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者故事 | 将心比心,共情是一剂良药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前言:面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我

们家怎么能做到有效陪伴呢?

由构思到下笔开始写这篇文章,历时一个多月,我曾经想写的不那么哀伤一点,但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我也几度想放弃,不想写出这段经历。

那段时间,我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头上像顶着一座无形的大山,我的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希望,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小心翼翼地笑脸陪伴着孩子……

我的身体里居住着两个我,

白天是钢筋铁骨的巨人,

晚上藏身于最黑的隧道,

一个人崩溃一个人自愈。

几个月前,在重点高中上学的儿子确诊了重度抑郁症,我的心情从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担心——绝望——无助——强颜欢笑,上网搜了一下,各种言论的帖子众说不一,我感觉天塌了……当初有多大的期望,如今就有多大的失望……

不知道是我的情绪影响了孩子,还是本身刚开始的治疗没那么快见效,再加上起初药物的副作用特别大:头疼,头晕,呕吐,有时浑身无力,伴随着失眠,胃口也不好,所以儿子的情绪也不太稳定,精神状态很差,注意力很难集中,这种情况下,也没办法继续学习了,只好请假在家休息。不上学了,人也懒散了,作息也不规律,有时睡到下午两三点起床,随便吃几口东西,翻一下书本,几分钟后就又躺在床上睡,白天黑夜颠倒着……

这样连续一周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高中学习任务本来重,重点高中更加是,这么多年来,我已习惯了孩子每天埋头苦读的样子,上个月还说要自学日语,信心满满的计划着,怎么一下就变了?作为家长,看到这么“不争气”的孩子,语气自然重了点,一番说教是免不了的,但也不知道人家听进去一句没有……

第二天,刚好周末,孩子突然情绪激动,趁家中没人时把门反锁了,打电话给最要好的同学,说爸爸妈妈把他当废物,觉得他没用,不如去死了……吓坏了的同学马上告诉他的家长,然后一边打电话给我,一边和家人开车过来,期间过程请允许我忽略不写吧,心痛,滴血,至今不敢再次回忆起那一幕……好在一番劝说后,儿子后来也慢慢冷静下来,轻轻地打开了门,我冲进房门紧紧地抱住了儿子……

经历过这次,我也开始了认真的反思,和孩子聊了一次后,发现原来并不是孩子作妖,是病情让孩子有心无力。我忽然顿悟,觉得应该管理自己的情绪了。虽然孩子生病了,提不起劲,打不起精神,但我要好好陪伴和鼓励孩子,用我的爱去感染孩子,用我平和的心态去影响孩子,现在是他最敏感和脆弱的时期,他需要家人的爱和陪伴。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影响一个人情绪的,不是一个人或一件事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个人或这件事的解读。解读影响了我们自身的情绪,随后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为。

慢慢地我发现,药物过了最初的不适应期后,副作用也没那么强烈了,孩子除了比较嗜睡,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比较依赖家人,其他时候还是很乖的。就算孩子以前有失常和反常的冲动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有潮起就必有潮落,和风起云涌一样,这应该都是自然现象,青春期的孩子,懵懵懂懂的时候,思想尚未成熟,考虑问题难免偏激和片面,没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情有可原。

结合孩子的状况,我给自己列出了几条注意事项,每天读一次,并认真执行。

一、坦然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实,不惧怕,不逃避。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心态上真正承认孩子生病了,犹如感冒发烧一样,需要去理解孩子的痛苦,而不是一味地训导和埋怨,生病就是生病,需要治疗,和任性、娇气无关。

二、配合医生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

宽慰孩子,尽量不要给任何压力,让孩子感觉到家人的爱心和温暖,觉得“家人都是在乎我的,我不能自暴自弃,一定也要认真配合治疗”。

三、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的同时,还要饮食和作息上留意。

抑郁症的孩子一般是心脾虚弱,气血亏损,饮食上一定要多补充营养,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的健康绿色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肉、蛋、奶制品、豆制品等;尽量不要吃油炸烧烤之类,会更加的肝火大。还有因为情绪起伏波动大,所以内耗也大,要多休息,营养跟得上的同时一定要规律作息。

四、千万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默默陪伴,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

孩子情绪激动或低落时你的大道理会更加刺激他,戳到他的痛点,要多聆听少说教,认真听听孩子的需求,适当引导,以共情的心理,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想想孩子的心理,不要一味地指责和说教。

五、别老去追问医生什么时候能治好,要吃多久药。

我以前就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每个月见医生的时候,反复询问多久才能好,还要吃几个月药,我也曾埋怨医生模棱两可的答案,也曾一度灰心丧气,觉得前路遥遥无期,现在想来,真是后悔,不该当着孩子的面唉声叹气,加重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孩子康复治疗的信心。

六、尽量多陪伴孩子,不要单独长时间留孩子在家。

即使一定要出去,也要不定时和孩子微信联络,注意感觉他的情绪。孩子冲动或情绪激动时让大人出去,离远一点,实际上他心底里是很怕孤独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这个时候切记不能离开,默默陪在身边就好。

七、多带孩子参加户外和社交活动,多运动。

比如多参与同学聚会或家族聚餐等,浓烈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愉悦心情。运动包括慢跑或跳绳等,现在儿子每晚坚持50个仰卧起坐,除了能保持体型外,也有助于入眠。而且运动也能释放多巴胺,能使人产生愉悦和快乐的感觉,整个人也会轻松起来。

总结了以上几点,我一直尝试并努力执行着,慢慢的发现,我和孩子的心都平静下来,我们多了很多共同的话题,多了沟通和交流。我写作时,他在我身边安静的看书,这是10多年来从没有出现过的一幅祥和的景象,以前的我们,只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忙碌着。

康复的路很漫长也很短,也许有一天,云淡淡风轻扬的日子,笑容已灿烂起来。心灵上的小感冒终究会痊愈的,因为我们都在每天一点点的变好中努力着,痛苦迷茫都是暂时的……

我们只要以良好的心态,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相信,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就像自然界,花开不一定都在春天,收获不一定都是秋天。 

医生回信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你好!

看到你的来信,我想你写出的不仅是自己的心语,也是很多青少年抑郁症的父母正在体验着或曾经体验过的最真切最黑暗的日子。

看到你用文字记录下这一路的辛苦,不仅总结了心得,还每天很认真执行,我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包容和坚定,我想这是战胜疾病很重要的一种心态。

那么,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又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且发病趋势逐年增高。

临床表现来看,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失去兴趣、体验不到快乐、无聊、烦躁、退缩及回避、内疚、自卑、自责,对自己缺少认同、常常伴随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症状,会出现自伤和自杀的行为或者意向。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原因涉及生物遗传因素、父母或养育者的性格和教养方式互动模式、孩子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孩子如何解读客观环境等。

1、生物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受到遗传的影响,另外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急速发育的过程,雄性激素或者雌性激素以及各类生长激素的快速增加和波动,青少年的大脑有些部分发展成熟,有些没有。这最后成熟的部分包括Frontal Lobes(额叶),是大脑的指挥部。类似青少年孩子的脑子里,各个作战部队都已经可以打仗,但指挥中心还没造好,而这尚未发育成熟的额叶脑,可能会成为青少年受轻微刺激后,情绪及行为无法自控,从而引起情绪不稳的生理诱因。

2、父母及主要养育者的性格和教育互动模式

一个健康的家庭,不仅仅可以分享每个人在自己社会角色中收获的喜悦,更可以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困惑、失败和负面情绪,有能力的父母还可以反馈一些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而不是相互嘲讽、指责、冷落。同时,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矛盾也会使孩子在夹缝里成长,给孩子带来无尽的苦恼和忧郁,以致于不能建立很好的亲子交流空间,从而导致孩子的情绪不能较好排解,直至引发抑郁。

3、孩子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孩子如何解读客观环境

对于青少年来说,因为年纪尚小,在遇到学习、人际交往以及各种压力时,他们无法清晰准确表述感受到的压力,表达不畅时(家人没有耐心倾听或觉得这是小事情不值得倾听),很多感受就变成想法停留在青少年脑海里,成为一种假想敌,这些想象有些部分符合客观,有些不符合客观,但一直无法得到澄清或释放。压力较大时,身体承载不了情绪便会转化为躯体症状和行为症状。所以很多时候,父母会误以为孩子最近身体不适只是躯体毛病,也可能认为情绪不高只是学习压力大等,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心理已经承受了很多。

那么,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应该如何去做呢?

1、父母要保持情绪稳定。

在患病的孩子面前,父母的情绪稳定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父母首先要步调一致,不逃避、不指责、不抱怨,一起坦然面对现状。当父母的内在世界稳定了,心理有足够的韧性和包容性,才能为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也才能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2、父母做到真正接纳孩子患病的事实

孩子抑郁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懒散、消极,暴躁,不思进取,父母常常会认为孩子孩子不自律、懒惰,其实这时候他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此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苛责。

3、和医生建立稳固的治疗联盟

当遇到孩子患上抑郁症的状况,父母不仅仅是要收拾自己的心情,还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规范治疗,医生一般会主动解答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在治疗期间,父母有任何疑惑要及时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提出,千万不要自己认为吃药有副作用或是觉得心理咨询没有用而不支持孩子服药或停止心理咨询。父母需要和医生、心理咨询师一起和孩子共同战胜疾病。

4、恰到好处的陪伴+不断学习

陪伴有抑郁症的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有些父母会过度正向地鼓励、指导或建议孩子:你要振作、想开点,你要克服抑郁症,这会让孩子感到疏离、不舒服,认为自己不被接纳。有些父母则会表现出无力感:别人都好好的就你这么脆弱,我们是不是没做好你才得抑郁症?当父母类似情感被孩子接收,会引发孩子更深的自罪与自责。

所以,父母的陪伴需要真正的理解,走心的共情,不评价地持续表达关注,难以语言交流时默默用行动代替。父母的陪伴、理解、以及确认彼此关系的链接,有助于孩子在脆弱的时刻,知道自己仍然被爱、被牵挂、被关注,孩子也会在持续的被爱中走出抑郁。

另外父母需要主动学习一些关于青少年抑郁症防治的相关知识,了解青少年时期的特征,学会和孩子对话,并积极配合医生或者咨询师,全面了解孩子的症状、病情、治疗方案,参与治疗但不干预治疗。

5、永不言弃的信念

父母要持有抑郁情绪是可以康复的坚定信念,老子曰: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很多时候,福祸是互为因果、互相转换的,当我们父母改变认知把疾病当做对目前状态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改变和调整现有的家庭系统,生活模式,内心有乐观的信念,孩子也会被父母的信念感召。

我看到你已经为孩子做到了很多,非常为你的孩子有这样一位善于总结反思,且一路学习一路陪伴的母亲感到高兴。祝你的孩子早日康复!走向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