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剧《帝女花》故事的由头与改编——读剧手记

 明日大雪飘 2023-08-17 发布于上海

粤剧《帝女花》是著名编剧家唐涤生(1917-1959)先生的代表作。此剧首演于1957年,由任剑辉饰演男主人公周世显,白雪仙饰演女主人公长平公主,世称“任白版”《帝女花》,其惨痛的剧情、婉约的唱腔脍炙人口,流传久远,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图片粤剧《帝女花》

《帝女花》的剧情有较多虚构成分,而其故事的“由头”却有历史依据。我们不妨从其故事的来龙去脉说起。

明崇祯末年,李自成军队攻入北京,明朝江山易手,崇祯皇帝不得不逃往煤山自缢。在离别皇宫之际,皇帝进入寿宁宫,其女长平公主拉住父亲的衣服不肯放手,痛哭不止。皇帝带着绝望的语气万般无奈地对女儿说:“你何故生长在我家呢!”于是举起手中利剑,狠心向女儿砍去,顿时砍断长平公主的左臂。没曾想,过了五天,长平公主并未死去,反而苏醒过来了。此时,她年仅十六岁,此前皇帝已经为她选择了一个名叫“周显”的做驸马,却因突如其来的江山巨变,公主的婚礼无法及时举办。

这件事情,史有明文,见《明史》卷121。此书还记载,长平公主是皇帝的六个女儿之一;清顺治二年,她上书朝廷,自称“臣妾”,请求剃发出家,不许;朝廷命周显依照婚约与公主成婚,并厚赐“土田、邸第、金钱、车马”;不料,公主过不了多久就病死了,葬于广宁门外。

这就是后人编写明末长平公主哀婉凄美的婚姻悲剧的“由头”。

换言之,历史上的长平公主尚未成婚即遭逢乱世,历经生死关头,身世悲惨;入清之后,终于跟周显结为连理,但身与心均遭受巨创,婚后不久即香消玉殒。

图片中国国家京剧院《帝女花》,于魁智(周世显)与李胜素(长平公主)

这一朵“帝女花”,其命运之凄惨令人感慨万千,并为之生出无限的同情和悲悯。由于有了以上历史事件做故事的框架,人们可以添加虚构的成分,有可能使之成为一个悲情力度更大的文学作品。

到了清代的道光年间,“帝女花”故事受到剧作家的关注。有一位浙江人黄燮清(1805-1864),他于道光十二年(1832)写出了以此为题材的传奇作品《帝女花》,全剧一共20出戏,篇幅不长,虚构了长平公主被崇祯皇帝砍伤后被国丈之子周锺救出宫外的情节,将“周显”改名为“周世显”;又虚构周世显闻知先帝被葬于田妃墓旁,前往哭奠,听守墓人说长平公主尚在人间;此时,长平躲进维摩庵修行,意欲削发为尼,被庵主制止,劝她要等待驸马爷来聘娶;长平上书清廷,请求出家,朝廷不许,并“诏求元配”;周世显得悉朝廷“赐婚”的消息,喜出望外,终于跟长平成亲团圆。可是,长平婚后,伤感于国破家亡,身体不支,一病不起,终至气绝身亡。此外,该剧还虚构了长平死后,鬼魂与父母相逢等情节。

图片中国国家京剧院《帝女花》,于魁智(周世显)与李胜素(长平公主)

可以看出,黄燮清的《帝女花》大体依据《明史》记载而有所增益,甚至连长平上书清廷的文字也是照抄《明史》的。但他在剧中拓展出“维摩庵”这个戏剧空间,却是为唐涤生日后改编成粤剧《帝女花》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唐涤生的《帝女花》,虽是参照过黄燮清的同名剧作,但是,其构思和编排是全新的。

唐氏充分利用了戏曲板腔体的灵活处理手法,改变了黄氏《帝女花》原有的曲牌联套体的结构方式,并且借用了话剧、电影的场次衔接技巧,整个作品显得主线突出、剧情紧凑、跌宕多姿,同时,顾及到粤剧向来重视剧情机趣、精心经营核心唱段等剧种特色,唐氏《帝女花》因而成为文学性与音乐性高度融合的作品。

图片中国国家京剧院《帝女花》,于魁智(周世显)与李胜素(长平公主)

粤剧《帝女花》既吸收了西方戏剧以“物”为单元的结构方式,又采用线性叙事,充分发挥了戏曲的特点与优长。唐涤生突出了“集中强烈”的剧作原则,对黄氏原作做了删繁就简的处理。第一场“树盟”,写长平公主择偶甚为谨慎,哪怕是周世显出现在面前,也不轻易许可,待看出周情真意切,才应允结为连理。第二场“香劫”、第三场“乞尸”,呈现的是风云突变,山河失色,贵为“皇帝女”的长平顿时跌落人生的谷底。紧接着,第四场“庵遇”是全剧的“重头戏”,男女主人公在庵堂之上邂逅相遇,女的心灰意冷,男的一往情深,一步步的试探,一次次的回避,佛门清净地却一时成了劫后诉情之所,在此戏剧空间里,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错位”以及在特定情景的矛盾冲突之中二人修复“心理错位”的过程,此过程曲折而细腻,哀婉而感人,深化了剧作的言情题旨,而远远超越了黄氏《帝女花》的较为单调的写法。

“庵遇”之后,虽然唐氏也安排了写表、上表的情节,但“表”的内容是大为改写的,突显了长平对已经逝去之父亲的眷念、对被囚禁之弟弟的牵挂,引发在场的清帝的“震怒”,这就为尾声“香夭”做足了情感上的铺垫。凄惨华美的“香夭”情绪复杂,“新婚”之际即为死别之时,夫妻双双赴死的意志坚定执着,暗含一种不屈服、不妥协的意绪,以及忠诚相爱、永相厮守的热切愿望;男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因而显得血肉丰满,感人至深。

唐氏《帝女花》以言辞华美著称于世,雅化的唱词符合人物的身份,却也琅琅上口,入耳消融,像“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鸳鸯侣相偎傍,泉台上再设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等等,自问世以来,一直在戏曲爱好者之间传唱不衰。

唐氏《帝女花》备受戏曲界同行的喜爱,2018年8月,它被成功改编为京剧,由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主演。京剧版的《帝女花》保留了粤剧文辞的华美特质,也体现出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统一。在粤剧史上,由粤剧剧本改编为京剧,是十分罕见的,可见《帝女花》艺术成就之高及其影响力之巨大。

本文发表于《广东艺术》杂志2022年第5期

文/董上德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