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人眼中的抗美援朝: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可以击退中国人

 sdhenry 2023-08-17 发布于广东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奠定了中国的军事威信,自此之后,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和中国起直接的军事冲突。

那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外国人是怎么看待抗美援朝的呢?

错误的战争

其实西方的精英阶层对于抗美援朝的认知非常清醒,早在抗美援朝开始打的时候,当时的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就对和中国开战非常反对。

一直到麦克阿瑟被解除“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他更是在这场听证会上,称美国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从美国的战略上讲,朝鲜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因为美国是一个海权国家,它在亚洲的根基其实是以日本为核心。朝鲜半岛和亚洲大陆直接接壤,其在军事上的风险太高了,苏联或中国随时都可能将美军力量排除出去。

所以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也没想过在韩国驻军,是李承晚部软磨硬泡,用各种手段后,才和美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因此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朝鲜战争是一场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的战争。

在奥马尔·布雷德利的话中,错误的地方自然指朝鲜半岛了,错误的时间指的是当时二战刚刚结束。

在二战火药味还未散去的情况下,国际上还未形成新的世界体系,这时候苏东阵营和西方阵营的任何摩擦,都可能引发世界大战。

错误的敌人指苏东阵营的“二把手”,也就是中国了。和中国开战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中美在朝鲜的战争规模,扩大到朝鲜半岛之外,很可能演变成两个国家间的全面战争。

这种规模的战争就算最后没有演变成世界大战,美国也会无法承受,毕竟一边还有个苏联。

至于错误的战争,就是指朝鲜战争中的各种隐患

除了我们上边说到的,朝鲜战争对美国来说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外,还有美国和苏东阵营的对抗问题,对美国来说不管是输还是赢,朝鲜战争的结局都不利于美国。

假设美国输掉朝鲜战争,那么整个朝鲜半岛就将完全归于苏东阵营,美国在东亚的实力将被削弱。

假设美国赢得朝鲜战争,对美国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完全被韩国统一的朝鲜半岛,意味着美国势力直接和中苏接壤,那美国和中苏之间的对抗会更加激烈,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朝韩之间打成平局,谁也没法奈何谁,对美国来说反而是最有利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朝鲜和韩国将成为苏东阵营和美国在东北亚的缓冲地,苏东阵营和美国在东北亚这块,可以不用自己下场。因此两边虽有对抗,但并不尖锐。

美国人眼里的志愿军

在军事上,美国人对于志愿军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比如在抗美援朝结束之后,美国前总统胡佛就曾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

在美国大众眼中,中国是靠着人海战术打赢了抗美援朝,但美国的精英阶层显然有不同看法。

在美国军事学家罗伯特·F·多尔撰写的,美国军事发展书籍《美国陆军》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志愿军不单单是靠着人数优势在打仗,他们在进入作战后不仅战斗非常主动,且非常善于用脑。

事实上,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之所以会给“联合国军”留下人海战术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志愿军非常擅长使用穿插战术。可能两边第一天交战时打的还是阵地战,第二天志愿军就穿插到美军后方去搞偷袭了。

这就导致联合国军方面一旦和志愿军交战,就会感觉志愿军无处不在。

志愿军的强大之处

而志愿军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非常严密的组织度和纪律性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10人团队被派往战场,这时候他们需要分散成10队前往10个不同的地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基本无法和战友联系,也无法获悉战场的全貌,那他们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

一般的军队在这个过程中轻则开小差,命令无法得到坚决执行,重则10人里可能会有好几个直接溜号,中途就退出了任务。

这10个人要想完成任务,需要有对战友的绝对信心、坚定的信仰,以及舍弃性命也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不管是坚守阵地直到冻死的冰雕连,还是阵亡率一度达到500%的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都说明了志愿军有着这些品质。

而这些品质在其它国家的军队身上,就很难看到了,甚至联合国军中部分部队为了自己撤退,在背后捅友军刀子的事情都做过。

比如在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第3师为了自己逃命,直接朝英军29旅阵地上打照明弹。志愿军看到照明弹下的英军,直接跑去追英29旅去了,美3师得以逃过一劫。

反观志愿军,如果在被敌人包围且无法突围的情况下,会转而进入山林打游击战。就比如志愿军60军第180师,全师在被包围无法突围的情况下,代政委吴成德带着剩下数百的残兵、后勤人员以及伤员转入山中打游击,一共在山里作战14个月,打到最后含吴成德在内只有3人幸存,一直到美军地毯式搜山才被俘虏。

所以志愿军信仰之坚定,作战意志之顽强,在人类整个战争历史上都数一数二。这样的军队再搭配上优秀的战术水平,即使是和敌人有着巨大的装备差距,也能让敌人吃足苦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