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染恙,太医都说没事。孙思邈却称有病,随即给皇上服下装有小虫的蜡丸!

 秋秋语书 2023-08-17 发布于湖南

唐太宗病重,可太医们都认为皇上龙体安康,气得皇上大骂。请来药王孙思邈诊治,孙思邈把完脉,很严肃地告知:“皇上,你的确有病!”太宗大喜,暗想有救。哪知,孙思邈偷偷装有小虫的蜡丸,让唐太宗服下。

孙思邈,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世称为“药王”。


从小,孙思邈聪明伶俐。7岁开始读书,便能日诵1000多字。可惜体弱多病,于是,孙思邈在18岁时便立志学医。

20岁时,孙思邈便在医学界崭露头角,医好不少疑难杂症。

一日,孙思邈和徒儿云游到一村庄,发现不少农户到了黄昏便闭门不出。他很纳闷,便上门询问,农户如实相告:“不是不想出门,而是不能出门,眼睛到了黄昏后就看不见呀!”

孙思邈听完,百思不得其解。次日,他在农户家吃饭,看到桌上的饭菜,瞬间茅塞顿开。孙思邈找到农户们患病的症结,随后,他给农户们弄来一些动物肝脏,嘱咐他们多吃,病很快就会好的,农户们半信半疑。

谁知,农户们才吃了一天,效果就出来了。农户们非常高兴地向孙思邈道谢。

离开这个村庄后,孙思邈和徒儿来到长安城icon内。城内不少富翁身患一种奇怪的病,个个脚胫又圆又肿,浑身的肌肉酸痛麻木,还没有一丝力气。

请来不少大夫看病,都瞧不出个所以然。恰在此时,孙思邈来到城内,听闻后,他前往诊治。

孙思邈也很奇怪,试着开了一些汤药,可惜富翁们喝完,毫无起色。

没几天,城内的严太守也患上此病,便请孙思邈来家诊治。孙思邈一筹莫展,毫无头绪,他又不好拒绝,便来到太守家,想着在他家住几天,仔细观察一下。

大概住了四五天,孙思邈发现太守的贴身家僮也是精神不济,脚也有肿的迹象,他更加觉得不可思议,可惜依然没有找到原因。

于是,孙思邈走进太守家的厨房,顺便看看他们的饮食情况。厨师告诉孙思邈,严太守不喜欢大鱼大肉,但是对吃的粮食比较讲究,每次都要将米面粮食磨得非常精细才吃。

听到这一点,孙思邈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他又来到以前看病的富翁家中,一了解,终于找到此病的根由。


孙思邈如获至宝,赶回太守家,嘱咐厨师将太守的主食改为粗粮糙米,还用谷糠、麦麸皮煎水。半月之后,严太守的病完全好了,其他那些患此病的富翁们也都好了。

此事一传出,长安城内市民大赞孙思邈,称他为天下神医。

一日,唐太宗命人请孙思邈去宫里给他看病。

唐太宗带领将士,东征高丽。因为那里山多,气候变化无常。炎夏时节,唐太宗和将士们连续行军数日,一路上都是光秃秃的山,无人无村庄也无河流,一行人饥渴难耐。

某天,天还未大亮,队伍开进一个山谷,忽然发现一个大水坑。士兵们兴奋得手舞足蹈,拿起大碗就舀来一大碗,恭恭敬敬送给皇上。

唐太宗也是干渴得不行,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碗一饮而尽,将士们随后也跟着喝了个饱。

哪知,当天大亮后,唐太宗一行人才看清,大水坑里全是污水。唐太宗心内咯噔一下,暗道不好,水里肯定有脏东西,会害病。

打仗时,唐太宗还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每天要考虑的大事太多。

不久,唐军征服了高丽,唐太宗班师回朝。

回朝以后,唐太宗每每想起那个大水坑,顿时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久而久之,唐太宗越发疑心自己当时喝了脏水,腹中肯定有虫子。

就这样,唐太宗便开始不思饮食,日渐憔悴。皇上生病,可把太医们忙坏了。


但是,让太医们奇怪的是,给皇上把脉,脉象正常,只是气血稍虚。他们可不敢说皇上生病,众口一词称“皇上龙体安康”。

唐太宗一听,气急败坏,大骂太医们:“你们都是庸医!”

听闻孙思邈的大名以及他的高超医术,唐太宗立即派人把孙思邈请进宫。

孙思邈一把脉,再听到病情陈述,心下已明白了七八分。于是,他略微沉思之后,便对唐太宗说:“皇上,你是真的病了。不过,没大问题,只是肚子里的小虫在作怪,等我做好药丸,请万岁服下,肯定能把小虫杀死。”

唐太宗大喜,心道:果然是神医,我就知道肚子里有虫,可比太医们厉害多了!

这时,孙思邈退下去给皇上准备药丸。他偷偷地把一条小虫封在蜡丸里,做了十个这样的蜡丸。

做好之后,孙思邈对唐太宗说:“皇上,请你每天吃一个蜡丸,十天吃完,病肯定好。还有一个要求,为了查验虫子是否被杀死,万岁的粪便要留下来,让臣查验。”

唐太宗特别相信孙思邈,严格按照要求,每天吃一个蜡丸,10天后,孙思邈又进宫了。

孙思邈知道,蜡丸在人体是消化不了的,所以他找来太宗的粪便,把蜡丸取出来,用水冲干净。

然后,孙思邈拿着干净的蜡丸,来到唐太宗跟前,当着他的面切开蜡丸,里边果然有虫子。

唐太宗看到小虫,长吁了一口气,不住地冲孙思邈大赞:“还是臣厉害,这些虫子可把我折磨苦了。”

自此之后,唐太宗神清气爽,立即恢复了活力。皇上要重赏孙思邈,孙思邈却婉言谢绝。

孙思邈心里眼里,记挂的是老百姓的安危。他宁愿放弃富贵荣华,也要时刻为老百姓解除病痛。

这样的医者,值得万民敬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