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pdf

 wLJ0679 2023-08-17 发布于内蒙古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810026.7 (22)申请日 2019.10.25 (73)专利权人 珠海多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 镇科技七路1号4栋5-B单元 (72)发明人 陈荣范群国罗耀龙傅奕铭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代理人 杨焕军 (51)Int.Cl. G01R 19/00(2006.01) G01R 15/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57)摘要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及。

2、信号 处理单元, 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信号调制电路, 信 号调制电路的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激励 线圈的一端相连, 并同时与其反向输入端相连, 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 电源端与电 源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反向输入端与第三运算放 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 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 端与线圈的另一端相连, 反向输入端接地并同时 与其输出端相连; 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 与其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相连, 并同时与第 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及第三运算放大器 的正向输入端相连, 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 端和正向输入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采用运放电路 对激励铁芯进行激励, 缩短了人工调试时间, 降 。

3、低了调试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11505671 U 2020.09.15 CN 211505671 U 1.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包括电流互感器以及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相连的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绕制有激励线圈的激励铁芯, 所述激励铁芯外设置有屏蔽铁芯, 所述 屏蔽铁芯外绕制有反馈线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与所述激励线圈相连的信号调制电路, 以及依次相连的信号解 调电路、 信号放大电路、 信号反馈电路以及为各电路供电的电源电路, 所述激励线圈的激励 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解调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信号调制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 第二运算放。

4、大器和第三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 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激励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其 反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 电源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 反 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线圈的第二端相连, 反向输入端接地, 反向输入端同 时与其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其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相连, 并与所述第二 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及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 的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经电阻R1与其反向输入端相连, 并经电阻R3与其正向输入端相连, 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4相 连, 电阻R4的另一端经电阻R5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以及经电阻R8与所 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容C1接地, 正向输入端经电阻R2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 出端经电阻R9及电阻R10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 向输入端经电阻R7接地, 并经电阻R6与所述第三运。

6、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解调电路包括第一二 极管、 第二二极管、 电阻R11、 电阻R12、 电容C2、 电容C3和电位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激励线圈的激励信号输出端相连, 并和所述第二二极管 的负极相连, 负极和电阻R12相连, 电阻R12和电容C2并联;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电阻 R11相连, 电阻R11和电容C3并联, 所述电位器的电阻的两端分别和电阻R11及电阻R12相连, 电位器的动触点和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并同时经一对并联的电容C4、 C5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

7、在于: 在所述信号解调电路的输出端 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1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四运 算放大器、 电阻R16、 电阻R17及电阻R18;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经电阻R16和信 号解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17接地, 输出端与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相 连, 并同时经电阻R18和反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 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包括高压运 算放大器、 NPN三极管、 PNP三极管、 第三二极管、 第四二极管、 电阻R29、 电。

8、阻R30和电阻R31;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505671 U 2 所述高压运算放大器的E/D Com引脚接地, -IN引脚经电阻R29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相 连, -IN引脚同时经电阻R31和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IN引脚经电阻R30接地, V-引脚与外 部电源的负极电源端相连, V+引脚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源端相连, OUT引脚与NPN三极管的 基极以及PNP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Status Flag引脚和E/D引脚为空脚; 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电源端相连, 发射极和反馈线圈的第一端 相连, 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集电极。

9、和外部电源的负极电源端 相连,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源端相连, 正极与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 连,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正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源端相连, 反馈线圈的第二端经功率电阻接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稳压芯 片、 第二稳压芯片、 第五二极管、 第六二极管以及与外部电源相连的插座; 所述插座的1脚接 外部电源负极并同时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相连, 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稳 压芯片的输入引脚相连, 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输出引脚为电源电路的负电源输出端, 所述 第二稳压芯片的输出引脚同时经电。

10、阻R39、 电阻R40接地, 第二稳压芯片的接地引脚经电容 C13接地并同时接于电阻R39和电阻R40之间; 所述插座的3脚接外部电源正极并同时与所述 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 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出引脚为电源电路的正电源输出端, 输出引脚同时经电阻R42和电阻R41 接地, 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接地引脚经电容C14接地并同时接于电阻R41和电阻R42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出引 脚和/或输入引脚经滤波电路接地; 和/或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输入引脚和/或输出引脚经 滤波电路接地。 权。

11、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505671 U 3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测量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闭口式KA级的直流大电流传感 器。 背景技术 0002 高精度直流大电流传感器在直流测量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 随着电力系统直流输 电、 供电的发展, 业内对直流大电流传感器的精度、 成本及批量化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生产过程中, 需要对传感器进行调制, 将传感器中的激励铁芯调制 到临界饱和状态, 将激励铁芯调制到临界饱和状态需要比较大的激励电流。 目前主要基于 互感原理对激励铁芯进行调制, 但由于每个激励铁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2、 在调制前需要对 激励铁芯进行配对, 因此调制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使用示波器等专业仪器来对激励铁芯进 行配对、 临界饱和状态的调试等。 每一台电流传感器都要进行人工调试, 导致人工成本居高 不下, 而且也增加了批量化生产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调制的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5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 包括电流互感器以及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相连的信号处理单 元, 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绕制有激励线圈的激励铁芯, 所述激励铁芯外设置有屏蔽铁芯, 所 述屏蔽铁芯外绕制有反馈线圈,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与所。

13、述激励线圈相连的信号调制电 路, 以及依次相连的信号解调电路、 信号放大电路、 信号反馈电路以及为各电路供电的电源 电路, 所述激励线圈的激励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解调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信号调制 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 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 出端与激励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与其反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 电源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 反向输入端与所述 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激励线圈的第二端相 连, 反向输入端接地, 反向输入端同时与其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运算。

14、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 与其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相连, 并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及所述第三运 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接地。 0006 更具体的,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电阻(R1)与其反向输入端相连, 并经 电阻(R3)与其正向输入端相连, 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4)相连, 电阻(R4)的另一端经电阻 (R5)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以及经电阻(R8)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 反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容(C1)接地, 正向输入端经电阻 (R2)接地。 0007 更具体的,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

15、端经电阻(R9、 R10)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 的反向输入端相连。 说明书 1/5 页 4 CN 211505671 U 4 0008 更具体的,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7)接地, 并经电阻(R6)与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 0009 更具体的, 所述信号解调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 第二二极管、 电阻(R11)、 电阻 (R12)、 电容(C2)、 电容(C3)和电位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激励线圈的激励信号 输出端相连, 并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 负极和电阻(R12)相连, 电阻(R12)和电容 (C2)并联;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电阻(R11)相连。

16、, 电阻(R11)和电容(C3)并联, 所述电位 器的电阻的两端分别和电阻(R11)及电阻(R12)相连, 电位器的动触点和所述信号放大电路 的输入端相连, 并同时经一对并联的电容(C4、 C5)接地。 0010 更具体的, 在所述信号解调电路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14)。 0011 更具体的,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 电阻(R16)、 电阻(R17)及电阻 (R18);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经电阻(R16)和信号解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反 向输入端经电阻(R17)接地, 输出端与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并同时经电阻(R18)和 反向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四运算。

17、放大器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 0012 更具体的, 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包括高压运算放大器、 NPN三极管、 PNP三极管、 第三 二极管、 第四二极管、 电阻(R29)、 电阻(R30)和电阻(R31); 所述高压运算放大器的E/D Com 引脚接地, -IN引脚经电阻(R29)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IN引脚同时经电阻(R31) 和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IN引脚经电阻(R30)接地, V-引脚与外部电源的负极电源端相 连, V+引脚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源端相连, OUT引脚与NPN三极管的基极以及PNP三极管的基 极相连, Status Flag引脚和E/D引脚为空脚; 所述N。

18、PN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外部电源的正极电 源端相连, 发射极和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反馈线圈的第一端 相连, 集电极和外部电源的负极电源端相连,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 源端相连, 正极与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反馈线圈的第一端相 连, 正极与外部电源的正极电源端相连, 反馈线圈的第二端经功率电阻接地。 0013 更具体的,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稳压芯片、 第二稳压芯片、 第五二极管、 第六二 极管以及与外部电源相连的插座; 所述插座的1脚接外部电源负极并同时与所述第六二极 管的负极相连, 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输。

19、入引脚相连, 所述第二稳 压芯片的输出引脚为电源电路的负电源输出端, 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输出引脚同时经电阻 (R39)、 电阻(R40)接地, 第二稳压芯片的接地引脚经电容(C13)接地并同时接于电阻(R39) 和电阻(R40)之间; 所述插座的3脚接外部电源正极并同时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输出引脚 为电源电路的正电源输出端, 输出引脚同时经电阻(R42)和电阻(R41)接地, 所述第一稳压 芯片的接地引脚经电容(C14)接地并同时接于电阻(R41)和电阻(R42)之间。 0014 更具体的, 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输。

20、出引脚和/或输入引脚经滤波电路接地; 和/或 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输入引脚和/或输出引脚经滤波电路接地。 0015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激励铁芯的激励方式, 使用电流 反馈性的大功率运算放大器对激励铁芯进行电流激励, 使激励铁芯工作在线性区, 相比于 传统的铁芯激励方式, 运放激励使激励铁芯工作在线性区更容易实现, 只需要激励铁芯工 作在线性区就行, 对铁芯差异性、 对称性和工作状态没有很大的要求, 减少了传统铁芯激励 方法因铁芯配对需要配置相应的器件以及配置相应的人力进行调试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成 说明书 2/5 页 5 CN 211505671 U 5 本, 简化了调试步。

21、骤, 缩短了调制时间, 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信号调制电路的电路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信号解调电路的电路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信号放大。

22、电路的电路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信号反馈电路的电路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和与电流互感器相连的信号处理单元。 本实用 新型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和常规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相同。 如图1所示, 电流互感器包括一 对环形的激励铁芯1, 激励铁芯1采用坡莫合金(1J85材质)制成, 激励铁芯1设置于铁芯副壳 (未图示)内, 在铁芯副壳外绕制有激励线圈(未图示), 本实施例的激励线圈由500匝0.09mm 的漆包线绕制而成。 在激励铁芯。

23、1(铁芯副壳)外设置有屏蔽铁芯2, 屏蔽铁芯2设置于屏蔽外 壳(未图示)内, 屏蔽外壳外绕制有反馈线圈(未图示), 本实施例的屏蔽铁芯2同样采用坡莫 合金(1J85材质)制成, 反馈线圈由5000匝1.0mm的漆包线绕制而成。 0026 如图2所示, 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信号调制电路、 依次相连的信号解调电路、 信号放 大电路、 信号反馈电路以及为以上各电路供电的电源电路。 其中, 信号调制电路的两端(输 入端、 输出端)分别与激励线圈L1的两端相连, 激励线圈L1的中部引出一个激励信号输出端 (2端), 激励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解调电路相连, 将激励后的信号传输至信号解调电路。 如图3 所示, 信号。

24、调制电路中包括了3个运算放大器: 第一运算放大器U1A、 第二运算放大器U2A和 第三运算放大器U2B。 激励线圈L1的第一端(3端, 或者1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 相连, 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经电阻R9和电阻R10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反向输入 端相连, 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8和电阻R5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2B的正向 输入端相连, 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正向输入端接地, 第二运算放大器U2A的电源端与电源 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分别接10V电压。 第三运算放大器U2B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7接地, 第 三运算放大器U2B的反向输入端同时经电阻R6与第三运算。

25、放大器U2B的输出端相连, 第三运 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与线圈L1的第二端(1端, 或者3端)相连。 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 端经电阻R1与其反向输入端相连, 并经电阻R3与其正向输入端相连, 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 反向输入端经电容C1接地, 正向输入端经电阻R2接地。 第一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同时与 电阻R4相连, 电阻R4的另一端接于电阻R5和电阻R8之间。 说明书 3/5 页 6 CN 211505671 U 6 0027 信号调制电路用于驱动激励铁芯1, RC方波发生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电路)产生频 率为300Hz左右的方波信号后, 通过信号调制电路中电流反馈型的运放电路对该。

26、方波信号 进行放大后对激励铁芯进行激励, 让激励铁芯工作在线性区。 采用运放激励的方式, 可以允 许激励铁芯工作在线性区, 并且允许开环参数有差异性, 简化了传感器的调制工艺, 且不会 影响产品的精度。 0028 本实施例的信号解调电路为由两个二极管(D1、 D2)搭建的峰差解调电路, 信号解 调电路的输入端与激励线圈L2的激励信号输出端相连, 输出端与信号放大电路相连。 如图4 所示, 信号解调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 第二二极管D2、 电阻R11、 电阻R12、 电容C2、 电容C3 和电位器R13。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激励线圈L2的激励信号输出端相连, 并和第二二极管 D2的负极相连。

27、, 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阻R12相连。 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11相连, 电位器R13中电阻的两端分别和电阻R11及电阻R12相连。 电容C2和电阻R12并联, 电容C3和 电阻R11并联。 电位器R13的动触点为信号解调电路的的输出端, 电位器R13的动触点和信号 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电位器R13的动触点同时经一对并联的电容C4、 C5接地, 为了增加 响应速度, 在信号解调电路的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接有电阻R14。 信号解调电路用于对搭载在 基波上的直流信号量进行解调。 0029 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的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U1D、 电阻R16、 电阻R17 及电阻R1。

28、8。 第四运算放大器U1D的正向输入端经电阻R16和信号解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反 向输入端经电阻R17接地, 输出端与信号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输出端同时经电阻R18和 反向输入端相连, 第四运算放大器U1D的电源端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分别接10V电 压。 信号放大电路使用运算放大器搭建比例放大电路对直流信号进行放大。 0030 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的信号反馈电路包括高压运算放大器U3、 第一三极管Q1(NPN 管)、 第二三极管Q2(PNP管)、 第三二极管V1、 第四二极管V2、 电阻R29、 电阻R30和电阻R31。 其 中, 高压运算放大器U3(型号OPA454)的E/D 。

29、Com引脚接地, -IN引脚经电阻R29与信号放大电 路的输出端相连, -IN引脚同时还经电阻R31和反馈线圈L2的第一端(4端)相连, +IN引脚经 电阻R30接地, V-引脚与-37V电源端相连, V+引脚与+37V电源端相连, OUT引脚与第一三极管 Q1的基极以及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StatusFlag引脚和E/D引脚为空脚。 第一三极管Q1 的集电极和+37V电源端相连, 发射极和反馈线圈L2的4端相连。 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反 馈线圈L2的4端相连, 集电极和-37V电源端相连。 第三二极管V1的负极与+37V电源端相连, 正极与反馈线圈L2的4端相连。 第四二极管V2。

30、的负极与反馈线圈L2的4端相连, 正极与+37V 电源端相连。 反馈线圈L2的第二端(5端)经功率电阻接地, 本实施例的功率电阻包括5个并 联的功率电阻(R33、 R34、 R35、 R36、 R37)。 信号反馈电路使用高压运放和三级管对组合搭建 的大功率输出运放电路将处理过的直流信号反馈到反馈线圈, 使激励铁芯内部达到零磁通 状态, 完成负反馈。 003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7所示, 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稳 压芯片U5(型号LM317)、 第二稳压芯片U6、 第五二极管V3、 第六二极管V4及插座CON3。 插座 CON3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插座CON3的1脚接-。

31、37V电源端, 2脚接地, 3脚接+37V电源端, 插座 CON3的1脚同时与第六二极管V4的负极相连, 第六二极管V4的正极与第二稳压芯片U6的输 入引脚(In)相连, 第二稳压芯片U6的输出引脚(Vout)为电源电路的-10V电源输出端(VEE_- 10V), 第二稳压芯片U6的输出引脚同时经电阻R39、 电阻R40接地, 第二稳压芯片U6的接地引 说明书 4/5 页 7 CN 211505671 U 7 脚(GND)经电容C13接地, 第二稳压芯片U6的接地引脚还接于电阻R39和电阻R40之间。 插座 CON3的3脚同时与第五二极管V3的正极相连, 第五二极管V3的负极与第一稳压芯片U5。

32、的输 入引脚(Vin)相连, 第一稳压芯片U5的输出引脚(Vout)为电源电路的+10V电源输出端(VCC_ 10V), 第一稳压芯片U5的输出引脚同时经电阻R42和电阻R41接地, 第一稳压芯片U5的接地 引脚(GND)经电容C14接地, 第一稳压芯片U5的接地引脚同时还接于电阻R41和电阻R42之 间。 电源电路用稳压芯片对供电37V稳定到10V。 为了滤除外部电源的谐波, 第一稳压芯 片U5的输出引脚经一对电容(C16、 C18)组成的滤波电路接地, 输入引脚经一对电容(C10、 C12)组成的滤波电路接地; 第二稳压芯片U6的输入引脚经一对电容(C9、 C11)组成的滤波电 路接地, 。

33、输出引脚经一对电容(C15、 C17)组成的滤波电路接地。 0032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铁芯的激励方式, 采用运放电路对激励铁芯进行激励, 将激励 铁芯调制到临界饱和状态, 采用信号调制电路进行激励, 对激励铁芯的对称性要求不高, 不 需要对激励铁芯进行前期配对, 大幅减小了人工调试时间和调试成本, 从生产上可以省下 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而且对产品精度也没有影响。 003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依然可以对本实 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 改或者等同替换,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说明书 5/5 页 8 CN 211505671 U 8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211505671 U 9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211505671 U 10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211505671 U 11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