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给孩子的成长授权 听说要放开“三胎”政策,一群父母已经哭晕,我也是其中一个。养孩子,太难了!怀胎十月,抱三年,刚把人家放下,就开始当书童,陪早起,送上学,辅导作业,心情随着人家的考试成绩动荡起伏,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还没喘口气,又开始揪心就业,揪心娶媳妇嫁人,然后再次沦为倒贴钱的“保姆”,何时可以熬出个头?似乎永远没有头。 哎呀,这也只是宏观视角,微观视角下父母更不容易,人生的每个时期,每年每月每天都会有各种成长议题,都会上演各种矛盾和冲突。 ![]() ![]() ![]() 3岁,逛街买衣服。他总是会被衣服上印染的鲜艳的动画片人物迷住,只要这件衣服上有汪汪队的阿奇就可以了,什么面料是不是纯棉,舒不舒服,他才不在乎,他当然更不会考虑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因为多了汪汪队就可以多卖出一倍的价钱,没办法他就是着迷阿奇,在他心里,只有穿上阿奇才能衬托他的帅气和活力! 18岁,高考填报志愿。家门口的师范大学偏不选,报的学校都是远在千里之外,你考虑她将来毕业当个老师,既稳定又安宁,可这些她都不在乎,似乎对她来说,不坐着火车颠上一天一宿,上大学就没有了仪式感。仪式感能解决就业问题?她为什么就不听听我这过来人的肺腑之言?! 25岁,研究生毕业。上班没多久,开公车倒库不小心撞了同事的大奔,明明两个车都有保险,直接走保险就好了,他非要自己掏钱给同事修大奔。这是不是上学太多,把脑子给读傻了呢?!关于车,保险这些事儿我都非常懂,给他说了好几次了,他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30岁,新晋父母。爷爷奶奶口苦婆心的劝说,希望可以把小宝带回老家。“我们把孩子带回老家养,这样你们小俩口安心工作,照顾好你们自己就行了。你都是我带大的,放心吧,爸妈能照顾好这个小孙子,以前忙着挣钱,你也是奶奶带大的,不长的也挺好的嘛?!放心吧,我带回老家养,你们想孩子了,就和我们视频,现在多好,多方便啊,别哭,别哭呀,我这为你们好,你们怎么不听我的呀?” ![]() 当父母的,掏心掏肺的辛苦工作,陪伴孩子成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常挂在嘴边的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最苦恼的也是“他为什么不听我的呀?!”这些苦恼的背后,我们唯一没有做的事儿就是给孩子的成长授权! 给孩子的成长授权不是轰轰烈烈的成人礼,更不是安排他成家立业,授权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件的小事儿上,时时刻刻承认他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由他来决定他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 其实,我们也可以稍微“懒”一些儿。2-3岁是第一个逆反期,处处想证明“我可以”。父母懒一些,要求低一些,让“他可以”。他可以独立穿衣,哪怕穿的不整齐,也要欣慰的说“我的宝宝真是长大了”。不要上手帮忙,更不要立马去整理,这些“太勤快”小举动会给他传递“你穿的不好,你还小,需要我的帮忙。”人这种高等动物是依赖了他人很久,直到2-3岁才开始尝试要独立,每掌握一个小小的技能,对他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儿,所以,我们要学会站远一点,目光留下,静静欣赏。 我们还要“安静”一些。青春期是第二个人生逆反期,而且这个逆反期特别特别长,几乎从小学高年级到大学,不同的孩子青春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对权威的不满”。身高逐渐和父母平齐,在加上生理发育,方方面面透露一个信息——“已成熟”,他开始尝试像一个成人一样去平视父母,平视权威。开始指手画脚,为自己的观点发声,甚至无比厌烦父母的唠叨。有个青春期的娃,当父母尽量安静一会儿吧,否则他能给你“作”翻天。40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单位是骨干,自由职业更得拼命挣钱。本以为这个“小不点”已经不用操心了,多督促着就行,却发现越督促越逆反。父母的唠唠叨叨尽量放在生命的早期,越小越好。小时候,所有的“唠叨”都是帮她认识世界,“你看,这树叶是绿色的”“收拾好,容易找”“身有疾,贻亲忧”。3岁以前,他会很有兴趣的和你探讨“身有疾,贻亲忧”是什么意思,同样的话放到劝说青春期的娃穿秋裤上,人家内心都“烦死”了,有的孩子直接表达,有的没表达的也在拼命的忍着。 ![]() 当父母要“慢”一些。孩子刚想创业,父母立刻就把钱,人脉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再把自己辛苦多年打拼的人生经验,总结成册,全盘交出,注意事项几大页,避免的坑总结出十几个章节,本以为孩子的创业会顺当一些,虽然没想着他大富大贵成商业巨贾,至少能少走些父辈曾经走过的弯路也是深感欣慰。万万没想到,人家说算了,还没想好,不创业了,再看看吧。父母的心碎了一地,脑子里飘过一万的“为什么?”“如果当年有人哪怕愿意帮我这百分之一,我都会感恩戴德,如今,我出钱出力出经验,得到的就是一句'再看看吧’!这到底谁是儿子,谁是老子啊?”父母满脑子疑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怨自己把孩子宠坏了。其实孩子的内心的苦,他们也不懂。“刚想好创业,自己还一头雾水呢,他们可倒好,立马来指点江山,如果我听从且成功,那是他们指导的好,我呢?我是傀儡!如果我听从但不成功,他们一定认为是我执行出了问题,如果我不听从,那太难了,拿了投资人的钱,不听投资人的话,关键是投资人还天天见,常问进度,想想就可怕。我宁愿不要他们给钱,也不要他们的经验,自己干,可这样他们同样会觉得我脑子抽筋,我压力非常大,可是他们都不理解。” 父母要懒一点,慢一点,安静一点。而且随着孩子成长,父母要越来越懒,这样他开始学着自我照顾,自我规划;父母要越来越安静,少说多听,这样才能更欣赏到这个“后浪”,才能更心甘情愿地被“拍在沙滩上”;父母当然要“托举”孩子,但是要慢一些,跟着人家的需求来,托举太快太着急,可能会让他害怕;允许自己被孩子打败,孩子只有打败了父母,才能真正的成长。 ![]() 很多的父母不太敢给孩子的成长授权,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缺乏了解。我们有太多的父母错过了生命早期的陪伴。当他还是一个幼小的生命体的时候,尽量给他陪伴和依恋,给他充分的照顾,帮他建立良好的安全感。随着和这个小生命的每一天的接触,你会看到他的“出厂模式”——天生的部分,也会看到他的成长和改变,也就能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孩子,理解的越多就越敢“放手”。 还有一部分父母不太能接受“被孩子打败”这个事实。一部分父母不能接受自己要被或者已经被孩子打败,好像真的承认了这些似乎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帮到孩子了,自己对孩子来说没用了,所以在孩子的人生关键期,有的父母会用过来人的姿态“很努力的”证明“老子未老”。其实“被孩子打败”才能印证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能超越父母的孩子才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的生存,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 授权是一个意识,授权也是一次次的行动,授权传递着信任和欣赏,不如,从现在开始,告诉自己,学会给孩子的成长授权,学会欣赏他的成长。 ![]() ![]()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