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匆匆画完《老汉耕牛图》,女徒弟郭秀仪自作聪明添上几笔。不料,画价直降700万!

 秋秋语书 2023-08-17 发布于湖南

一日,92岁的齐白石寥寥几笔画了一幅《老汉耕牛图》,有事匆忙离开。女徒弟郭秀仪凑近一看,觉得画里少点东西。她转念一想,提笔临摹一张,并添上几笔。不料,两幅画作的拍卖价天差地别。

齐白石以画虾闻名,到了晚年技艺更是炉火纯青。不过,这个时候他的心态已经变了,客居北京的他,不时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于是画作里便多了很多故乡的元素。

比如耕牛。小时候的齐白石,常常牵着家里的耕牛,游荡在茫茫田野之中。对于牛的形态、习性,齐白石烂熟于心。寥寥几笔,一头活灵活现的耕牛便跃然纸上,一位耕者紧随其后,怡然自得。

偏偏,有人对他的一幅《耕牛图》提出了质疑,还引发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

众所周知,齐白石徒弟多,还有几名女徒弟。其中女徒弟郭秀仪很有天分,虽然学得晚,而且只跟他学习了六年,但其画作的韵味最像齐白石,深得齐老喜欢。

齐白石教徒弟画画,和别人不同,自创一套方法:那就是自己画完一幅画,便让徒弟临摹,先是形似,再追求神似,甚至超越。

郭秀仪在众徒弟面前,凭借个人天分和后天努力,几乎能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同门师姐们非常羡慕,齐白石更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不知何时,郭秀仪竟然开始飘飘然,沾沾自喜起来。


这天,齐白石端坐在案前,眼神望着窗外,仿佛有什么东西触发了灵感。只见他拿起画笔,轻触宣纸,几笔一挥而就,一幅《老汉耕牛图》便跃然纸上。

齐白石突然想起一件事,便急匆匆离开了。

老师走后,郭秀仪好奇地走上前,看着眼前的画,她眼睛一亮,不由赞道:“老师画技真高,寥寥几笔,青山绿水,老汉耕牛,好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

“咦”郭秀仪突然发出一声惊呼,她觉得老师的这幅画似乎有缺憾,心下怀疑:“难道是老师临时有事,才没画完?”

想到这,她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正要往上添的时候,猛然惊醒,老师的画是不能随便乱动的。


于是,她立即拿出宣纸,开始临摹起来。

远处青山绿水,近处一位耕者正扶着梨具,前面一头耕牛,健壮有力,正迈开前蹄。

“有水的话,耕者和耕牛就该有倒影。老师忘画这点,我添上去。”郭秀仪一边画着,一边想着,很快,她三笔两笔就添了上去。

郭秀仪画完后,高高举起,冲其他几个师姐弟说道:“你们看看,我画得像吗?”

众人转头来看,仔细对比:两幅画果然神似,甚至比老师画得还有技巧!师姐弟们纷纷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一会儿,齐白石回来了。郭秀仪连忙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齐白石冲她笑笑,也夸她画技有进步。

郭秀仪嘴上没说啥,心里得意得很。

没想到,不久后,两幅画作被送到拍卖行,两者的拍卖价让郭秀仪顿时清醒了过来。


齐白石的画作卖了764万,而她的仿作只卖了64万,二者相差十几倍。

为什么齐白石的画作要贵很多,除了他的名气和威望大之外,最大的区别是郭秀仪多添的几笔,纯属画蛇添足。

其一耕者身穿蓑衣,说明是雨天,水中不会有他的倒影;其二,耕田时,水都是浑浊的,又怎么可能会有倒影呢?

郭秀仪自以为聪明,实际上还是观察不够仔细,不符合逻辑。

此时,郭秀仪才明白,画画除了需要提高技艺,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用心观察世界,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只有把世间一切都放在心中,才有可能画好每一幅画。

就像齐白石,为了画好长脚虾,他特意买了虾,养在家中,不时观察,所以齐白石笔下的虾才会活灵活现,动感十足。

从那以后,郭秀仪收敛心性,认真观察,仔细揣摩老师画作的一笔一划。


1951年,齐白石在她的画作《海棠秋色》上题字:海棠结子又秋风,秀仪女弟大易进,同门只此一人也。

而她的另一幅《荷花》上,齐白石更是写上:秀仪弟子作画,已大成。

如此,潜心作画的郭秀仪已经得了齐白石的真传,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

这也是每个学画人的最终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