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专家王德民,长相帅气,爱慕者众。他提出两个要求,瞬间无人打扰

 秋秋语书 2023-08-17 发布于湖南

中国石油专家王德民教授,年轻时因为太帅,引来众多女生追求。他不胜其烦,公开两个条件:婚后,不能陪着逛公园;任何时候,不能打扰他看书。一时间,女生都被吓跑,可名叫王日英的女子却迎难而上。

王德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妈妈是瑞士人,从小他就只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对于汉字几乎不识。

父亲有些着急,便把王德民送进学校,可能是语言上有障碍,又或许是偏顽劣的性子,小学成绩有些惨不忍睹,好在他家氛围很宽松,王德民并没有受到责骂。

升入中学后,王德民有如神助,开始废寝忘食地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时,王德民获得优异的成绩。

他毫不犹豫填下国内顶 尖的两所大学,憧憬着早日成为清北学子。

理想很丰 满,现实很骨感。

碍于王德民混血的身份,即使再好的成绩,清北也不敢录取他。

正在他无比懊恼之时,石油大学向他抛里橄榄枝,从此改变了王德民的人生走向。

王德民很感激石油大学的垂青,入校以后,他发奋学习,努力吸取知识,趁年轻为祖国大干一番。

可是,天不遂人愿,王德民想要一心苦读时,外界的干扰却接连不断,让他不堪其扰。

原来,混血的王德民不仅学习拔尖,长相更是帅气,自然吸引了不少姑娘的目光。

女孩们纷至沓来,都想和他交朋友,成为恋人。

初时,王德民怕伤了姑娘们的自尊心,勉为其难地应酬了两回。

后来,随着人越来越多,耽误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王德民终于受不了,他略微思索了一番,想出一个办法。

王德民对外宣传,和我做朋友可以,但需遵守我的两个要求。一是结婚后,我不会陪她逛公园;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打扰我看书。

要求一经散发,女生们顿时一哄而散。这下,王德民顿觉浑身清爽,又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王德民也迎来了毕业季。去哪工作呢?王德民还没拿定主意。这时,有个好消息传来:东北发现了油田。

王德民眼睛一亮,他要去东北,正好到油田大施拳脚。

帅气的王德民来到大庆,再次受到姑娘们的倾慕。

这回,他有经验了。面对姑娘们的爱慕,王德民毫不犹豫抛出大学时提出的两个要求。闻言,姑娘们纷纷避而远之。

24岁的王德民一头扎进油田工作中,他被分配到基层试井,晚上睡在牛棚里。

牛棚条件很差,尤其是遇到下雨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得用桶接水,才能勉强睡个觉。

王德民却毫不在意,白天和其他石油工人一起干活,晚上在牛棚里及时整理一手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6个月后,独创一套计算方法——“松辽法”,摒弃了国际通用的“赫诺法。

采用“松辽法”后,油田工作人员发现,石油开采率相对以前提高了很多,瞬间解决了国内石油供应不足问题,中国也不再外国人口里的“贫油国”。

一个“松辽法”让中国在石油开采方面扬眉吐气,王德明功不可没。

别看王德民事业发展顺利,可感情问题让家人担心不已。

本来,帅气的外表为他加分不少,可是奇葩的要求吓退了不少姑娘。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一次,王德民应家人要求,硬着头皮去参加一场舞会。知晓王德民底细的姑娘,一个个躲得远远的。

坐冷板凳的王德民,正准备离开。突然,一双柔美嫩 白的手,伸向了王德民。

他抬头一看,那个姑娘长相清秀,眼睛里闪着光芒。

姑娘名叫王日英,她早就听说了王德民的两个要求,却没有被吓跑,反而敬佩他努力求学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很快,两人成为男女朋友。没多久,两人就步入婚姻殿堂,结为夫妇。

婚后,王德民一如既往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王日英毫无怨言,一个人照顾着小家庭,义无反顾支持着丈夫的伟大事业。

1970年,王德民带领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了偏心配水器,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978年,王德民升任副总工程师。经验丰富的他,通过长期的一线观察和实践,提出新的开采方式:机械采油,此举一下子就让大庆的石油储量增加了7亿吨。

1986年,深耕石油事业的王德民,再次创新,研发出聚合物驱油技术,使得大庆油田的采油率达到70%,而当时世界的平均采油率只有30%。

如此瞩目的成绩,王德民一下子成为了国际名人。国外有人向他抛来橄榄枝,许以高额报酬。王德民毫不犹豫拒绝:“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就在中国。”

因此,王德民荣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还荣获"知识铁人"称号。

2016年,为表彰王德民在石油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国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小行星,就是国际编号为210231的“王德民星”。

从王德民提出的两个要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好学,且喜欢钻研的人。

正因为有如此的决心和专心,王德民才会在石油行业取得如此卓越的功勋。

王德民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