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柔而坚定,助孩子养成规矩意识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8-17 发布于浙江

这是我参加一次朋友聚会时看到的场景,也许,这场景,你也会经常见到。

两对夫妇带着各自的两个小孩在一块儿吃饭。起初,四个孩子玩得很开心,但饭吃到一半,两个都是3岁左右的孩子却因为一盒薯片吵了起来。3岁的女孩想要分享3岁男孩的薯片,却遭到男孩的拒绝。两人在拉扯中,男孩在口头警告“再不放手我要咬你”后,以极快的速度咬了女孩的手臂。女孩因为疼痛和委屈大哭起来。

此时,所有成年人的精力全部转向了女孩,各种安慰之后,女孩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哭声渐渐变小,最后以“爸爸等会儿给她买三盒一样的薯片”平息情绪。

男孩显然没有想到自己粗暴行为的后果,一个人气鼓鼓地看着大人们纷纷安慰女孩,心中又是愧疚又是委屈。

这样的场景,你也许并不陌生。如果你是这位3岁男孩的父亲或者母亲,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看看我的那位朋友,也就是上述场景中3岁男孩的母亲,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她先和其他大人一起安慰被自己儿子咬伤的女孩,等女孩情绪明显平复下来后,她对自己心怀愧疚又心有委屈的3岁儿子说:“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随后将孩子带离包厢,告诉孩子:“妈妈知道这种口味的薯片是你很爱吃的,你可以和姐姐说清楚,但你不能咬她,你看,你咬了姐姐以后,她很疼,你是不是应该向她道歉?

男孩本身就心怀愧疚,但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就对妈妈说:“妈妈,那你陪我一起去道歉好吗?”男孩走进包厢,见到其他三个小孩已经又开心地玩在了一起,他很想融入,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妈妈对大家说:“俊俊(男孩名)外面走了一圈回来了,你们一起玩吧!”妈妈说完,抱了抱还有些害羞的男孩,在他耳边悄声说:“你去和姐姐道个歉,大家一起开心地玩吧!”男孩接收到了妈妈的鼓励,对女孩大声说道:“姐姐,我的薯片分你一半吧!”

妈妈听见后,马上鼓掌支持:“嗯,这个建议不错,俊俊是不是认识到错了,想跟姐姐道歉啊?”妈妈的启发与支持显然让男孩鼓起了勇气,“对不起”三个字终于从男孩的嘴里说出

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男孩妈妈在处理孩子纠纷的时候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01


坚持温柔接纳的态度。这位母亲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遵守人际交往规则,勇敢承认错误。有时,碰到此类问题,一些家长会倾向于指责孩子,这就让孩子受到自身道德压力的同时,还需应付来自外界特别是至亲“妈妈”的压力。他会趋于自我保护,极力抵制外来压力,采取“保护自己,坚决不承认错误”的做法,将有限的智慧与精力用于如何应对外力。
而如果我们的做法是像上述妈妈所做的那样,不干涉、不指责,而是多次温柔地与孩子探讨,让孩子有冷静的时间和空间,(如,将孩子先带离包厢,既能避免孩子因生气、委屈而可能产生的尴尬局面,又能给予孩子充分思考与反思时间)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自身的道德评价机制,学会承担自身行为的后果;能让孩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对策思考中,在旁人(更多的是妈妈)的暗示与鼓励之下,借助良好时机突破自身心理界限,勇敢面对错误,承认错误,达到心理上的成长。
02


坚持合理原则不放弃。当孩子并没有第一时间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时,上述案例中的妈妈并没有急于求成,代替孩子思考与决定,如为了面子当对方孩子的面“打骂”自己的孩子,代替孩子道歉等,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

等待孩子“破茧而出”,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做错了要勇于承认”,这样,孩子的道歉就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父母要求我道歉”,如果我们总是“代劳”,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会觉得父母会代替自己承担行为后果。

03


坚持规则不随意志转移。规则不是某个人定的,不是孩子,也不是妈妈。虽然妈妈在孩子眼里是规则的化身,孩子们会认为,妈妈说的“对”的就是“对的”,可以做的;妈妈说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就是不能做的。而自己如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妈妈的态度,变“不对”为“对”,那么“不能做的”就可以成为“可以做的”。因此,许多孩子会通过讨价还价、哭闹、耍赖等方式,试图改变妈妈的态度,从而达到“不合理”目的。所以,当我们面对“规则问题”时,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规则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即向上述案例中的妈妈所做的那样,通过反复协商、反复等待、冷处理、当众鼓励、启发引导等方式,引导孩子平息情绪、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找到解决办法。

作者/张秀兰  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文字编辑/沐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