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佛山出发,6年调研我们发现了什么?

 投沙斋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 导语

一个好问题,才能找到一个好答案。6年前,北大教授周其仁在2018年佛山企业家大会上,曾经提出中国经济大考之问。

“全球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往上欧美国家创新能力很强,往下东南亚和非洲在走当年中国的道路。我们的成本优势不明显,独到性优势还不足,这个坎怎么越过去,这是中国经济一场躲不开的大考。”

为了找寻答案,有一支来自佛山的队伍出发了。

2018年起,佛山市工商联联合周其仁、南方日报共同组建制造业主题调研组,与超百名佛山企业家一起,哪怕是疫情三年也不从间断地开展跨城跨国调研——6次调研佛山,走遍国内十多个城市,越洋问道德国丹麦荷兰。

从佛山出发看世界,从世界归来看佛山。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不断朝制造业的更深处走去,为的是持续打捞一座工业大市的韧性密码,提炼中国制造业应对大考的方法论。

2023年佛山品质革命系列之商路全球活动。熊琳 摄

6年求索,从不间断。2023年,在突围变得更加迫切,在活下去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下,调研组又一次再出发。这一次,我们在佛山调研百家企业、跨城对标深圳、重庆、宁波、东莞,如同取经问道的苦行僧,一路西行,还去到了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

这也是佛山在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探路。我们在穿街过巷,越洋问道中发现制造业穿越周期的三大战法:细处求精益、宽处谋布局、高处争独到。

01

曲折前进

突围,到底被什么围住?

佛山是观察中国制造业的入口。

在佛山三次产业的比例中,第二产业占比高达56%,比例之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一骑绝尘。这样的特点让佛山成为了最佳样本——无论是发现制造业的经验,还是发现制造业的困境。

调研组走读重庆,深入观察制造业真实现状。熊琳 摄

今年在走读佛山百家企业后,我们看到制造业的两点挑战:

一是外贸进入拐点时刻。疫情三年,国内的外贸曾是爆发式增长,中国出口一度创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新高,有着“全球爆买中国制造”的说法。同期佛山外贸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外贸规模屡破新高。2022年,佛山外贸进出口增速更是位居珠三角九市第一。

但是,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进入2023年以来,欧美国家等传统外贸支柱市场增长乏力,出口下行压力不容小觑。尽管在今年一季度,佛山还是国内工业十强城市中,唯二进出口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然而今年上半年,佛山进出口增速步入负增长,同比下降了4%。

二是产能过剩迎新高点。这几年,我们两度蹲点张槎针织产业集群。在观察小微企业的日与夜之中,看到的尽是满屋的胚布以及越来越多“沉睡”的大圆机。以针织为代表,多个传统产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之困。

这正是当下企业家最常说的“卷”。什么叫内卷?实际上就是生产在增长,需求不增长。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怕的是过剩日趋严重。

以陶瓷行业为例。有行业媒体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陶瓷产能125.6亿平方米,但同年国内实际产量只有73.1%。去年,我们在被誉为“南国陶都”的佛山里看到,因缺订单,不少陶瓷企业在10月份就开始停窑。

要知道,陶瓷企业一般只会在过年放假前才停窑一次。今年的情况似乎更糟糕,最近看到的情况是,今年从7月起,国内已经有陶瓷企业陆续关停部分生产线。

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可能不仅陶瓷。佛山的传统产业大多与“家”紧密相连,汇聚成了一个万亿产业集群-泛家居产业。泛家居产业与地产关联度极高,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下,意味着佛山泛家居产业面临的过剩问题,也许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善。

一边是市场需求在萎缩,一边是供给端持续过剩。在存量市场的红海厮杀中,“价格战”打得激烈,不少企业的利润不再是过去说的薄如刀片,而是做多亏多。

一位佛山家电企业的老总算了一笔账。以一个14寸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为例,2020年行业价格是35元,有大约20%的利润。但在疫情期间,先是普遍降价到30元,到了后半段国内生产全面恢复后,业内严重内卷,价格跌到了25元,已经是亏损价。

为了保住客户,哪怕是亏损,大部分企业都只能死撑着。

利润难,预期更难。今年的调研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年是近年来最难的一年”。但不少人还会调侃上一句:“今年已经是未来几年里最好的一年。”

佛山制造的挑战,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必须承认,疫情三年过后,站在复苏的新起跑点上,人们所期待的繁荣,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到来,我们要面临的,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经济恢复过程。

接下来,苦熬苦撑是必须的。

02

平常功夫

日积月累,练精益化

一座城市要突围,背后需要一批又一批的企业能突围。

周其仁曾经用大自然里的草、灌、乔类比制造业生态。一个产业群落,由像小草一样的小型企业,灌木一样的中型企业,乔木一样的大型企业共同组成,共生共荣,简称“草灌乔”。

不同规模企业的突围方法往往不同。但这几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个“最大公约数”——精益化。对工业界来说,精益化并不是新方法,却是草、灌、乔企业都可以修炼的,能有效提高企业活下去概率的好方法。

通过近年来的调研,调研组发现精益化是有效提高企业活下去概率的好方法。熊琳 摄

从去年开始,周其仁一直对产业界呼吁:企业只要活着,就要全员练精益化。他认为,越惊涛骇浪,越天翻地覆,越生死未定,越要练习平常功夫。对制造业所有企业都适用的平常功夫,就是精益化。

这也是来自企业的经验。这几年,我们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来回调研时看到,大多能够穿越周期的标杆企业,都是精益化的信仰者。

美的,佛山唯一一家来自制造业的世界500强企业。也许是练精益化时间最长的企业。早在2003年,美的开始做精益化,至今20年。为了修炼精益化,公司董事长方洪波还曾经亲自去到国外找服务商。

这些年,美的内部有个公开的精益规则叫“3 1”。即国内30几个工厂,每个月都必须按照3个改善周、一周培训营的模式,不断循环开展精益化改善。

从佛山走到长三角,我们在宁波调研时看到,有着“插座大王”美誉的公牛内部,大到战略制定,小到节约成本,处处都在开展精益化。公司因为对于丹纳赫精益模式的高度认可,甚至提出了要当“中国版丹纳赫”的发展目标。

信仰背后,成效显化。

在美的,光今年前7月,通过对国内工厂能耗开展精益化,就节省了1个亿的成本。这还仅仅只是美的2023年其中一项精益化改善项目。今年,美的将把精益化全面推向海外工厂。

在公牛,一个插座毛利率接近50%的背后,秘密武器就是精益化。从去年开始,公牛把精益化延伸到销售环节,不少门店通过精益化改造后,销售同比增长30%。今年,公牛内部的口号是:将精益化进行到底。

从千亿企业到百亿企业对精益化的重视,提醒着工业界,到了重新认识精益化的时候了:

精益化是应急章。越重视利润,越要重视精益化。在精益化的理念中,客户不需要的就是浪费。在企业内部处处都是浪费。企业可以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微改善,减少浪费。而这些减掉的浪费,就是企业的利润。

当前形势下,佛山企业对利润有多迫切,精益化就有多贴切。

精益化是必修课。越重视数字化,越要重视精益化。无数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数字化的标杆,一定是精益化的标杆。没有做好精益化的情况下,企业去做数字化的话,只会固化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从精益化到数字化只能循序渐进,绝不能弯道超车,一旦超车只会翻车。

手机企业OPPO在做数字化时,就遇到过回炉做精益化的问题。数字化标杆企业施耐德,其位于中国的天津工厂,在开展了12年的精益化生产后才开始做数字化。

对佛山来说,只要练习精益化这套平常功夫的企业足够多,一套看似简单的方法论可以成为企业看家的本领,也可以成为这座制造业大市当家的本领。

03

商路全球

不出海,就出局

大变局下,部分企业还需要练就一套非常功夫:大跨度布局。

这也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周其仁很欣赏申洲国际大跨度布局的故事。作为全球众多品牌服装厂的供货商,在疫情期间,申洲国际国内工厂曾因疫情原因,无法按期交货。然而,幸好早年在客户的建议下,申洲国际在越南设有工厂,通过调度越南工厂的产能,应对了当时的交货问题。

没有人知道疫情会不会再来一回,但是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周其仁认为,大跨度布局是应对这个时代不确定性的关键一招。无论是关税壁垒还是疫情,即使有很多危险,这些危险也不会同时发生在跨度很大的不同地方里。如果企业的布局跨度很小,很容易被一网打尽,但是跨度大就可以增加生存的机会。

最大跨度的布局就是全球布局,佛山制造正处于大范围修炼全球化能力的阶段。去年,我们在实地调研56家佛山企业后发现,佛山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波走出去浪潮,从龙头企业到中小企业出海的欲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今年,这股趋势受两大需求的牵引,变得更加明显。

抢订单的需求,在疫情过后,国际商务往来便捷起来的同时,由于外贸的下行压力,众多佛山企业向着全球各地奔涌而出,既是拜访客户更是寻求新市场。

因应客户需求,相比过去几年,客户只是建议企业到海外设厂。今年以来,不少佛山企业反馈,客户已经明确提出没有海外工厂就不给订单。也就是不出海,企业就要出局。

为了研究企业的全球化,今年调研组专门去到了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

为了研究企业的全球化,今年调研组专门去到了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熊琳 摄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非洲?

市场有很多种。有大的,有小,有厚的,有薄的,有发达的,有发展中的。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商路开拓模式和布局模式,但一个客观现状是,一些市场已经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美,因为成熟所以竞争会更激烈。相反,越不成熟的市场,反而潜在机会更大。

对佛山来说,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对外布局,非洲都是一片原始而充满机遇的大陆。数据显示,佛山对非出口额和投资额均连续三年正增长。2022年佛山企业对非投资增长了167%,但在佛山出口的权重中,非洲仍然还有很大空间。

非洲工厂生产实景。受访者供图

在东非实地调研后,有三家企业的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在坦桑尼亚,在实地调研科达陶瓷工厂时发现,当地仅有两家陶瓷企业,但是已然出现产能饱和。实际上,坦桑尼亚的陶瓷市场很大,但是目前的购买力还不强,对陶瓷行业有需要,没需求。但恰恰是这种大而薄的市场,反而适合中小企业

在乌干达,陈帆所创立的摩托车轮胎厂占据了当地9成的市场。早在2004年他初到非洲时,国内摩托车产业已经日渐式微。从佛山走到非洲,就像是时光逆转,产业时差能让夕阳产业变朝阳产业,可以变相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甚至回归当打之年。

在卢旺达,在基加利自由贸易区的C&D服装工厂,立足非洲生产,成功把羽绒服卖进欧美市场,凭借关税优惠,该工厂持续爆单。而已经深耕非洲多年的C&D老总谷景勇认为,“哪怕要取消关税优惠,非洲肯定是全球最后一个被取消的地方。”

全球化的征途布满了荆棘,大跨度布局是一套非常功夫。企业无论是选择挺进欧美,还是掘金非洲,关键还是要企业家亲自去看看。

04

向上突围

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

好的企业还要提前为面向未来做准备。

周其仁认为,中国制造业真正的转型应该是从“看到了造”,走向“想到了造”,往高处争独到性。

什么叫“想到了造”?这是相对于“看到了造”的概念,造本身世界上就有的东西,叫“看到了造”。“看到了造” 分为“看到了不会造”“看到了造不好”“看到了能造好”以及“造得比看到的还好”这几个阶段。而“想到了造”就是造原来没有的东西。

中国制造业历经多年变迁,已跨越初级阶段,正向着“看到了能造好”,甚至“造得比看到的还好”迈进。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制造开始出现“想到了造”的故事。

比如在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创业之前,柔性屏幕这个产品还没诞生,作为斯坦福大学学生的刘自鸿起初在自己论文中先提出了相关技术,再经过教授指导、实验室研究后,将论文中的技术变成专利,并在深圳落地,让技术有了现实的生产载体,可以变成实实在在的器物。

还有远大科技集团总裁张跃,在全球首创“活楼”,可以移动、如同建积木般的楼房。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可以说是“看到了造”的能手。但是,为什么要呼吁佛山也要走向“想到了造”呢?

为了避免后发诅咒。在商业中常提到“后发优势”,也就是后起者通过学习先行者的经验,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在制造业中,由于如今的信息成本很低,企业如果都是以后发的理念,看到了再去造,那么当企业造出来时,已经会有大量的同质化产品,这样后发的优势反而成了后发的劣势。

这也是造成目前制造业多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相反,“想到了造”由于是企业原创,即使造出来后,企业拥有的领先时间也会更长。相较于“看到了造”,“想到了造”的门槛更高,护城河更深,更容易形成绝对的优势。

包括佛山在内,对大多的国内制造业城市来说,显然“想到了造”还比较遥远。

但创新是可以走台阶的。我们在跨城调研深圳、重庆、宁波、东莞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国内的工业强市正在以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的方式,来提速企业的创新力。

深圳,为了培育“小巨人”,积极发挥国资国企力量。数据统计,深圳至少有近两百家“小巨人”曾获得深创投、深投控等国资机构的投资;

重庆,去年政府层面,一口气推出了45个专精特新专属服务包。一年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倍增;

宁波,冠军之城在孕育小巨人中,走出更多世界冠军,在打全球市场上,宁波凭外贸新模式突围,跨境电商总体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东莞,佛山装备产业产值超过万亿,是东莞的两倍,但是对比装备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东莞则超出佛山1/3,在孕育小巨人中,锻造量质并举的集群。

佛山如今也在举全市之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在今年以前佛山仅有40多家小巨人企业,但今年一口气新增了39家。

为修炼独到性能力,凝聚更强的力量。佛山可以在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的过程中,把原始创新的星星之火推向熊熊烈火。

05

长久繁荣

打造制造业当家的“场效应”

8月14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2023年年度演讲上说:“在时代的变迁中,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我的答案是:成长。而只有认知的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2018年起,6年来调研组持续开展跨城跨国调研。熊琳 摄

佛山制造业主题调研组就像是一群“盗火者”。他们6年如一日,为了求索制造业当家的不变命题,全球对标,寻求帮助企业乃至城市突破认知,实现成长的方法论。

不仅如此,佛山还有一群敢于行动的老总。

在非洲调研时,行程还没过半,才刚到乌干达。同行的永利坚铝型材老总霍志华,已经把公司海外事业部的人紧急叫到了非洲,同步进行考察。大家惊叹于这位50多岁佛山企业家行动力如此迅速,他却说:“再慢就来不及了”。

就是佛山的企业家。

佛山正打造制造业当家的“场效应”。资料图片

佛山制造业的长久繁荣,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这样生生不息的企业家。在时代的洪流中,有企业倒下总是难免的。但一座城市的长久竞争力,就在于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生态,在于一种特殊的“场效应”,即哪怕有企业倒下,还有更多的企业奔涌而来。

这样特殊的“场”,让佛山足以凭制造业起家,也一定能够让佛山制造业继续当家。

【策划】林焕辉 陈捷生 赵进 叶洁纯

【采写统筹】叶洁纯 吴欣宁

【视频运营】王虹丹 熊琳 杨馥铫 杨晖桃

【调研组成员】叶洁纯 吴欣宁 林东云 王谦 华声宇 蓝志凌 林洛峰 李周秦 何帆燕

【联合出品】佛山市工商联 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

END

编辑丨柴小可 程果 熊雪锋

公众号|村庄与城市

微信号|UR-Chi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