后,成为胡太后的她后又罢黜了权臣于忠,至此北魏朝政由她一个人说了算。

胡灵太后毁了北魏

如果胡太后能和冯太后一样能够治理朝政的话也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胡太后本身没啥本事,此时的北魏朝廷经过宣武帝权臣高肇祸害早已恶化,宗室大臣们纷纷以斗富为乐,这个场景和西晋时期差不多。

胡太后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参与其中,和她斗富的方式就是崇佛,北魏本来就有信佛的传统,到了胡太后这里则是变本加厉,尤其是建造的永宁寺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寺庙,胡太后的崇佛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胡太后年轻貌美,自然不肯为宣武帝守寡,直接勾搭了清河王元怿,这引起了宦官刘腾的不满。

一直以来刘腾深受胡太后的信任,但却和元怿政见不合,深怕元怿在胡太后身边吹枕头风,准备先下手为强,正光元年(520年),刘腾联合宗室的领军将军元乂一起发动政变直接幽禁胡太后,诛杀元怿,曾经一手遮天的胡太后居然被软禁了起来。

刘腾和元乂软禁胡太后把持北魏朝政,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而他们自己则养婢蓄妓,逼民为奴,卖官买官,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北魏朝政继续恶化。

六镇起义很快就被平定了

而在胡太后被软禁的时候,原本防御柔然的北方六镇爆发了起义,起因就是柔然的入侵将六镇人的家财粮食一掠而空,而北魏朝廷只是简单的发放了一些赈恤粮款,赈恤粮款本就是杯水车薪。

正光四年(523年),饥饿不断地怀荒镇军民首先发动起义,引发了其他五镇军民的起义,起义爆发后,北魏上下要么文恬武嬉,要么腐败不堪,加上之前和南梁钟离之战的战败,朝廷已经没有兵力可调。

危急时刻,北魏想到了同样在北方的柔然,想要借助柔然的势力剿灭这些叛军,本来六镇就是防御柔然的,现在居然借柔然的手消灭,柔然人自然很乐意,很快拔掉了这些眼中钉。

至于起义军,本来就是中下层镇民的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没能形成气候,很快就被剿灭了,但六镇起义的影响却远不止如此。

六镇起义敲响了北魏丧钟

当然柔然劫掠六镇只是诱因,根本原因还是六镇地位的改变,孝文帝没有迁都之前,六镇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备北方的柔然,而且北魏皇帝时不时亲征柔然,导致大量鲜卑贵族子弟进入到了军中以谋求晋升。

六镇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死囚,被安排到六镇当炮灰或者苦力,侥幸立功的话或许改变自己的身份,那时候六镇就相当于北魏军民晋升的热土,吸引了无数高层和底层人士。

但到了孝文帝时期,柔然在北魏多年的打击下已经不成气候,加上改革旧都平城守旧势力太多,孝文帝决定迁都,而这一迁都,六镇地位大幅度下降,虽然还需要抵御柔然,但北魏现在的对手是南朝,对于六镇的重视远不如从前。

既然如此,待遇也会不断下降,为了维持六镇的运转,六镇的镇民便被转为府户,隶属于军军府,世代为兵,不准迁移

虽然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在六镇,这样的问题却不断激化,贪官污吏横行,六镇边民愈加的贫困,到了宣武帝时期,六镇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六镇内部矛盾激化

景明四年(503年),宣武帝帝命尚书左仆射源怀巡视北边,源怀到了六镇后,先处理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然后处理历年积压的案件,由于地方豪强势大,案件积年不审,源怀帮助百姓伸冤的时候每天处理案件多达上百件,可见六镇的内部矛盾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其次就是削减官吏,在源怀眼里,六镇事少而官多,这些官员无所事事,不如裁掉,比如六镇之一的沃野镇,八百多名官员一下子裁掉了三百多人,明面上的确为百姓伸冤,处理贪官污吏,但有个问题没能解决。

这就是六镇居民世代为兵,不准迁移的问题,源怀虽然来了,也让六镇军民看到了朝廷对他们的关注,但仅此而已,源怀走后,六镇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只要六镇镇民无法离开的死结打不开,六镇内部的矛盾就一直存在,最终被点燃了火药桶

只要六镇镇民无法离开的死结打不开,六镇内部的矛盾就一直存在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北魏彻底崩溃

六镇之乱只维持了一年,本身并没有引发北魏的灭亡,真正导致北魏乱局的其实就是葛荣在河北的叛乱,而引起葛荣之乱的原因恰恰就是胡太后的胡乱处理。

正光四年(523年),刘腾去世,元乂对胡太后的防范有所松懈,胡太后联合高阳王元雍解除了元乂领军职务,软禁四年的胡太后再度临朝听政,而她一上台就面临六镇起义后的善后问题。

六镇之乱牵涉的镇民有二十万之多,一个安置不好就会再次引起内乱,对于这些人,前线平叛的宗室将领河间王元深提议改镇为州,取消军户,分给镇民土地,就地安置。

六镇起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剥削严重,生活贫困,才愤然反抗的,大部分人对北魏并没有二心,现在改镇为州就地安置以及分配土地,是最好的解决他们生计问题的办法,也是避免再次叛乱的手段。

可惜胡太后并没有采纳,而是将这二十万镇民安置到了河北的瀛、冀、定三州就食,这无疑是再次激化矛盾,这三州早已人满为患,如今安置外人势必激化矛盾,而安置的镇民本来就是同乡又一起起义过,很容易再次叛乱起来。

虽然元深的提议不错,但却遭到政敌城阳王元徽的反对,而这一切也是城阳王元徽向胡太后的建议,同时元徽正在散布流言,说元深想要积攒个人势力,元深又不敢坚持己见的反对,只能任由胡太后自己决定。

葛荣之乱让尔朱荣崛起

果然事情如元深所料,镇民在迁入河北后不久,河北大旱,为了生存,六镇的镇民便裹挟河北难民,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民变,这就是葛荣之乱,而这场叛乱引出了北魏的终结者尔朱荣,尔朱荣成功靠平定葛荣之乱上位。

而孝明帝继位后从未掌权过,一切朝廷大事都由自己母亲控制,胡太后为了彻底掌权,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多次残害孝明帝亲近宠爱之人,母子之间,猜疑屡次发生。孝明帝一直计划把权力从胡太后手里夺回,最终选择了靠平定叛乱上位的尔朱荣。

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召尔朱荣入京帮助自己争权,得知消息的胡太后与自己两位情人郑俨、徐纥密谋,打算先下手为强,直接毒死孝明帝,立孝明帝宠妃生下的女婴立为皇帝安抚人心。

但诈称女婴为皇子的事情无法长久隐瞒,她令立孝明帝族侄元钊为皇帝,虎毒尚且不食子,胡太后毒杀亲子给早有野心的的尔朱荣和高欢一个可乘之机,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带领大军南下,进军洛阳。

而胡太后得知后,剃光头发准备逃亡,被尔朱荣抓住,将胡太后、元钊以及其他皇族都沉入黄河,史称“河阴之变”,至此北魏危若累卵的局面彻底崩溃,短短几年,北魏就分裂称东魏和西魏,北魏彻底灭亡。

河阴之变:北魏危若累卵的局面彻底崩溃

有人说是因为孝文帝改革埋下了北魏灭亡的祸根,这话其实是不对的,不管孝文帝改不改革,六镇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因为北魏朝廷对六镇问题处置失当,才最终造成了这种局面。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孝文帝的之后的北魏帝王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六镇处置的历史使命,未能继续完善改革大业,加上掌权的胡太后胡作非为,彻底败坏北魏朝堂,毁了北魏百年来数代人的积累与传承,葬送了北魏的王业。

才具不足的宣武帝以及祸乱朝政的胡太后一下子打断了北魏一百多年来的上升趋势,胡太后的所作所为,就像对宣武帝的善心的一次嘲讽,两代人直接把一个强盛一时的大帝国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